何明星
出版業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世界影響力的重要行業。在國家文化產業規劃類、重點門類扶持政策、改革扶持類政策、完善市場類政策、綜合扶持類政策、重點項目類等政策體系中將新聞出版業走出去作為重要內容,并在財政、稅收、金融、科技創新與文化產業融合、土地、人才等六個方面給予支持。同時還單獨出臺了相關重大資助計劃、工程和項目,目前已經有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CBI)、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絲路書香工程、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重點新聞出版企業海外發展扶持計劃、中國文學對外翻譯與推介工程等多個項目。中國出版業走出去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政策支持體系,對于增強中國圖書的世界影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
如今,中國圖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及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主題圖書的世界影響力逐年擴大、中文圖書品種逐年增多。在全世界最大的讀者平臺上,由數千萬讀者自發提及的有關中國主題的圖書品種已經達到88805種,既有上世紀翻譯出版的魯迅名著《狂人日記》,也有中國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英文版《紅高粱》,還有劉慈欣的科幻作品《三體》。麥家的英文版《解密》從2014年上市至2016年6月底的三年里,5417個讀者關注了麥家的《解密》,1061個讀者參與了評分,20多個國家的197名讀者留下了書評。這些由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自發提及的數據是有說服力的,表明中國圖書的世界影響力已經初步呈現。
中國出版的世界影響力提升的另一個表現,就是中文為語言載體的圖書品種被全世界機構用戶購買、收藏數量逐年增多。以OCLC全世界圖書館系統年度收藏的中文圖書品種為例,全世界120多個國家的2萬多家圖書館,自2006年以來,每年收藏包含中國大陸在內的簡體、繁體中文圖書品種都在20萬種以上,最高的是2013年,達到362302種,比2006年的239721種凈增122581種。截至2015年底,中文圖書在OCLC圖書館系統總品種數累計達到了1100萬種,中文圖書成為OCLC系統第五大語言品種。
第二,中國圖書的專業銷售、展示渠道基本形成。以亞馬遜中國書店為代表,自2011年開始至2017年6月底,已經有57萬多種、涉及10多個語種的中國主題圖書供全世界各地的讀者進行選擇和購買,其中中文圖書為146842種,英文中國主題圖書為136790種。除了亞馬遜網絡平臺之外,中國主題圖書也進入了美國巴諾、法國拉加代爾,加拿大Indigo等世界知名的實體連鎖書店。在拉加代爾覆蓋全世界的1000多家機場連鎖書店里,都能找到中國主題的出版物。此外,中國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所支持的近百家線下華文書店,也在全世界各地每年定期舉辦各類促銷活動,方便中國圖書的新老讀者。中國出版已經形成了覆蓋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線上、線下的一個立體銷售網絡。
第三,專業出版中國主題圖書的出版機構數量逐年增加。這里有兩個方面的數字特別值得關注:一是中國大陸出版機構的世界出版能力逐年增強。主要表現在以資本收購和單獨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的出版社越來越多,目前能夠翻譯出版外文圖書的中國本土出版社累計達到200家,而十年前僅有83家;中國大陸出版機構能夠出版的外文語言,除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通用語種外,還有波斯語、泰語、越南語等非通用語,語種數量涉及20多種。二是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翻譯出版中國圖書的出版機構數量逐年增加。在十年前僅有企鵝、蘭登、施普林格等少數跨國出版集團涉及中國主題圖書的翻譯出版,至今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出版機構涉及中國主題圖書的翻譯出版。其中法國比基耶、荷蘭博睿、英國帕斯國際、新加坡世界科技等每年專業翻譯出版中國圖書的品種都多達十幾種。
2006年至2016年的十年間,是中國政府資助的對外翻譯計劃、工程、項目等出臺最為密集的一個時期,在中國社會內部已經初步形成一個政府推動、社會廣泛參與的對外文化傳播格局。上述三個方面的數據表明,由內外聯動所形成的中國圖書的文化高地已經初步形成,中國出版的世界影響與效果已經初步呈現。這是一個歷經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實現的一個局面,值得各個方面倍加珍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