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經“錢學森姓名冠名和肖像使用管理委員會”批準,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學獲得了“錢學森班”冠名權,正式成為全國第九所擁有“錢學森班”的中學,并在校內建造了錢學森紀念館。學校始終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創造性地提出了“森林式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其綜合能力,提升其人格素養。錢學森紀念館的建成必將成為學校乃至唐山市師生深耕厚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色平臺,特別是“錢學森班”的落戶將成為學校進一步踐行創新教育理念的有效載體。
一、“森林式教育”理念與錢學森思想的契合
好的教育要為每一個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引導其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使之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惠及一生。教育不能把學生禁錮在封閉、狹小的“鳥籠”里,而是要為學生提供一片廣闊、開放,供其自由成長的“森林”,這就是“森林式教育”理念。一個老師、一所學校如果不能給予學生在人格上與精神上的引領,就不能稱之為好老師、好學校。“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先生之問振聾發聵,引人深思,更是擺在教育者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錢問”之解,需要求真、創新的錢學森精神。學校之探索恰好是對此的回應,冥冥之中,歸本溯源。
錢學森先生的成長、成才之路正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一個典范,他在社會科學的諸多領域,如系統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而關注教育思想則是錢學森整個科學思想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國強民富,人才培養是關鍵,而培養人才最關鍵的就是教育。針對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下存在的某些問題,錢學森試圖用系統科學來探討解決教育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他獨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理論思考,對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多年來,唐山一中一直立足于培養、造就能夠改變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的人才,大力踐行“森林式教育”,關注教育的全體性和公平性,以森林般博大的胸懷,涵養性情、愛好、風格各異的學生;開辟各種渠道、提供各種平臺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格素養,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求知與進步提供良好的平臺。學校探索出了多層次、多途徑、多元化的升學模式,為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不同志向的學生鋪設個性化的成才之路。學校的國際交流中心自創辦以來,已順利送走三批優秀畢業生赴多倫多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滑鐵盧大學等世界知名院校繼續深造。
真正的教育是惠及學生一生的教育,是讓學生與新的時代并行的教育。學校不斷更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標理念,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科技熱情,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學生自主研發的“電磁吊保磁電源切換監控報警裝置”“井下光纖定位照明救援系統”“雙面證件一次成像拍攝儀”等。如今,學校每年都有學生們的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獲批,如Flash動畫制作、Flash ActionScript動態設計、網頁制作、氣象小組等。
“森林式教育”為每個教育對象提供了成長所需的陽光、空氣和潔凈的水源。學校除開足開全教育部規定的課程外,又打造了三大課程體系,即名家進校園、綜合實踐課程和選修課課程。學校聘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學者為學生開設京劇欣賞、美聲入門、播音與主持、小提琴、陶藝等課程,并設置了近60門選修課,其中包括學生自己開設的Breaking Dancer、跆拳道、五代十國與漢服文化等多門課程。學校領導也各展才能,如校長劉長鎖也親授法語課和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名家進校園課程是學校的獨創,中國工程院院士范維澄、中國文聯副主席邊發吉、北京大學教授程郁綴、清華大學教授夏群生、著名書法家張飆、國際象棋棋后謝軍、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等名家都曾應邀開講,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學生們興趣盎然,創新探究,團結協作,其樂融融。
二、“錢學森班”及“錢學森紀念館”落戶學校
1.“錢學森班”的組建及探尋方向
唐山一中是偉大革命先驅李大釗先生的母校。2015年7月1日,“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院士來學校參加李大釗銅印捐贈儀式,對學校辦學理念及辦學水平高度認可。在孫老的引薦下,學校與錢學森先生長子錢永剛教授取得聯系,并就籌建錢學森紀念館和“錢學森班”冠名問題交換意見。最終,學校有幸成為全國第九所擁有“錢學森班”的中學。
學校首屆“錢學森班”共有學生56人,是由2016級“創新英才班”的學生自愿報名,再經過考試選拔后組成。具有參加學科競賽的愿望和素質,并且像錢學森先生一樣具有家國情懷、立志學有所成報效祖國的學生方有資格報名參加選拔考試。學校以“錢學森班”為載體,在優秀學生選拔、綜合素質培養,以及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有機銜接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逐漸形成了長效機制。
2.錢學森紀念館的建造及其重要意義
學校的錢學森紀念館展覽面積1200平方米,共有58件實物展出。展覽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志存高遠,成才有道”;第二部分是“科學巨擘,航天元勛”;第三部分是“赤子情懷,大師風范”;第四部分是“高山仰止,精神永存”。展覽館詳盡展示了錢學森作為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天事業奠基人的科學成就、學術思想和精神風范。在學校建造錢學森紀念館,并將其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基地,意義重大。
一是可通過該展館展現我國航空航天事業起步的艱難歷程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增強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激勵萬千學子立志報效祖國,繼承和發揚航天精神。
二是可通過充分發掘錢學森先生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立下的歷史功勛,及其個人成長、高尚人格和教育思想中愛國、責任、創新等元素,發揮輻射作用,引領帶動中小學生愛國、奮進、創新,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三是借此加強與省外學校的聯系,進一步研究錢學森教育思想,促進唐山市中小學探索“錢學森之問”的答案,提升學校教育層次與辦學水平。endprint
三、“錢學森班”特色教育——傳承錢學森精神
為了讓學生們充分了解錢學森的事跡,用錢學森精神感染并激勵他們,“錢學森班”組織學生觀看了電影《錢學森》。該電影主要講述錢學森青年赴美、勵志求學、涉險回國、建功立業等一系列鮮為人知的曲折人生。學生們通過熒屏記住了錢學森求學時的卓越表現,被他的錚錚鐵骨、遠大理想、無私奉獻所感染、折服,更被他只要回國哪怕受貧窮也愿意的愛國情懷深深感動。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飛船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就在當天下午的班會時間,學校組織學生們觀看了“神舟十一號”發射視頻。2016年10月24日,“錢學森班”召開“‘神州鑄劍,追夢長空——獻給‘導彈之父錢學森”主題班會,班會圍繞錢學森的成長經歷和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以及我國國防力量的現狀做了一個精彩的視頻展示。學生們根據自身關于以上幾方面的興趣和愛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大家積極發言,進一步加深了對錢學森的了解,敬重于錢學森深厚的愛國情懷,驚嘆于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鼓舞于我國國防力量的壯大,每個人都因此而心潮澎湃,直至下課還意猶未盡,非要堅持把“神舟十一號”太空養蠶視頻看完。這使錢學森在學生們的心目中從最初的“知道名字”發展到“了解其人”,再到“感動”“佩服”,然后到“崇拜”。
“傳承永恒的光輝——紀念錢學森”作文比賽是學校首屆“錢學森班”為紀念錢學森誕辰105周年的第一份獻禮,學生們用自己的筆墨書寫了對這位科學大家的緬懷。錢學森精神已成為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支柱,扎根在學生們的心中。
四、創新教育人才培養探索實踐
為了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學校傾力為學生打造各種自我發展的平臺。
“青春講壇”是在央視“百家講壇”啟發之下的創新實踐,是學生展示才華的天地和思想交流碰撞的平臺,無論是誰,只要有特長或獨到見解,都可以向學校申請開壇授課。
“創客空間”則旨在為愛好制作的學生提供一個固定的活動交流場所,通過各種創客分享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實踐,研究跨學科的綜合性項目,提升技術并交流創意,最終形成一個匯聚創意的“夢想實驗室”。“創客空間”可視為開放交流的實驗室、工作室和機械加工室,有著不同經驗的學生聚集在這里共享資源、交流談論,設計或創作他們想要的東西。學生有機會在中學時代就接觸3D打印、機器人等世界科技的前沿。該空間在成員組合、學習內容整合、教育資源多樣性等方面均有很好的表現,并充分體現了共建共享的精神。可以說,每個“創客空間”的參與者都能充分意識到共建共享精神和創新精神對于“創客空間”的重要性。
此外,學校還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錢學森力學班”建立了友好關系,聘請國際著名學者和國際力學大師來校講座、授課,選送部分優秀學生到清華大學參觀研學,推動校際交流和班級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創新精神,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搭建更高的平臺。
“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表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在未來的日子里,學校將繼續以“錢學森班”為載體,在創新教育之路上不斷探索。
(責任編輯 張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