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虹
[摘 要]廣東省佛山市榮山中學用“以德啟智,多元發展”的理念作為內驅力,同時構建“校本研修機制”體系作為外驅力,有效地將理念踐行和機制探索相結合,從內在思想和外部環境同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理念;機制;專業成長;教師發展
一、用“以德啟智,
多元發展”理念激發教師的專業成長
廣東省佛山市榮山中學(以下簡稱榮山中學)在多年規范辦學的基礎上,凝煉并遵循“以德啟智,多元發展”的辦學理念,致力于用理念激活教師職業提升的內在發展需求。
1.堅定教育信念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指路明燈
教育信念是教育者在自己的本職工作崗位上,無論是思想層面或情感方面和行為領域的自覺自愿、持之以恒地做平常事的定力,堅韌不拔地克服困難的毅力,從而成就遠見卓識的洞察力,不斷提高改革求新的創造力。所以,教師堅持做好每天必須做到的事不僅是一種良好的職業習慣,也體現了一種堅定的教育信念。如每一次精心地準備教案,每一次認真地進行教科研活動,每一次站在講臺前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講解學生不懂的問題,每一次與學生在作業本上煞費苦心的無聲交流,每一次和學生的促膝長談,每一次積極地為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而努力學習,每一次因學生的成長、成熟、成人帶來的欣慰……在教中感悟,在學中提升。
2.抓住關鍵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要素
教師的專業成長在剛開始工作的前幾年尤其重要。教師要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的理想信念。比如,會一遍又一遍地將成功班主任和優秀教師的案例進行分析;會一次又一次地開發并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不錯過任何一次學習機會,不缺席每一次的教學技能比賽;積極學習管理班級和課堂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巧;隨時記錄下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點滴事件,等等。這樣,教師們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積極學習同行們的優點,不斷受到外部積極因素的影響,使教育理念、教學管理、教研意識、教育教學水平均獲得全新的發展,很快就能適應教育教學的基本需要。同時,他們又在知識、能力結構領域不斷地加以拓寬,在精神層面也得以全面升華。這樣,教師就能很快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
3.提高教學藝術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更高追求
教師課堂教學的藝術,源于平時對教學經驗的日積月累,對教學細節的敏銳洞察,對教育規律的認真把握以及師生情感的真切融合。如從高一新生入學就開始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塑造他們刻苦、正直、自律、誠信的堅毅品格,教育他們勇于擔當時代賦予的責任,激勵他們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時,教師要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加以指導和引導,使學生學會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建立演繹、歸納推理及批判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等等。這些教育教學理念,要貫穿于每一位學生的整個高中生活,要鏈接在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生涯的始終,與深化教育改革同步,與推進時代發展同行,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不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
4.擁有教育情懷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至高境界
筆者所理解的教育情懷,是師者對教育教學事業的專注、執著以及對學生的傾心與熱愛。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傳遞師德為魂,以師生溝通為魄;以立德樹人為經,以培養學科素養和核心習慣為緯,打造靈動活潑的“生命課堂”。同時,要讓每一位學生通過課上、課下的學習,具備嚴謹踏實的治學態度、高情遠致的信念品格、明晰多維的思辨能力、切實可行的理想追求和海納百川的氣質修養。為了能夠更好地教導學生,教師要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其他關鍵能力,培養學科素養,體現自身的核心價值,以增強學生前行在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核心素養。擁有教育情懷也會促使教師在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二、構建“校本研修機制”體系,
指導教師專業成長
榮山中學遵循學校辦學理念,不斷探尋和實踐用機制引領教師,使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贏得職業尊嚴,實現生命價值,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搭建教育教學技能大比武的舞臺
學校教師的平均年齡43歲,教師年齡的“老化”和職業生涯的“無欲無求”,是制約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學校針對這種實際情況,首先制訂和完善了各種與學科、德育相關的比賽規則和制度,再在科組、年級組、備課組和班主任中開展各項活動和比賽。學校設有示范科組創建活動,如數學和體育科組在2016年雙雙榮獲佛山市優秀示范科組稱號。開展教師同備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評一節課的“磨課”活動,通過教學公開周向區內同行和學生家長展示教師“磨課”的成果。進行校級評先培優活動、書法功底大比拼活動,舉辦青年教師“引課”比賽、課堂教學設計競賽、學科基本功比武和課件制作評比等一系列教學技能比賽活動。學校還在校級評比的基礎上選拔優秀教師積極參加區級、市級、省級的各項比賽活動和“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的網上曬課活動,并曾獲得各級各類比賽的一等獎。這一系列舉措,使備課組、科組、年級組和班主任都“動”起來了,使得教師在教育教學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不斷成長并走向成熟。
另外,學校還很重視校際交流,使教師在“千校扶千校”的活動中、到支教學校幫扶的實踐中、在與名校牽手的過程中以及與高校的對接交往中,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拓展領域。
2.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個人成長檔案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的確,一個教師如果不能對自己過去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認真細致的反省、深思和總結,不能對未來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規劃,就不能發揚自己的優點和克服自己的缺點。
基于此,榮山中學在建立教師職業發展個人成長檔案時,遵循名師帶動普通教師、科組、年級組互動以及骨干教師、中間教師、青年教師三層聯動的規則。名師的規劃要求嚴格、規范、完整,普通教師的規劃可先側重于教師的優勢再逐漸加以完善。以此建立典型案例,達到逐步推廣、人人過關、個個進步的目的。學校教師職業發展個人成長檔案擬規劃的內容如下:更新個人簡歷;制訂培訓計劃;平時養成讀書、寫學習筆記的習慣;寫一篇有新意或有創意的教案、說案、學案,并有中肯的批注;寫一篇教育活動案例或教學案例;每學期至少寫出三篇有深度的教學反思;每學期至少寫一篇經驗交流的文章或論文;每學期至少寫一篇班主任交流的文章或論文;對大小課題進行總結或撰寫論文;每學期至少寫一篇課堂實錄;多參加培訓和教研活動,多聽課,多學習、傾聽名家的報告和講座;每學年開設一節優質課;每學期做一次教研活動的中心發言人;每學年將獲獎情況歸一次類。endprint
3.借力教科研課題的任務驅動
學校以“廣東省強師工程”的省級課題——“校本研修機制下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的研究”為引擎,建立一系列的市、區、校級子課題的研究體系。學校要求各科組在開設教科研課題時,課題組成員在做課題和解決問題時,要遵循操作性強、指導作用明顯的原則。
一是要選擇適合本科組實際和能代表本科組特色,或是能詮釋學校辦學理念,或是在學校發展規劃中與該階段需達到的奮斗目標切合度高的,當然也可以是能體現主持人教育教學風格的科研課題。二是課題主持人要有思想,有號召力、凝聚力和影響力,同時還要具備對典型的教育教學棘手問題及新出現的問題的“會診能力”。主持人可以是本學科的名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或科組長。三是課題組的常務負責人要有很強的執行力。四是課題組的每一位成員都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如在記錄教學反思、編寫學案、編輯總結報告、撰寫論文、編撰個人專著、編訂科組校本教材、制作微課視頻、“互聯網+教育”的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均有很強的敘說或闡述能力。通過對教科研課題的研究,使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達到了各展所能、各盡其責的目的,全面推進了教師教育人生的職業化、專業化進程。
4.舉辦教育故事分享會
學校教師當中,有些是在“關愛學困生”上有獨到之處;有些是與“劣跡斑斑的高手”學生“過招”時很有本領;有些是能挖掘出通往高效課堂的途徑與方法;有些是能夠恰到好處地把控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有些是在教學中既有心得體會,也有失誤和困惑;有些是學生因教師的教育教導有方而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有些是因學生本該表現得更出色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而產生了失落、無奈和遺憾;有些是奉獻愛心、砥礪前行、感染自己、點燃他人希望的勵志故事,等等。所有的這些都激勵著教師們,使每一位教師都在教育故事敘事漫談的“精神大餐”中找到了傾訴交流、分享需求的渠道和平臺,也使教師在這些平常的教育事件中透視教育問題和教育規律,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
三、結束語
多年來,榮山中學遵循“以德啟智,多元發展”的辦學理念,在促進學校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堅定了教師的教育信念,使教師在成長過程中善于揚長避短,不斷發揮自己的特長,不斷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擁有了堅定不移的教育情懷。這些教育理念的形成激發著教師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而學校構建的“校本研修機制”體系,又給教師搭建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讓教師有一個自由的空間記錄自己成長的軌跡;同時,讓教師在教學中教研,在教研中提升,在提升中與同行分享。這些措施的實施,使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愈走愈實。入心的理念,扎根的機制,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保障。
(責任編輯 張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