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錦山
體育教學是培養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人際交往能力、抗壓能力等的一種有效的途徑。分析和探討了體育教學在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為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提供理論支撐與參考。
體育教學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2012年,教育部在公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提出:“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把高職教育定位于培養技術技能人才,這是我國高職教育的重大轉折,也是理性回歸。高職院校應積極應對這一轉變,教學主管部門和高職教師應緊密圍繞技能型教育這一中心,從各個學科入手,為學生提供全面的、系統性的技能型教育,其中的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體力、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體育教學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是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的一句話。一代偉人尚且如此重視體育,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基本功能就是增強體質,強健體魄。高職學生通過體育課程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不但可以促進自身正常的生長發育,還可增強適應環境和抗病能力;體育活動還具有調節心理、減緩壓力的作用。這些都為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之更快地適應社會節奏。
二、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作用
很多高職學生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長則兩三年載,短則一年半載,頻繁跳槽現象較為普遍。跳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感覺工作強度大,身體疲勞而無法承受。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統計發現,很多高職學生的耐力、四肢力量和柔韌性等方面較差,而這些身體條件上的不足會直接影響他們在崗位上的表現。體育教學作為高職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能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為就業奠定基礎。為了真正發揮其作用,高職體育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與自身職業方向對應的體育運動,如將耐力跑作為身體素質練習穿插在整個高職體育教學中,每學期進行練習和測試,以增強學生的體能;再如,旅游或會計專業的女生可通過體操等方面的鍛煉提升形體和柔韌性。
三、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抗壓能力
在工作中,技術技能型人才除應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外,還應具備與人合作、團隊協作的意識和能力,否則很難適應社會崗位。集體性體育活動便能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與他人和諧相處的合作精神。體育比賽是一項有鮮明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性的運動。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多在學生課余時間組織如籃球、足球、拔河等集體競賽,指導學生克服個人欲望,依據比賽規則和集體的共同利益調整個人行為方式,使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與能力,這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無法比擬的。
高職學生通常較本科生更早地進入社會工作。由于其年齡相對較小,人生經歷中未經受過較大的挫折,意志品質相對較弱,抗壓能力相對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多組織體育競賽,可培養學生的冒險精神、鍛煉意志品質、宣泄不良情感,塑造樂觀、開朗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最終幫助學生提升抗壓能力。
四、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基礎
對于技術技能型人才而言,謀生求職的專業技術必不可少。但不可忽視的是,高職學生走入社會,首先是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而存在,因此具備能正常有序地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非常必要。體育活動無疑是培養學生社會競爭的有效手段。日常的體育活動可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社會規則教育,體育競賽中公平競爭的理念和追求卓越的目標均可為高職學生更好地適應現實社會的就業環境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礎。高校體育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特別是技術技能型人才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鍛煉以保持健康狀態和工作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從事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還要將堅持科學長久地鍛煉提升到思想的高度。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堅持不懈、獨立自主地進行體育鍛煉,以獲得能力儲備,以適應社會工作、生活的需要。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就是為了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而在改革高職體育教學培養方案前,首先要明確其真正發揮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擴展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更好地突出專業特點和意志品德教育,并使體育活動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更好地融合,從而培養出具有實干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1]鐘秉樞.體育運動與現代人格塑造——重新認識體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10):1-4.
[2]董剛,楊理連.高職教育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09):91-94.
基金項目:2017年度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JG17EB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