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博+米鸝
[摘要] 隨著中醫藥行業信息化程度的普遍提高,中醫藥行業信息管理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對中醫藥院校信息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中醫藥院校的信息管理專業在專業基礎、人才培養方向和策略上不盡相同,很多學校對學生面向工作的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缺乏足夠的重視,普遍存在著培養與需求脫節的問題。本文從目前中醫藥院校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出發,以山東中醫藥大學為例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自2006年設立以來畢業生就業的27家單位進行調查研究,構建勝任力模型,從基本專業知識、專業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自我發展傾向、壓力管理能力五個方面對每項勝任力要素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基于勝任力模型,提出了重視多學科融合、強調過程性教學、創新項目教學組織形式以及充分發展非智力因素的中醫藥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人才培養策略。
[關鍵詞] 中醫藥;信息管理;勝任力;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9(a)-0138-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dustry, the demand of information human resource in TCM is increasing.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 major in TCM university should give the students a higher-quality development. The IM majors in TCM universities have different fundamentals, education directions and strategies. Many universities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development towards the job demand, so the gap between the human resource demand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coming u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of IM majors in universities of TCM, and has investigated 27 employers of the graduated students of IM major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to build a competency model and refined the competency elements from 5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team capacity, self-development ability and stress management. Based on this mod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below: emphasizing multidisciplinary cross connection and process teaching, innovating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ing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mpetency; Students development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我國醫藥衛生領域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社會對中醫藥信息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持續增加。在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中醫藥院校相繼開設信息管理專業以滿足這種現實的人才需求。中醫藥背景下的信息管理是以培養能夠在中醫藥相關領域進行信息管理研究和工作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結合了計算機技術、管理科學以及中醫藥相關理論知識的多學科交叉專業。中醫院校的信息管理專業目前還非常年輕,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1]。但也正因如此,其發展時間較短,專業建設基礎薄弱,同時與社會需求對接不夠,在培養目標設置、課程體系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因此,針對當前中醫藥院校信息管理專業的就業單位對人才的實際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對中醫藥院校信息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的探討,提出科學、合理的培養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2]。
1 中醫院校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中醫藥院校的信息管理專業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建設經驗不足等原因,各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專業培養目標存在差異。首先,中醫院校信息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是針對社會對于信息管理的普遍要求還是要針對中醫藥特定領域,或者兩者兼顧,各高校有著不同的選擇。其次,由于各學校專業建設基礎和發展背景不同,如有些高校的信息管理專業是以中醫文獻專業為基礎建設起來的,有些是以計算機專業為基礎,有些則是依托醫學統計專業,從而各高校在專業定位和建設方向上存在天然的差異[3]。二是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脫節。在制訂具體的培養方案時,沒有以社會需求作為出發點,以企業對人才的素質需求為前提,從而導致一方面中醫藥相關企事業單位急需要具有中醫藥背景的信息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中醫藥院校培養出的信息管理人才就業困難。三是忽視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培養過程中,大多高校重視的是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實踐教學只是作為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存在,注重知識的教授而忽略能力的培養,或者僅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而忽略更深層次潛在的如學習能力與習慣、團隊能力、性格、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4]。endprint
2 勝任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McClelland在1973年發表了名為《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的文章指出:決定一個人在工作上能否取得好的成就,除了擁有工作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外,更重要的取決于其深藏在大腦中的人格特質、動機及價值觀等[5]。此后Hay集團提出了與職位相對應的勝任力模型即冰山模型,對素質模型的要素構成進行了定義,即知識、技能、社會角色、自我形象、品質、動機(圖1)。其中,知識、技能位于冰山的水面以上,稱為顯形勝任力,是容易被了解和測量的,可以比較容易地通過培訓來發展和改變;社會角色、自我形象、品質、動機位于水面以下,是人的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改變,但卻對人的行為和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6-7]。
3 中醫院校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勝任力模型
本文從中醫藥院校信息管理專業畢業生已就業單位、中醫藥行業信息管理崗位的提供單位中選取部分調查對象共27家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按照確定績效標準、選取績效樣本、分析獲取勝任力特征要素、建立勝任力模型、驗證勝任力模型的步驟進行勝任力模型的研究和構建[8-14]。經過對獲得的勝任力要素進行整理和分析,將統計得到的前5位的勝任力要素作為中醫藥信息管理專業人才的勝任力要素,其中包括基本專業知識、專業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自我發展傾向、壓力管理能力。見圖2。
3.1 專業知識
既要掌握信息管理的基礎專業知識,如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又要掌握中醫藥背景知識,如中醫基礎理論等。同時還要了解中醫藥相關的領域內知識,如醫院管理、制藥企業管理等[15-18]。因此,基礎專業知識包括信息管理專業知識、中醫藥基礎知識、中醫藥行業相關知識。
3.2 專業應用能力
即將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并轉化為預期效果的能力。能夠快速了解所面對中醫藥企事業單位的組織架構,定義其信息組織類型,能夠建立信息分析模型,對信息系統進行分析和設計,具備主流編程語言的編程能力[19]。
3.3 團隊協作能力
在多學科融合的背景下,組織中的個體已經越來越難以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團隊協作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在團隊工作中能夠進行自我剖析,客觀地進行自我認識和定位,有與他人協作的意愿,并在協作中承擔責任,保持對團隊成員的寬容,允許同伴犯錯誤,能夠將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結合起來,以團隊目標為出發點。
3.4 自我發展能力
在信息社會的背景下,知識和技能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單靠在學校中學習的內容無法滿足長期的職業需要,因此自我發展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包括:能夠進行自我管理,制訂合理的學習和工作計劃并保證計劃的完成;具備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能夠對紛繁復雜的信息進行收集、篩選、分析和利用,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了解甚至掌握未知事物;保持好奇心,具備創新意識,勇于嘗試。
3.5 壓力管理能力
醫藥相關行業普遍工作強度高、競爭壓力大,從業者不僅要依靠知識、技能這些智力因素建立競爭優勢,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決定工作的效果和個人的發展長期趨勢。如能夠正視工作困難,樹立正確對待工作的態度,在壓力下能夠并作出正確決策,正確認識挫折、面對挫折,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能力進行自我的心理調節和疏導等[20-23]。
4 基于勝任力模型的中醫藥信息管理人才培養策略
從圖2中可以看到,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為顯性勝任力要素,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學習和訓練發生改變,對于勝任力的影響相對較弱;團隊協作、自我發展、壓力管理能力為隱性勝任力要素,雖然不能輕易通過工具進行測量,但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養成并趨于穩定,并對勝任力產生長期和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其團隊協作精神、自我發展能力、壓力管理能力等方面進行塑造。
4.1 多學科專業知識的教學融合
改變專業課程教學中各個課程之間相對封閉的教學模式,在制度上保證專業課教師間的交流與協作,打破課程壁壘,優化培養流程。從課程的角度,發現課程本身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找到與其他課程在知識、技能上的結合點,鼓勵教師開發基于多課程的綜合理論教學與實踐項目。如在中醫藥院校中,基于中醫文獻與數據庫課程,開發文獻服務系統項目,基于醫院管理與信息系統課程,開發醫院信息系統課程等。針對信息技術與知識更新換代快、滲透力強的特點,不斷更新課程知識,把握學科前沿。
4.2 過程型實踐教學
流程型實踐教學強調每個步驟的先后順序,在固定的流程中學習和應用理論知識,目的在于了鍛煉解決程序化問題的能力,解決“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問題。而過程型教學則強調實踐過程中的決策,目的在于鍛煉對于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的能力,解決的是“為什么做”的問題。后者更能夠激發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使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能夠分析各種方法的優劣,學會“如何做”的同時更要知道“為什么做”。
4.3 重視以項目團隊為組織形式的專業教學
在教學過程的組織上,如在課堂討論、課后練習、課程設計中盡可能多地采取項目團隊形式。加深學生對“團隊”的認識,努力為學生創造真實的團隊氛圍,養成學生的團隊意識。
4.4 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塑造健全人格
在進行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豐富學生生活,鼓勵學生參加有意義的社團和社會活動。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培養學生積極、向上、自信、開朗的性格,養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定期組織講座或拓展活動,加強心理抗壓訓練,學會面對挫折逆境時進行自我心理調節。endprint
5 結論
通過構建中醫藥院校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勝任力模型,能夠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轉化為具體地針對學生的勝任力素質要求,從而幫助中醫藥院校信息管理專業明確專業培養目標,進行教學改革,更加有針對性地完善培養方案、教學手段以及教學過程控制方法,更加注重對學生隱性勝任力素質的培養,有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思芊.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生就業需求情況調查分析——以南京中醫藥大學信息管理專業為例[J].內江科技,2012(12):82-83.
[2] 吳磊,李舒.論中醫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的培養[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7):4067-4068.
[3] 李湘君.中醫藥院校信息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3):473,490.
[4] 余蘇珍,王力.基于勝任力視角的衛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理念探析[J].現代商業,2011(21):160.
[5] 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
[6] 朱紅英,徐曉暉.基于勝任力模型的軟件技術專業職業能力構建研究[J].科技通報,2014,30(9):234-237.
[7] 張念,楊力希.基于勝任力模型的軟件創新人才培養策略[J].軟件導刊,2013,12(5):184-186.
[8] 馬驊,王長青,申俊龍,等.以勝任力為導向的中醫臨床教師培訓體系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8):139-142.
[9] 徐蘊.基于勝任力的社區護士繼續教育需求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8):150-154.
[10] 耿云霞,孟開,鄭東翔,等.基于文獻計量法的我國醫療衛生系統崗位勝任力研究現狀分析[J].中國醫院,2016, 20(11):24-28.
[11] 農圣,鄧硯,馬迎教.衛生管理專業崗位勝任力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10):1230-1235.
[12] 夏明.健康中國背景下中藥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調整的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24):1-3.
[13] 吳學謙,王春平,唐云鋒,等.五年制臨床專業卓越醫生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51-152.
[14] 倪玲美,莫軍軍,王薇.消毒供應中心護理管理者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12):1675-1681.
[15] 李澆,王曉萌.論勝任力模型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6(48):75-76,86.
[16] 蔣敏,孔軍,王曉鋒.基于勝任力模型的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培養[J].價值工程,2017,36(7):184-186.
[17] 晉瑞,楊全新,陳欣,等.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影像思維和臨床勝任力的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17, 35(4):59-60.
[18] 熊雯.淺談基于創客型人才培養的湖南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J].亞太教育,2016(33):298.
[19] 張玉佩,孔怡琳.中醫學專業本科實驗課程體系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醫藥科學,2016,6(7):67-69.
[20] 高鳳英,王曉燕,余麗君.勝任力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在新護士聘用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7,32(5):59-63.
[21] 劉洹穎,張春玲,張帆,等.基于臨床核心能力專業型護理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初步探索[J].中國醫藥科學,2016, 6(11):51-54.
[22] 鐘琦.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探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7,33(1):118-120. [23] 周慶,高建林,桑愛民,等.基于崗位勝任力培養的臨床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醫學教育管理,2017,3(1):64-67.
(收稿日期:2017-05-12 本文編輯:程 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