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高度近視“舉步維艱”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的改善,對于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人群來說,視覺質量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目前,由于治療方法的局限性,在現有條件下,無論是佩戴框架眼鏡、角膜接觸鏡,還是接受角膜屈光手術,都很難理想地解決高度近視患者的視力問題。
高度近視患者佩戴的框架眼鏡,不僅被戲稱為“啤酒瓶底”,還會造成視物變小、變形,很多高度近視患者不得不因此降低鏡片度數,每天“朦朧度日”。角膜接觸鏡需要每天小心護理,矯正度數范圍也有限。角膜屈光手術對患者的近視度數、角膜等眼部結構均有相關要求,一般不適用于近視度數超過1200度者。
“眼內鏡片”是“新出路”
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pIOLs)是一種人工制造的眼內鏡片,可以植入眼球內的前房或后房位置,矯正已存在的屈光不正,同時保留原有的自然晶狀體,保持眼球原有的調節力。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比白內障患者所應用的人工晶狀體更先進,更纖小,更柔和,是解救高度近視患者的“小英雄”。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誕生至今已超過30年,國內近些年才開展,主要用于矯正高度近視和超高度近視。我院開展該技術十余年,已有眾多高度近視患者獲得了滿意的術后視力和術后外觀。
佩戴框架眼鏡無法良好矯正視力者,或不能耐受佩戴角膜接觸鏡者是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的最佳適應人群。角膜曲率特殊,如角膜曲率特別平伏(≤34.00 D),或特別陡峭(≥50.00 D)者,存在不規則散光或圓錐角膜者,也可考慮應用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
“眼內鏡片”優勢明顯
與角膜屈光手術相比,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可矯正的近視度數范圍更廣,同時保留了角膜前表面的弧形解剖結構,避免了角膜屈光手術的激光切削所引起的像差改變,不僅更安全,術后視覺質量也更高。此外,植入的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可以取出和更換,手術是可逆的。
一般而言,近視度數超過1200度、角膜較薄不適宜角膜屈光手術者,可接受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或透明晶狀體置換手術,但后者會使患者喪失自然晶狀體的調節能力,且增加視網膜脫離的發生風險,不宜作為年輕人的首選治療方法。
專家提醒: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作為一種眼內屈光手術,對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有極高的要求,也具有一切眼內手術相關的風險。因此,患者必須在正規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專家簡介
袁非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AAO、ARVO、ASCRS、歐洲ESCRS、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委員,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擅長白內障摘除功能性視力重建、超高度近視眼內屈光矯正術。
專家門診:周一上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