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治療選擇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經常有患者問,癌癥治療到底是選擇中醫好,還是西醫好?其實中醫、西醫治療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因人、因時、因病況而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是改善癌癥預后的最主要因素。癌癥早期以手術切除為首選,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一般地說,腫瘤越小,5年生存率越高。對不能切除的癌癥可采用多模式的綜合治療,如化療、放療、生物治療、中醫藥治療。中醫藥扶正抗癌,具有五大特點。
1.較強的整體觀念 癌癥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對多數癌癥患者來說,局部治療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實施辨證論治方法,既考慮局部腫瘤的情況,又注重改善全身癥狀,調整一身之陰陽氣血,可提高患者自身對疾病的抵抗及防御能力。
2.最大限度地保護臟器功能 以肝癌為例,肝臟參與機體的各種消化、代謝活動。一旦肝功能異常,會出現糖代謝、蛋白質代謝、脂肪代射等一系列紊亂。肝功能異常還會導致蛋白質合成不足,白蛋白過低可引起大量腹水。利用中醫健脾理氣、補益肝腎的方藥,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恢復肝臟功能,促進患者飲食量增加,消除腹水,祛除黃疸。
3.預防癌癥復發和轉移 手術能切除癌腫,但不少患者還有殘留癌細胞、區域淋巴結轉移或血管中癌栓等存在,術后運用中醫中藥長期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復發和轉移。
4.提高生活質量 中醫整體治療優勢,能恢復機體動態平衡,提高放療和化療的敏感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使晚期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改善,延長帶瘤生存期。
在癌癥治療方面,中西醫各有優勢。西醫治療的優勢在于見效快,中醫治療的優勢在于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對于腫瘤的治療一般應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使兩者優勢互補,以達到提高綜合療效的目的。早、中期以根治性手術、放化療為主,結合中藥可以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手術、放化療以后,可以應用中醫藥輔助預防復發和轉移。
癌癥患者是否需要忌口
癌癥患者非常關心自己是否應該忌口?一般西醫不主張限制任何食物,而中醫認為藥食同源。食物同藥物一樣,也有寒、熱、溫、涼四氣,酸、苦、甘、辛、咸五味。掌握陰陽變化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乃是傳統營養學理論核心所在。對飲食的宜與忌,中醫也以陰陽平衡作為出發點,有利于“陰平陽秘”則為宜,反之為忌。
痰濕體質者應忌食油膩,熱性體質者應忌食辛辣。大多數肝癌患者都有肝功能損傷,故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進食過多高脂肪食品,以免加重肝臟、腎臟的負擔。另外,辛辣刺激、粗硬的食物也應避免,因為原發性肝癌患者易出現門靜脈癌栓,引起門脈高壓、食管及胃底靜脈曲張。一旦飲食不當,可引發上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肝癌患者“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幾乎都是熱性體質,因此對“熱性”食物應適當控制,如羊肉、桂圓、辣椒等。晚期癌癥患者一般都存在脾胃虛弱的現象,因此飲食不宜過于滋膩。甲魚等高蛋白質食物,晚期癌癥患者無法很好地吸收,易導致腹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現象。
專家介紹
楊云柯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綜合醫院中醫發展分會主任委員。擅長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和康復調理。
專家門診:周四下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