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銳敏 許澤華 沈甜



摘要:比較4種不同類型果袋內的溫濕度變化以及微域環境對紅地球葡萄果實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類型果袋內溫度變化呈相同趨勢,白色無紡布袋內溫度最高,外黃內黑復合袋內溫度最低。不同果袋內濕度變化趨勢也基本相同,源豐白色木漿袋內濕度明顯高于其他果袋。與報紙袋相比,其他3種果袋均降低了葡萄單穗質量,源豐白色木漿袋與報紙袋之間差異顯著。不同果袋均提高了果實著色指數,其中用白色無紡布袋果實著色指數最高。套用源豐白色木漿紙袋果實日灼最嚴重,報紙和白色無紡布果實日灼最輕。源豐白色木漿袋和白色無紡布處理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及維生素C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套白色無紡布果實酸含量最低,套用外黃內黑復合袋維生素C含量顯著降低。
關鍵詞:葡萄;套袋;溫度;濕度;品質;優質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63105文獻標志碼: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6-0120-03
收稿日期:2016-04-13
基金項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編號:CARS-29)。
作者簡介:牛銳敏(1980—),女,湖北襄陽人,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果樹栽培及生理研究。E-mail:nrm1521@163com。
通信作者:陳衛平,博士,研究員。E-mail:nature06chen@163com。
紅地球葡萄作為我國20世紀80年代引進的鮮食葡萄品種,以大粒、晚熟、耐貯運等優良特性在我國各葡萄產區得到迅猛發展,成為我國栽培面積和產量僅次于巨峰的第二大鮮食葡萄品種。目前紅地球已成為寧夏鮮食葡萄主栽品種,占鮮食葡萄栽培面積的70%以上,栽培區域主要集中在銀川市、永寧縣等城市的周邊地區。這些地區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多為風沙土、通透性好,種植的紅地球葡萄具有成熟早、糖度高等優點,但也常常表現出過度著色、容易日灼等缺點,嚴重影響其商品價值。套袋作為一種重要的栽培技術措施,可有效減輕農藥的殘留和污染,改善果面清潔度,使果面潔凈,果粉完整,果實顏色美觀,從而顯著提高葡萄果實的外觀品質。有關套袋對葡萄果實內在品質影響的研究結果不一致,這與葡萄品種、套袋時間、摘袋時間、果袋類型等因素有關。目前,不同材質的果袋類型較多,在田間應用效果差異很大,為了篩選風沙地地區紅地球葡萄最適宜的果袋類型,本研究選用4種不同類型果袋在紅地球葡萄上進行[LL]應用,比較不同果袋內微環境的變化差異及其對葡萄品質的影響,為紅地球葡萄優質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5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局金沙林場葡萄基地進行?;睾0?1 120 m,年平均氣溫101 ℃,年日照時數2 8667 h,無霜期平均167 d,年降水量200 mm左右,土質為風沙土,肥力中等偏下,采用滴灌。
12試驗材料
供試葡萄為6年生紅地球,籬架栽培,南北行向,株行距為3 m×1 m,短梢修剪。施肥、灌水、病蟲害防治及其他管理均一致。
供試果袋選用4種不同類型果袋,分別為報紙袋(報紙對折,上部和袋側用訂書機釘住,不封下口)、源豐白色木漿袋、白色無紡布袋、外黃內黑復合袋(下口開),果袋相關參數見表1。
13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選擇生長勢、結果量相近的植株,每處理10穗,重復3次。套袋前用赤霉素進行果穗拉長處理,去除果穗最上部的2~3個分穗,穗尖去除1/5。葡萄05 cm大小時(6月25日)在植株的上、中、下3個部位隨機套袋,根據上市時間提前10~15 d摘袋,外黃內黑復合袋處理于8月26日摘袋,其他處理9月6日摘袋。
14測定內容及方法
141光照度的測定于8月上旬晴天10:00—11:30用 TES-1339照度計、GLA-Z光量子計測定不同果袋內光照度和光輻射,每個處理測量5個果袋,求平均值。
142溫濕度的測定7月上旬在樹體中上部西面果穗上懸掛Apresys溫濕度記錄儀,監測7月9—15日果袋內的溫濕度,記錄頻率為1次/h。
143果實日灼病的調查拆袋時調查1個桿空內的單株結果數、日灼果穗數和日灼果粒數,計算果穗日灼率、果粒日灼率。果穗日灼率=日灼果穗數/調查果穗數×100%,果粒日灼率(粒/穗)=日灼果粒數/日灼果穗數。
144果實著色情況9月中旬每個處理采6穗葡萄,每穗在不同部位取樣,每處理200個果粒,根據著色面積分級,計算著色指數。
果面著色分5個等級:0級,著色面積<50%;1級,著色面積50%~70%;2級,著色面積70%~80%;3級,著色面積80%~90%;4級,著色面積90%~100%。著色指數=∑(著色級別×該級果數)/(最高著色等級×調查總果數)×100%。
145果實品質的測定每個處理各取5穗葡萄,每穗取30粒漿果,用于測定單果質量和各品質指標。采用TD-45數顯糖度儀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NAOH滴定法測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鉬藍比色法測量果實維生素C含量。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果袋對光照度和光輻射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類型果袋內光照度差異很大,白色無紡布袋平均光照度高達75 580 lx,外黃內黑復合袋僅有2306 lx。4種果袋按光照度大小順序依次是白色無紡布袋>源豐白色木漿袋>報紙袋﹥外黃內黑復合袋(下開口)。透過各果袋的光合有效輻射差異顯著,且與光照度呈相同趨勢,外黃內黑復合袋平均光輻射僅為1 μmol/(m2·s)。
注:同列數據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下同。
22不同果袋內溫濕度變化
將7月9—15日記錄的相同時刻的溫度求平均值,溫度日變化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不同類型果袋內溫度變化呈現相同趨勢,1 d之中06:00果袋內溫度最低,17:00溫度最高。在10:00—20:00之間4種果袋內溫度差異較大,白色無紡布袋內溫度最高,其次是報紙袋,外黃內黑復合袋內溫度最低,其他時間段果袋內溫度差異不明顯。
從圖2可看出,不同果袋內濕度變化趨勢也基本相同,07:00果袋內濕度最高,17:00左右濕度最低。內源豐白色木漿袋內濕度均明顯高于其他果袋,其他3種果袋在07:00之前和21:00之后袋內濕度差異不大,在07:00—21:00之間總體趨勢為外黃內黑復合袋﹥報紙袋﹥白色無紡布袋。
由表3可知,7月9日—15日,4種果袋內最高溫均未超過40 ℃,白色無紡布袋內最高溫達3973 ℃,源豐白色木漿袋、報紙袋最高溫分別達3674、3541 ℃,外黃內黑復合袋(下開口)最高溫低于32 ℃。白色無紡布袋≥35 ℃累計時數最高,達10 h,外黃內黑復合袋沒有累計時數。測定期間白色無紡布袋日溫差最大,外黃內黑復合袋溫差最小,報紙袋和源豐白色木漿紙袋溫差差別不大。
各果袋平均相對濕度差別較大,源豐白色木漿紙袋平均濕度最高,分別比報紙袋、白色無紡布紙袋、外黃內黑復合紙袋高103、1598、1048百分點。源豐白色木漿紙袋相對濕度高于60%,高濕度時間最長達122 h;白色無紡布袋高濕時間最短,僅為 60 h。
23不同果袋對葡萄外觀品質的影響
從表4可見,套用不同果袋對葡萄單穗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套源豐白色木漿紙袋、白色無紡布袋和外黃內黑復合袋紅地球葡萄的單穗質量均較低,且源豐白色木漿紙袋與報紙袋之間差異顯著。套用不同果袋對果粒大小沒有顯著影響。與報紙袋相比,其余不同果袋均提高了果實著色指數,其中白色無紡布袋處理果實著色指數最高,比報紙袋處理的果實著色指數高出 1363百分點;其次為白色木漿袋,比報紙袋高905%。套用源豐白色木漿紙袋果實日灼最嚴重,果穗日灼率和果粒日灼率均高于其他處理;其次是外黃內黑復合袋,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報紙袋和白色無紡布袋果實日灼較輕,果穗日灼率分別比源豐白色木漿紙袋低402、394百分點。
24不同果袋對葡萄內在品質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源豐白色木漿袋和白色無紡布處理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和總糖含量較高,且與報紙袋處理有顯著差異;套用外黃內黑復合袋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和總糖含量與報紙袋接近,兩者之間無顯著差異。源豐白色木漿紙袋、外黃內黑復合袋對滴定酸含量沒有明顯影響,但白色無紡布袋降低了其含量,且與其他3個處理差異顯著。套用外黃內黑復合袋顯著降低維生素C含量,分別比報紙袋、源豐白色木漿紙袋和白色無紡布袋低85、170、170 mg/kg。
3討論與結論
果實套袋后,在外界環境和果袋的共同影響下,果實所處的光、溫、氣、熱等條件均發生了改變,紙袋種類不同,微環境各異。在無高溫或陰雨條件下,紙袋內的溫度日變化動態呈峰形,但峰值及達到峰值的時間受季節、紙袋類型的影響,1 d中紙袋內的最高溫度在套袋前期和后期(春秋季)一般出現在13:00—14:00,套袋中期(盛夏季節)一般出現在 13:00—17:00,1 d中紙袋內的最低溫度一般出現在05:00前后[3]。本試驗表明,在生長季晴天果袋內相對濕度隨著溫度的上升有規律地下降,1 d中最低溫度和最高濕度出現在 06:00 和07:00,最高溫度和最低濕度出現在17:00。白色無紡布袋最高溫度和日溫差比報紙袋和源豐白色木漿紙袋高2 ℃左右,比外黃內黑復合袋高4 ℃左右。源豐白色木漿袋內濕度明顯高于其他3種果袋,高濕度持續的時間最長,白色無紡布高濕持續時間最短。這與不同果袋材質和其透光、透氣性有關,無紡布透光、透氣性好,袋內溫度受外界溫度影響較大,外黃內黑復合紙袋透光性差,袋內溫度上升幅度小于其他果袋。
葡萄果實日灼是在我國葡萄產區普遍發生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常造成生產上的重大損失,在紅地球等品種上發生尤為嚴重。氣溫、空氣濕度、風速等外界環境條件通過影響果面溫度而與日灼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4]。蒯傳化等以紅地球葡萄品種為試材,對果實進行不同濕度條件下的離體處理,表明在相同的光溫條件下,濕度越大,葡萄果實熱傷害程度越重[5]。本試驗中套用源豐白色木漿紙袋和外黃內黑復合袋果實日灼顯著高于報紙袋和白色無紡布袋??赡苁怯捎谔状蟠鼉认鄬臻g狹小,在一定程度上對逆境的緩沖能力較差,而無紡布袋透氣好,報紙袋制作時下部未封口,通風排濕性較好。
大量研究表明,套袋增大了葡萄果粒,提高了葡萄粒質量和穗質量[6-8]。但呂洪蘭等研究結果顯示,紅地球葡萄套袋后單粒質量降低,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9]。鄭芳等調查顯示,雖然套袋紅地球葡萄平均單穗質量和單粒質量均高于對照,但各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10]。張傳來等研究表明,套雙層紙袋和3層紙袋均能明顯地改善紅梨果實外觀品質,對果實質量影響不大[11]。本試驗套用不同果袋對葡萄單穗質量有一定的影響,源豐白色木漿紙袋單穗質量最小,與報紙袋有顯著差異。套用不同果袋對果粒大小沒有顯著影響。紅地球葡萄套袋可以有效改善果實的著色,果面著色均勻、色彩艷麗。高慶玉等研究發現,套袋改善了葡萄果實的外觀品質,使果粉增多,果面整潔,但果實色澤較對照淺[12]。套黃條紋紙袋的果實顏色普遍變淺,是生產中比較理想的顏色,可大大提高果實的商品性。與報紙袋相比,不同果袋均提高了果實著色指數,其中白色無紡布處理果實著色指數最高,其次為源豐白色木漿袋袋。
套袋處理對果實內在品質的影響不一致。李以訓等研究表明,巨峰葡萄套袋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增加,總酸含量下降[14]。潘佑找等試驗結果顯示,套袋可提高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8,15]。王桂蓮等則認為,套袋降低了紅地球葡萄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與對照之間差異不顯著[7,10]。本試驗結果表明,源豐白色木漿紙袋和白色無紡布袋處理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及維生素C含量均較高,且與報紙袋處理有顯著差異。源豐白色木漿紙袋對滴定酸含量沒有明顯影響,但白色無紡布袋酸含量低,與其他3個處理差異顯著。套用外黃內黑復合袋維生素C含量顯著低于其他果袋處理,但對可溶性固形物、滴定酸和總糖含量無影響。
參考文獻:
張鵬,周凌翔 我國葡萄套袋技術研究進展[J] 遼寧農業科學,2011(1):58-60
田惠,潘學軍,張文娥,等 套袋對鮮食葡萄果實經濟性狀的影響[J] 中國南方果樹,2008,37(5):54-55
[3]厲恩茂,史大川,徐月華,等 套袋蘋果不同類型果袋內溫,濕度變化特征及其對果實外觀品質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08,19(1):208-212
[4]蒯傳化,劉三軍,楊朝選,等 葡萄日灼病的發生與防治[J] 中國果樹,2009(3):42-45
[5]蒯傳化,劉三軍,楊朝選,等 空氣濕度對葡萄日灼病的影響[J]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09(7):38-39
[6]鄭芳,張志錄,邵明麗,等 套袋栽培對紅提葡萄果實品質的影響[J] 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3):3844-3845
[7]王桂蓮 套袋對紅地球葡萄品質的影響[J] 中國果樹,2006(6):28-30
[8]潘佑找,肖青華 葡萄套袋效應初報[J] 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1):2368,2412
[9]呂洪蘭,萬貴成,何建軍,等 套袋對紅地球葡萄果實品質的影響[J]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04(5):36-38
[10]鄭芳,霍瑞慶,許麗,等 紅地球葡萄果實套袋試驗[J] 北方園藝,2002(3):56
[11]張傳來,何長敏,賈文慶,等 套袋對紅梨果實品質的影響[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3):26-28
[12]高慶玉,代志國,張露露 套袋對葡萄品質及性狀的影響[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6,37(5):627-630
[13]張棟民,李軼暉,李成祥,等 套袋對葡萄漿果品質的影響[J] 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8):7625-7626
[14]李以訓,何志剛 巨峰葡萄套用綠達牌葡萄果袋的效果[J] 福建農業科技,2007(5):28-29
[15]王玉安 3種果袋對甘肅天水巨峰葡萄果實品質的影響[J] 中國果樹,2011(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