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 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在教學上就要直面差異,重視差異。在進行班級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家庭因素、智力發展、認知水平、學習基礎等諸多因素導致學生之間必然存在著客觀差異。面對這種個體差異,尋求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探究的。如果按照統一要求,統一標準進行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就得不到在不同層次上的發展。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理解差異,正視差異,消除差異”,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關鍵詞:學生差異;關注;尊重;評價;整體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1-01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82
有人說:“世上沒有兩根頭發是一樣的,沒有兩顆谷粒是一樣的,也沒有兩種觀點是一樣的,世界的最大特點就是多樣化。”這些自然現象透視出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人類生活當中的任何群體由于智力因素、家庭教育、社會環境、文化熏陶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必然存在著層次性和差異性,正如名言所說:“五個指頭五兄弟,高矮胖瘦各不同。”
學生群體也不例外,多么優秀的教師也很難找到適用所有學生的統一教學方法,因此,我們的教育方式理所應當是關注學生個體,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在了解學情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案,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教師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求教師在整合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時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同一個班的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年齡結構接近,這是他們共有的特點,除此之外,我們必須考慮到各自的差異性。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依據學生原有的認識水平和知識經驗,探尋全班每個學生的可接受能力。通過深入淺出的教學使每個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收獲知識,感悟情感,提高能力。方案設計的教學環節還必須是深入吃透教材,準確把握課標,全面了解學情的背景下設計的。制定具體教學目標一定要適合學情,明確共同目標和個體目標。對不同層面的學生目標要求要具體明確,比如對學困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時間要寬松,要重點指導,問題設置要簡單,難易坡度要平緩,能了解最基礎的知識,搞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具備最基本的能力即可;成績中等的學生問題設計比學困生要稍有坡度,他們不僅要熟練掌握基礎知識,還要發展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并能靈活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問題;優等生要設計一些難度大、綜合性的問題,并能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復雜問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二、在教學過程中掌控好學生差異,呈現良性互動
現代教育觀認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去創建一種民主、平等、慈愛、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課堂教學氣氛,讓每一個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心馳神往。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敢說敢想,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產生自信心,在自信心的驅使下就會不斷努力而獲得成功。因此教學中教師不能唯我獨尊,身不離講臺,而應當適時走到學生中間,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討論,讓他們內心感受到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氣氛才會熱烈而高漲,才會調動學生充分參與的積極性。教學設計中雖然預測了因學生差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但是由于學習過程中受教學氣氛的感染和思維靈動的碰撞等影響,必然會有一些教師預料之外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充分發揮駕馭課堂的教育機智,因勢利導好學生的個體差異,力促課堂教學氣氛高低起伏,推波助瀾,學生的個體差異成為課堂教學的寶貴資源,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學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師生良性互動的舞臺。這樣每個學生才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產生對知識的渴望,也體現出課堂上教師對個體差異學生的尊重。這樣的課堂才是靈動的課堂,成功的課堂。
三、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上尊重差異,肯定成效
著名作家盧梭說過:“每一個人的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指導他;必須通過它這種形式而不能通過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對他花費的苦心取得成效。”學生是生命的個體,他們都是有思維、有思想的人。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都會運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方法來獲取知識。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和肯定他們在自主學習方法上的有益選擇,讓他們體會到自主選擇方法而帶來高效獲取知識的樂趣。例如,在語文學習記憶中,有的學生放聲朗讀記憶快,有的學生悄聲默記記憶佳,教師就不能在要求上千篇一律,應尊重他們的自主選擇。在學習方式方法上還要引導學生擇優錄取,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辨析能力。同時,為了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要精心設計并開展各種個性化學習活動,互相交流思想,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四、在練習內容設計上體現學生差異,分類指導練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各個方面。”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考慮到不同層面的學生,設計出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使每個學生在完成練習中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設計練習時對同一內容的課內、課外知識進行重組,學困生做基礎性練習,對學困生的練習盡可能全部當面講評,指導他們反復練習,牢固掌握。中間生和優等生在必須完成基礎性練習的前提下,搭配略有難度和綜合性的練習,進行個別抽驗指導,促進共同提高。
五、在評價方式上承認學生差異,點評各有側重
差異性評價是激勵每個學生取得成功的最有效手段,如果這種手段應用得爐火純青,就能調動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評價是以不同標準來衡量不同層次的學生是否達到本層次的要求。我在教學中這樣評價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學困生要善于發現和閃光點,肯定進步,及時表揚鼓勵;中等生在鼓勵的基礎上指出不足,激發信心;優等生以高標準為起點,激勵他們戒驕戒躁,強中更有強中手。不同層次的評價激發了不同層面學生學習的激情,明確了目標,體驗了收獲的成功和快樂。
言而總之,教學中了解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層面學生的差異,根據不同差異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個性化教育手段讓所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學環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極具吸引了和感染力,就會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尤月.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考試周刊,2009(30):219-220.
[2] 許潔英.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