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方
摘要: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和高職院校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發展歷史時期,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度和支持度大大提升。高職學院從戰略高度認識到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本文對近年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的熱點和要點進行梳理:內涵,研究現狀和建設導向。
關鍵詞:高職校園;文化;綜述
一、校園文化內涵的研究現狀和意義
校園文化到目前為止分為四個發展時期。校園文化的概念公認1986年的“校園文化理論研討會”提出,這應該是校園文化討論的起步階段。 1990年“全國校園文化理論言討會”在北京召開,系統討論了校園文化的定義、發展規律和建設路徑。[1]點燃了學者們對校園文化的研究熱情和引發了眾多師生的關注。可以說上世紀90年代是校園文化高速發展時期,校園文化的實踐建設領域和理論研究領域均取得了顯著成果。這是第二發展階段。 21世紀是校園文化理論的大繁榮和大發展,隨著高校擴招,新校區擴建,校園文化在理論和實踐領域都取得了豐碩成果。這是第三發展階段。近年來,校園文化隨著網絡化信息化發展,大家對校園文化的建設有了認識。
關于校園文化的含義的界定目前有這幾類形式。一類是:由從闡釋“文化”角度出發,人類在生產生活中所創造的全部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然后固定到校園區域中來描述什么是校園文化,即師生在校園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另一類是:以校園文化發生的人物、地點、事件、性質界定校園文化,總結來講即是以學生、教師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活動為依托和校園精神為導向的群體文化,同時被解構為諸多組成部分,包括教室文化、體育場文化、圖書館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等等。還有一類是解構校園文化的構成分子,認為校園文化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或者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目前這種解構校園文化因素來定義或解讀校園文化被絕大多數研究者采用。
無論哪種解讀校園文化的方式,校園文化對引領學院的長期發展和對學生德育、美育、價值觀等方面的引導作用給予了肯定。當前高職院校的蓬勃發展占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就其學院之間的相互競爭程度日益激烈。由此,提高辦學質量,加強辦學特色,培養優秀人才,打造一流院校成為學院的發展戰略。高職學院從戰略高度認識到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二、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發展高職教育,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關注度和支持度大力提升。同時隨著80、90年代大學普及化發展,高職教育也蓬勃發展。因此,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成為當前高職院校的課題之一。新校區搬遷迎來了重新打造校園文化的機遇,多校區文化融合和傳承老校區文化歷史又是難題;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濃厚職業氛圍是共識,經費不足、精力有限又是制約;營造經典校園文化品牌是應有之意,但當前信息化網絡化帶來的沖擊也是現實。因此,當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主要面臨著以下現狀。
1、文化積淀的匱乏
2006年11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文件《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此,高等職業教育和高職院校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發展歷史時期。高職院校近十年的短暫發展歷史使得校園文化積淀明顯時間有限。其次,原中等??茖W校的校園文化較高等教育學校的校園文化就底氣不足,積淀薄弱,高職院校多數是由中等??茖W校升格,同時兼在新校區擴建與建設的基礎上成立的,所以高職學院新名稱,甚至新校訓新?;招轮贫?,嶄新的校園環境,潔白的墻壁,現代化的教學建筑,先進的教學設施未能把原來學校深厚的教學氣息和歷史厚重感搬遷過來,從散發著的淡淡油漆味和青草香中窺視到學院的蓄勢待發,唯獨少了一份參天大樹的蔭涼和廢寢忘食的書香。顯然,物質和精神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明顯的特色不足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共性也要講個性。共性是共通規律性總結,是共識,可以相互借鑒、模仿甚至直接拿來應用,但個性是區別于它物的最重要的形態,有個性才具有生命力和發展前途。個性即特色,但目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恰恰缺乏自身特色,其發展理念、規章制度、文化活動、建筑設計,甚至教風學風、實踐活動互相模仿、大同小異,忽略了學生個體差異和職業差異,不利于人才的優化和個性化發展。綜述近年來校園文化建設特色不足之處,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職業特色。職業性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特征,職業特征應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之一。所以,專業知識的掌握,職業技能的訓練,職業道德的遵守,職業精神的鑄造等都應在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表現出來。再次是行業特色不明顯。立足行業,服務行業是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突出行業特色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基石。因此,精神建設上上引入行業文化的滲透,物質建設上突出實訓基地構筑良好行業平臺,行為建設上打造行業活動品牌營造濃厚行業氛圍,以提高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最后是地域特色。白鹿洞書院在廬山五老峰下,有林泉之勝;岳麓書院在岳麓山抱黃洞下,背陵向壑,木茂而泉潔?,F代的學院建設儼然沒有了這種自然地域特色,但可以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歷史遺跡、古跡文明、英雄人物、紅色資源、民俗文化包括建筑特色,吸取精髓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校本課程、文化活動、校貌建筑、?;招S柕取?/p>
3、新媒介沖擊高職校園文化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手機客戶端為主的新媒介深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節約了時間成本跨越了空間溝壑的互聯網和智能軟件使學生有了更便捷的咨詢平臺,更暢通的交流渠道和愈加豐富的娛樂生活, 給高職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帶來了時代機遇。然而,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文化,傳統校園文化建設挑戰重重。諸多高職生面對虛擬的網絡世界,沉迷網絡游戲、影視,產生網絡心理障礙,實際能力退化,引發交往障礙;面對錯綜復雜的網絡信息缺乏理性甄別能力和正確判斷標準,導致網上道德失范,責任意識弱,甚至走向犯罪;面對西方話語權的入侵和多元和自由主義的盛行,政治熱情高漲但社會主義價值觀不堅定,意義形態西方化。因此,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亟需高度重視。endprint
三、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導向
1、與企業結合構建校園文化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適應行業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依托行業、服務行業”的理念是高職院校辦學的主要宗旨,這就要求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結合行業背景,整合教育資源、尋求與行業、企業文化進行融合和對接,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既具有人文素養,更有職業素養。[2]綜述近年來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途徑主要是這幾個方面:吸取企業文化精神,營造具有企業特色的校風校貌;創建實訓基地,仿真教學,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人才;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把企業的制度、管理模式和“工匠”引到學校來,同時把送到企業中參加培訓和實習鍛煉,提升職業技能和加深職業認同感。
2、注重職業精神的培養
“企業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實質是職工職業化素質的競爭,很大程度是職業精神高低的競爭?!盵3]這就給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人才培養命題,在職業技能養成的同事要注重職業精神的培養。職業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職業實踐中提煉而成的,并為職業界共同認可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價值觀、態度和精神風貌的總和,是人們在具備技能和遵守職業道德基礎上形成的更好層次的精神境界。[4]職業精神基本組成要素包括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信譽和職業作風。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培養學生樹立較高的職業理想,端正職業態度,強化職業責任,提升職業技能,遵守職業紀律,保守職業良心,樹立職業信譽和堅守職業作風。
3、升華校園網絡文化環境
近年來高職校園的網絡設施建設越加完備,多媒體教室、機房,電子閱覽室、遠程教育,而且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實現了網絡全覆蓋,這為師生知識的獲得和信息的捕捉提供了優良的網絡環境。但面對信息網絡化這把雙刃劍,凈化高職校園網絡文化使之積極發展是當前高職院校工作內容之一。繼續加大網絡技術、資金的支持和投入以提升網絡服務系統;完備網絡監管制度,加強網絡文化的引導和教育功能;關注學生網絡文化需求,創建校園網絡交流平臺;重視網絡人文情懷的關照,打造校園網絡精品文化;優化學生網絡素養和道德,自覺抵制網絡帶來的不良影響。總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網絡新信息時代帶來的機遇,構建和諧綠色的校園網絡文化新環境。
參考文獻:
[1]魏天祥.全國校園文化理論研討會觀點綜述[J].理論前沿,1990,(19).
[2]韓忠培.高職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對接和融合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5)
[3]張晶,鄒先雄.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職工職業精神研究[J].華商,2008(14):100
[4]葛志亮,王金娟.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應突出“職業精神”特色[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