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摘要:語文學科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更要培養德操和情感,使之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為此,我們要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道德環境,重視師德師范,抓好學風建設;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磁性”的課堂環境,尊重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自己走向完善;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感受美、受到情感教育。
關鍵詞:環境;尊重;完善;情感;教育
著名語文教育學家于漪曾精辟地闡述過:“學語文是學做人,伴隨著語言文字的讀、寫、聽、說訓練,滲透著認知教育和人格教育。”這句話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基于語文教學的特點而說的。所以語文學科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更要培養德操和情感,使之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
一、創建一個良好的道德環境
教學活動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教育不是單靠灌輸和訓練就能達到教育的目的的,它需要堅持不懈、不失時機,使學生自然而然形成自己做人的正確世界觀與美好的道德素質。
1.師德師范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老師是學生心目中最可敬、可親、可信的人,是學生學習的榜樣、道德的楷模,對學生的感染力最大。如果教育不能發自內心,他就不可能去感染別人。老師是學生心靈的陶冶者,其言行舉止對學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庇绕湫W生是最善于摹仿的,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的活教材。袁鷹的《白楊》一文,通過寫白楊樹高大挺拔、適應性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如果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兢兢業業、忠誠于教育事業、被學生所熱愛,這篇文章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當品德高尚、舉止得體的教師站在講臺上,讓學生談學課文后的感受時,學生會自然聯想到老師,正如邊疆建設者一樣扎根于教育事業,無私奉獻著,文中所稱頌的精神很容易被學生體會和接受。教師的師德師范能促進學生形成優秀的品德和完美的人格。
2.抓好學風建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把學生的日常行為和課文結合起來講
比如,教育學生勤儉節約,可以通過古詩《鋤禾》來使學生明白糧食的來之不易;教育學生關心父母、熱愛學習,可以通過《小抄寫員》來引導。此外,要適時地讓學生結合文章和實際情況談談感想,道德教育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這樣才不會使學生感到說教的空洞。
二、營造一個充滿“磁性”的課堂環境
1.尊重學生的意見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意見,教師不要高高在上,不要把自己看作教師,而應該把自己看作是學生中的一員,去和他們平等交流共同學習,去關心他們的心情是否愉快,為他們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學習、活動,不必關心如何取悅教師,顧忌自己說的對與錯,并形成敢說、敢于堅持自己看法的良好習慣,從而形成誠實、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一次,在學習課文《牛郞織女》后,為了使同學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為了鍛煉同學們縮寫文章的能力,課上我給同學們留了一個作業就是縮寫這篇課文。大部分同學都很積極的響應,可是旁邊卻站起了一位女生,她說:“我覺得不需要寫,應該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蔽覇査骸笆遣皇遣幌雽懀俊彼f:“不是不想寫,只是覺得不需要寫,因為縮寫我們已經練過多次了,我覺得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更有趣?!边@時我并沒有因為她對我的“頂撞”而勃然大怒地批評她,而是征取其他同學的意見后,尊重了她的意見。讓學生們幾個人一組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互相復述這個故事,互相評述,并讓每組選派一名“最佳學生”參與故事的表演。過程中我看到同學們都喜形于色,躍躍欲試,態度積極認真。結果,這節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我們應把學生看作一個完整的人,為了使學生有自尊,而尊重學生的意見。
2.引導學生自己走向完善
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不完美是極其正常的,期望學生十全十美是不正常的,教師要把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作為財富,引導學生正視不足,把錯誤作為學習的一種途徑,引導學生自己走向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獲得了一份自信,當學生在課堂上有了自信的時候,課堂對學生才有一種親和力。在講《落花生》這一課時,針對課文中“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這句話,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想做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石榴那樣的人?在一部分同學答要做花生那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之后,一個男同學站起來說,他想做蘋果、石榴那樣的人,因為那樣的人很風光。我并沒有當即說出他的觀點的對誤,而是告訴他,他的觀點比較有新意,然后請也想做蘋果、石榴那樣人的同學談談。有的同學說,做蘋果、石榴那樣的人并不是為了風光,而是因為他的可愛。更多的同學說,蘋果、石榴在自己果實累累的時候懂得推銷自己,沒有錯,因為當今社會需要善于表現自己、張揚自己個性的人。這時我問剛才第一個說喜歡做蘋果那樣人的同學,是否同意同學們的觀點,他想了想后說,同學們說得對,做蘋果、石榴那樣的人沒什么不好,只是自己剛才的理由不太正確。這名同學因為自己有新意的觀點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又通過同學們發表的觀點發現了自己錯誤的價值,這使他更加自信。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發現錯誤的價值,由錯誤走向正確正是學生進步的必不可少的發展歷程。
三、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感受美、受到情感教育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歡樂的氣氛易產生愉悅的情緒,悲哀的氣氛易產生傷感的情緒。不同內容的文章,表達了不同的情感。在把文章中的情感化為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感受美,吸收健康積極的思想,就要通過創設情境來感染學生,使學生從“有我之境”達到“無我之境”。以《游園不值》這首詩為例,在教學過程中,在創設情境,談話引入后,我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來想像“園內景象”,做一回葉紹翁來吟誦這首詩。“園內景象”的想象為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個個有趣卻不無依據的猜想,把學生帶入了詩中情境,自然而然體會到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學生愛美的情趣。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運用一切可行的教學手段,把道德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