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良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和政府的關懷下,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以殘疾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職業技術教育列為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嚴重束縛了職業教育前進的步伐。在特殊教育學校如何構建職業教育一直是我們的難點。我校也作了一些關于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的實踐探索。
一、認識發展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1、發展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項重要的任務。黨的“十七大”的召開,對于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工作來說,當前正面臨著一個重要機遇期。“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關心特殊教育”、“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力推進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工作,是實現國家教育戰略,發展特殊教育事業的必然要求;為殘疾學生提供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是特殊教育體現“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舉措,也是改善殘疾人民生問題,提高其社會地位,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
2005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國務院批轉《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的通知》、《殘疾人就業條例》等文件,把殘疾人職業教育也擺到了重要位置。我們只有將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好形勢同特殊教育的發展聯系起來,才能走出一條符合社會要求、符合特殊教育學校和殘疾學生發展需要的特殊教育發展之路。
2、發展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也是體現“以殘疾學生發展為本”的特殊教育理念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是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一般來說,有著殘疾人的家庭多是不幸的,而且也非常貧困。現在,他們能到學校讀書,那是因為黨的政策支持,到特校讀書不出一分錢,還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但是,學校畢竟只是給他們提供一個受教育的場所,而且學校現在的條件也是有限的,學校在他們的人生旅程中是短暫的,他們在校7年、8年、9年之后,也許有部分學生可能到好的學校繼續深造,讀高中,大學,但那只是極少數。大多數的學生將面臨的是要走向社會,去面對新的生活。
那些聾啞的,弱智的孩子們,拿什么來換取他們的美好生活?靠家庭的供給,靠社會的同情、憐憫嗎?那樣,他們只能成為家庭與及社會的負擔。有的學生送來時就已經十五六歲,他們的目的很明確,除了想讓他們學點文化外,一個很重要方面就是希望能通過學校與及政府給他們找份工作。因此,對于學校來說,我們應從殘疾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在向殘疾學生傳授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對他們進行職業教育,使他們具備一定的勞動技能、職業技能,以便他們在畢業之后,能夠順利地融入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引導他們參與新農村建設,減輕社會負擔,并服務社會。
3、發展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是特校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所山區縣的特校辦得怎么樣?究竟還能不能長久的辦下去,關鍵看這所學校有沒有生命力。那么,什么是學校的生命力?我們認為,一是要留得住學生,讓每一個殘疾學生學有所獲;二是讓家長放心;三是能為社會減輕負擔,創造財富。能讓每一名中重度的智殘的學生學會生活自理,做簡單的勞動;輕度智殘的學生學會獨立生存的本領;每一名聾啞學生能有一技之長,適應社會。只有對所有的殘疾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才能達到上述要求。
二、關于今后特校職業教育的幾點思考。
1、三類殘疾兼顧,因人而異,分類要求。
從各地的職業教育來看,可能更多的是傾向于聾啞、盲、肢殘等殘疾類別所開設的專業。但,從現在各校的情況分析,在生源上,聾啞學生減少,智障生增多已成為將來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式。2001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十五”期間進一步推進特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大力加強勞動技能和職業教育,把加強勞動技能教育和多種形式、各種層次的職業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實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為將來平等、充分參與社會生活,適應社會需要創造條件”。智障學生的智力低下,而且生活能力存在極大障礙,特別是勞動能力明顯不足。對智障學生實施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其回歸社會,由個體自主去發展。然而現實又要求他們必須學會生活在以正常人為中心的現實社會中。由此決定了他們必須學會生活,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勞動能力。針對弱智生的職業教育,確實是我們將來一段時間需要努力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對智障生的職業教育培訓中,應因人而異,分類要求,就本校而言,真正輕度的弱智生并不多,大多數屬于中度以上。對于弱智生的教育,一是學習基礎的文化知識,二是對他們進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三是有針對性的開展一定的符合他們認知特點的職業技能培訓。
2、加強培訓,努力培養“雙師型”教師。
殘疾學生的職業教育培訓,教師也很關鍵。沒有一定技術和能力的老師,就不可能有優質的職業教育,即便安排有時間,有地點,但想真正出合格的“產品”談何容易。因此,在今后的職業教育培訓中,應有計劃的加強對教師的職業技術培訓。鼓勵教師轉型,向雙師型教師發展。同時,聘用社會專業人員做兼職教師,走專兼結合的路子,逐步增加學校“雙師型”教師的比例。
3、探索多元化辦學形式,多方位尋求職業教育支持。
爭取各級政府對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的支持。在資金上能更加大投入,在政策上能給予適當傾斜,對安置殘疾人就業的相關企事業單位能按國家政策減免稅。
同時,學校也要利用有限的資金,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建立專門的培訓室,購置相關設備。努力為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造條件。
大力推進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工作,是實現國家教育戰略,發展特殊教育事業的必然要求。我們只有將職業教育發展的大好形勢同特殊教育的發展聯系起來,才能走出一條符合社會要求、符合特殊教育學校和殘疾學生發展需要的特殊教育發展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