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強
過去五年,“精準扶貧”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詞,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無數貧困人口的命運因之而改變。理解“精準扶貧”的要義,用老百姓的話,就是“對癥下藥,藥到病除”。同時,在精準扶貧政策影響下,貧困地區的人口紅利、改革紅利和開放紅利正在逐步釋放,精準扶貧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山川河流與人的命運變遷
山東省蒙陰縣舊寨鄉馬家河社區——
40歲的王杏祥是家里的主要勞力,平日繁忙的勞動,讓他的腰椎出現了問題,嚴重時走路都困難,重活不得不由妻子完成。他們家有1.6畝地,其中1畝分布在山上,妻子一人根本忙不過來。原本就貧瘠的土地,后來基本成了荒地。望著高高的大山,妻子無奈道:“挑一擔水,歇三次也上不去。”
重慶市彭水縣郁山鎮——
熙攘的街道上,在彭水縣第二人民醫院,院長洪偉向本刊記者回憶過去的情景:“那時候環境較差,房屋設施簡陋,年久失修,業務用房嚴重不足,病床不夠,樓層較高,無電梯,無法滿足郁山鎮居民看病的需求。”
從山東到重慶,從鄉村到城鎮,無數人的命運因“精準扶貧”而改變。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選派多名“第一書記”來到蒙陰,在他們的幫助下,許多以貧困著稱的村莊發生了巨變。在馬家河社區,歷經20多天,投資70萬元直通山頂的2000米生產路很快修好。王杏祥和妻子駕駛著機動車很快抵達自家田地,在荒廢的土地上開啟美好生活。除了修路,自來水、戶戶通、灌溉設施、長毛兔養殖場、文化廣場……閉塞的山村逐漸向現代化靠近。
2013年,郁山鎮中心衛生院進行改擴建,同時更名為彭水縣第二人民醫院。門診樓建設項目總投資700萬元,其中,山東省聊城市援助資金420萬元,郁山鎮衛生院自籌資金280萬元。門診樓主體工程于2013年9月中旬正式動工,2014年10月完工,2014年11月搬遷入駐。
本刊記者在醫院采訪期間,各個診室熙熙攘攘。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病人,一位苗族大爺表示,以前曾在這里住院,住了一次就不想住第二次,現在,醫院完全變了一個樣子,“技術好了,態度好了,衛生也好了。”
三個“好”,代表了一種態度。
“2020年前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扶貧開發成為能否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環,也關系到山東“十三五”能否順利收官。在沂蒙山區,在黃河灘區,在齊魯大地的一個個貧困地區,各項扶貧政策正在全面開花。同時,在東西扶貧協作大背景下,山東的力量觸及到西部地區的許多地方。
山川河流,高山峽谷,孕育燦爛文明的這片土地,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孕育新的美好生活。
教育扶貧:從幼兒園到大學“一條龍服務”
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在脫貧攻堅全局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承擔著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歷史使命。一直以來,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條件比較薄弱,嚴重影響了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10月11日,一場介紹山東教育精準扶貧有關情況的新聞發布會在濟南舉行。本刊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從2016年起,山東省實施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目前全面改薄計劃已完成68.23%,新、改擴建學校564所。
“學前教育是貧困地區教育的短板。”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左敏介紹,目前,山東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近85%。這也意味著,有15%的適齡兒童沒有接受學前教育。這部分兒童主要集中在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
對此,左敏表示,山東將補齊這個短板作為教育扶貧的重點,實施“貧困地區學前教育普及計劃”,將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中需建設的幼兒園全部納入規劃布局,予以優先保障。計劃2016-2018年,在扶貧工作重點村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400所,實現貧困村公共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目前已完成1186所,完成規劃任務的84.7%。同時,對貧困村已有的幼兒園,每處給予10萬元經費用于改善辦園條件;對需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的,每處給予40萬經費支持。
培養一個貧困學生,就能帶動一個貧困家庭,造福一個貧困村莊。接受高等教育是貧困家庭子女改變個人命運,實現家庭脫貧的重要渠道。
今年,山東有9341名應屆畢業生因一項政策而免費進入大學學習——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這個體系被稱為教育精準扶貧最重要的環節,實現了各級各類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全覆蓋,真正做到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輟學。
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貧困家庭子女“一個都不能少”。2016年以來,從學前教育保教費、普通高中學雜費、中等職業學校學費全部被免除,就連大學學費,山東也在全國率先免除了。上文中提到的9341名學生,全部被高校錄取,其中本科3951人,專科5390人。
這些大學生,不管在省內還是省外就讀,全都享受免學費的政策。2016年以來,全省累計核準并資助建檔立卡經濟困難學生59.36萬人次,累計投入資助資金9.03億元。
左敏說,近年來,我省在高考招生中制定了一系列傾斜政策,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搭建了貧困家庭學生升學的“綠色通道”。部分部屬高校和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每年安排部分定向招生計劃,面向我省省級財政困難縣、中西部地區及沂蒙革命老區等62個縣(市、區)的農村考生招生。2017年共招收850人,為更多寒門學子提供了就讀全國重點高校的機會。
此外,山東省還實施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遴選辦學質量高、特色鮮明的12所省屬重點高校,面向52個財政困難縣的農村學生定向招生。2017年共招生1365人,比上年增加31.25%。
為了為讓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學到一技之長、增強就業創業能力,2016年開始,山東省啟動實施了高職院校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專項計劃,安排13所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選擇應用性、實用性強,就業水平高的“熱門”專業,優先安排訂單式培養專業,面向我省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學生單獨進行招生。
“教育改變命運”的信念曾激勵著無數貧寒子弟發奮苦讀。多項政策聚焦之下,“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無數貧困家庭學生的命運正在發生改變,同時改變的,還是一個個家庭、一個個村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