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忱
近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國土資源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安監局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標準”建設情況,并發布國土資源數據管理、海洋牧場建設、安全生產風險排查及管控等23項重要地方標準。
23項標準的發布提升了全社會學習標準、應用標準的意識,在推動各領域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質量品牌提升等方面起到引領性和戰略性作用。
主導和參與制定國家標準4642項
2014年省委省政府確定“加快‘山東標準建設”以來,按照全面走在前列的總要求,不斷完善“山東標準”建設的頂層設計和保障措施,將標準化工作從產業領域全面擴展到政府治理、公共服務、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現代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各個領域,組織制定了“山東標準”建設的總體規劃,逐年制定和滾動實施《“山東標準”建設行動計劃》,先后下達“山東標準”建設重點項目1790項,目前已完成1746項。
山東省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寧波表示,“標準決定質量,想要提升質量就必須牢牢抓住標準這個‘牛鼻子”。近年來山東相繼實施了“標準化+制造業”“標準化+現代農業”“標準化+服務業”“標準化+城鄉統籌發展”等領域內的系列行動,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構建農業生產經營新型標準體系,推動山東服務品牌建設,提高城鎮建設管理水平。標準化的制定為社會經濟建設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張寧波表示,下一步山東將繼續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開展“標準化+”和標準提檔升級行動,建立企業標準“領跑者”目錄庫;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鑄造機械、高速動車、新材料等領域選擇一批核心專利技術建立國際標準培育庫;在山東省優勢產業領域,選擇一批企業和產品,逐個制定先進標準,建立質量品牌高端化“一品一標”產品庫,助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同時,還將開展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省建設,加快國際合作,推動山東標準走出去。
截至目前,山東省共主導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6項、國家標準4642項、行業標準6480項,發布實施地方標準2621項;建設國家試點示范項目328個,承建國際和國家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55個,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發布23項重要地方標準
23項重要地方標準包括涉及國土資源數據管理的國土資源數據服務目錄體系規范和地籍數據入庫質量控制規范2項地方標準;涉及海洋牧場建設的《海洋牧場建設規范》系列標準5項地方標準;涉及化工、民用爆炸物品生產和銷售、非煤礦山、燃氣、電力、建筑施工、工貿、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等領域的16項地方標準。
其中,涉及國土資源數據管理的2項標準的實施主要針對數據管理應用中的數據質量控制和數據共享服務的目錄體系進行規范,對國土資源數據標準化體系建設進行了完善,在全國尚屬首次,為國家制定完善相關標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李樹民介紹,《國土資源數據服務目錄體系規范》和《地籍數據入庫質量控制規范》兩個地方標準已發布實施,這在全國尚屬首次。這兩項標準的實施將提高國土資源數據共享服務的標準化和可靠性,提高國土資源大數據的應用水平。 《國土資源數據服務目錄體系規范》的實施,使數據檢索查詢更加準確可靠,保證了數據的共享服務質量?!兜丶當祿霂熨|量控制規范》的實施,能夠在國土資源數據的管理應用過程中,對地籍數據入庫進行質量控制。如果不進行質量控制,就會造成入庫地籍數據圖斑的位置變化、屬性丟失,甚至圖斑丟失等問題,通過標準實施可以有效避免這些問題,保證地籍數據質量,提供可靠數據共享服務。
這次頒布實施的《海洋牧場建設規范》系列標準,以游釣型、投礁型、底播型、裝備型與田園型等多種特色牧場建設為主體對象,內容包括五部分,《術語和分類》《調查與選址》《布局與布放》《監測與評價》《養護與管理》。分別明確了山東省管轄海域內海洋牧場的類別,選址原則與條件、選址調查、選址適宜性評價,牧場建設設施的布局、布放、投放與安裝,牧場監測與評價內容、方法,牧場養護與管理等具體的技術要求。
關于安全生產的16項地方標準對化工、非煤礦山、電力、建筑施工等行業的風險點確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分級管控等工作程序做出具體規定。涉及化工、民用爆炸物品生產和銷售、非煤礦山、燃氣、電力、建筑施工、工貿、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等領域。
濟南“12345”成國標典型 全球僅3例
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民生保障水平,實施“標準化+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在全省60余個行政服務大廳組織開展了標準化建設工作,在國家首批發布的電子政務大廳7項國家標準中,6項由我省制定,我省電子政務大廳標準成為全國4萬個政務服務大廳的標準藍本;圍繞簡政放權和促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發布了《行政權力事項編碼規則》、《電子政務公共服務云平臺》等7項地方標準;組織制定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南》等地方標準,使我省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有了依據;在人力資源服務方面,制定了《人力資源服務基本要求》等13項地方標準。圍繞安全生產和民生保障,聯合省安監局、省公安廳發布了《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通則》等19項地方標準。
濟南“12345”市民熱線標準化項目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政府服務社會專題”的典型事例(全球共3例),并主導制定了《政府熱線管理服務規范》國家標準。
今年6月27-29日在青島成功舉辦了首屆國際標準化論壇,國際標準化組織還在青島設立了全國首個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特別是今年“國際標準化組織鑄造機械技術委員會”和“國際標準化組織監管鏈項目委員會國內技術對口單位”落戶山東,實現了我省國際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的“零突破”。今年8月,由山東昊月樹脂有限公司主導制定的兩項“吸收血液用聚丙烯酸鈉高吸收性樹脂”國際標準,正式發布實施,成為我國中小企業將專利技術轉化為國際標準,以標準提質量,以標準國際化帶動產品品牌高端化的典型案例,打破了日本、德國產品在我國的長期壟斷。截至目前,全省共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6項,標準化工作的國際化步伐進一步加快。
2014年以來,“山東標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標準化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山東標準”的建設得到了國家標準委的充分肯定,山東每年均在全國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和經驗介紹,走在了全國前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