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濤+付雪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在長期實踐中共同創造、發揚的文化,凝聚了崇高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當前,大學生受各種文化思潮影響嚴重,西方的文化滲透、價值觀入侵,使得很多學生的意志力薄弱,拜金主義、機會主義等問題滋生嚴重,加劇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所以,必須利用好紅色文化,將其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并熱愛紅色文化,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成績、做出特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發展的重中之重,決定著高校能夠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也決定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當前,國家十分注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臺了許多政策、提供了有利發展的平臺,在各種有利的條件下,思政工作發展迅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推進,社會思潮多樣化發展,學生思想開放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隨之加深,如何增強學生社會榮譽感、國家認知度,提高服務意識、奉獻意識,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課題。紅色文化作為我們黨和人民群眾在革命戰爭時期和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形成的主流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印記,對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無與倫比的教育意義,是非常好的教育素材。
一、紅色文化內涵及其主流形式
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中國特色,現多以紅色歷史遺跡、紅色影視資源和意識精神等表現出來。其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功能獨特,是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紅色文化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融會了黨和人民群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所形成的各種精神、傳統和文化,凝結了黨和人民群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創造的一系列執政新理念和優秀經驗,集政治資源、文化資源、歷史資源于一體,構成了一部完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生動歷史教材,是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
(一)紅色文化的精髓——紅色精神
在紅色文化中,其精髓就是紅色精神,是隨著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形成的,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和民族特色,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黨和人民群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不斷創造和傳承紅色精神,如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蘇區精神、大別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這些革命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髓,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在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無數失敗、犧牲、奉獻沉淀下來的,這些精神體現了中華兒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忠誠于黨、忠于人民、團結互助、百折不撓的精神品質,是波瀾壯闊的革命史、奮斗史的印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有力的保障。
(二)紅色文化的搖籃——紅色基地
紅色文化的搖籃,是指井岡山、延安、遵義、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這些革命的舊址曾經戰火漫天,曾經星火燎原。在這些紅色基地,人們仍可以感受到當時戰爭的慘烈、體會到當時戰斗的激情、觀察到很多戰斗的細節,這些地方運用重建、恢復等手段,讓許多有價值的遺跡又真實地呈現出來。各地的戰爭歷史博物館、偉人舊居、挑梁小路等紅色資源,讓人們對于紅色文化的形成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對于黨和人民經歷的艱苦卓絕、頑強奮斗的斗爭經歷有了更真切的理解。這些紅色基地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人們必須保護好、堅守好,讓其可以傳承萬代,教育千秋,讓更多的人從這些舊址和遺跡中感受紅色文化、了解紅色文化。
(三)紅色主題材料——紅色作品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最多、最直觀的當屬各種紅色作品,如以紅色文化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紅色小說、紅色歌曲等。電視、網絡、書籍、報刊是紅色文化最為廣泛的傳播媒介。當前,國家特別注重紅色文化的傳播,制作了不少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電影、電視劇,高校、社區每年也都會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兩學一做”主題學習活動更是意義重大,一件件經典的作品讓人民群眾對于紅色文化認識更加深刻。
二、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用現狀
國家十分注重紅色文化的宣傳,鼓勵以各種形式宣傳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在人民群眾中發揮積極引導作用。近年來,以紅色背景為題材的影視劇作、紅色旅游都非常受歡迎,人們對紅色文化的接受度、關注度空前高漲。高校一直是紅色文化的主要傳播陣地,“兩課”教育是從課堂上講授紅色歷史、宣傳紅色文化,以必修課的標準硬性要求學生認真學習;“一二九”“紀念長征精神”等紅色主題團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感受紅色文化。高校通過紅色文化教育,讓大學生正視歷史,學習革命精神,培養愛國主義品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育人效果。
誠然,紅色文化已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當前仍存在很大問題。例如,思政課上課效果不佳,學生學習上敷衍了事,不入腦、不走心;學生主題活動無法做到全員參與,全員齊動,活動缺乏持續性,教育效果差;學生認知性差,功利性強,缺乏榮譽感等。所以,如何更好地利用好紅色文化,將紅色文化中教育資源應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三、多管齊下,發揮紅色文化中的育人功能
紅色文化是寶貴的資源,如何在當前的大好形勢下,繼續發掘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傳播正能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成為十分必要的課題。結合當前實際,高校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將紅色文化融入課堂教育,提升課堂的主體育人效果
當前,課堂教育主要以講授專業知識和實驗知識為主,很少有教師講授紅色文化、傳統文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在課余時間開展,弱化了育人效果。為了優化課堂的主體育人功能,高校應科學地將紅色文化等優質教育資源融入到課堂教育中。教師不再單純是一名教書匠,而真正成為文化的傳播者、思想的引領者,讓學生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使其更主動地學習,提升課堂的主體育人效果,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二)將紅色文化貫穿于團學活動,增強團學活動的實踐育人效果
當前高校的團學活動存在模式化、教育缺乏持續性的特點,例如,“雷鋒月”活動常常是“雷鋒”三月來、四月走,學生也習以為常,教育效果較差。因此,高校應該做好頂層設計,將紅色文化貫穿于團學活動中,讓活動不再孤立存在,增強活動的連續性、關聯性,避免“雷鋒”三月來、四月走現象。同時,高校可以利用好特色節日、紀念日等關鍵節點,將其納入活動規劃,提高活動的實踐育人效果。
(三)將紅色文化納入大學生成長體系,培養“根正苗紅”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大學生的成長需要一套科學的體系作保障,所以,除了課堂教育和團學活動外,高校還應將紅色文化納入大學生成長體系中,為大學生設立學習目標,如學唱幾首紅歌、講幾個紅色故事、傳播幾種紅色精神、去幾個革命舊址、看幾本紅色著作等,鼓勵大學生到邊遠地區去實踐,做志愿服務,使其心中有紅色文化,腦中知紅色文化,血液中流淌紅色文化。同時,高校要做好幾個內容的關聯,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并用實踐來指導學習,不能離開課堂談教育,離開實踐談理論,只有科學地設計好大學生成長體系,才能培養出“根正苗紅”的人才,才能真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四、結語
紅色文化是我們黨和人民群眾在長期實踐中共同創造、發揚的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實踐成果,蘊藏著豐富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人們一定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努力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建設者和接班人。
(1.黑龍江商業職業學院;2.大慶市委黨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