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愛
(永修縣新城小學,江西九江 330304)
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的運用
程小愛
(永修縣新城小學,江西九江 330304)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同一個客觀事物所具有的數和形的屬性相互聯系,又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利用這種轉化,使數形結合,有利于數學問題化難為易。數形結合的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廣泛的應用。做到數形結合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數形結合
概念是人們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正確理解概念和運用概念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生學習概念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采用數形結合,通過比較、分析和綜合,抽取概念的本質,從而全面明確概念,掌握概念的本質特征。
案例1:《倍的認識》教學片斷(多層練習完善“倍”的認識)
現在,請孩子們拿出6個圓片,擺成上下2行,使兩行的圓片數量成倍數關系。請輕輕地拿出學具擺一擺。
交流:第一行擺幾個,第二行擺了幾個幾,誰是誰的幾倍?
孩子們,你們剛才的表現可真棒!老師也忍不住要為你們鼓掌。(老師拍3下)提問:誰聽清楚了,剛才老師拍了幾下?誰能拍出老師的2倍?要讓大家清晰地聽出2倍的關系,注意停頓。提問:老師拍了3下,你拍了幾個幾下?他拍對了嗎?孩子們,你們會拍了嗎?聽好了(老師拍2下)請拍出我的3倍。(老師拍4下)請拍出我的2倍。誰來當小老師拍一拍?
孩子們,接下來我們來進行一個小小設計師的比拼,請各位小設計師們發揮想象,創造一幅2倍關系圖,注意要求: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2倍。請拿出紙和筆畫一畫,看誰創造的圖既準確又美觀。學生畫完后投影展示學生作品。提問:你畫了什么?誰是誰的幾倍?
剛才大家創造出了這么多2倍關系的圖,真棒!能不能用一個圖表示所有的2倍關系呢?先4人小組討論一下,再動手畫一畫。
生:

師:數學家們經常用線段圖來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邊講邊出示線段圖)用這一條線段表示一份數,2段這么長的線段就表示它的2倍。
思考:
首先通過擺一擺、拍一拍等活動,讓學生逐漸從感性認識開始向理性理解過渡,進一步鞏固倍的認識。
接著讓學生創造2倍關系圖,再從中抽象、概括,用一個圖表示所有的2倍關系,逐步逼近線段圖。在多樣的情境中,不同形態的非本質屬性方面的變化,需要孩子去捕捉其中不變的本質因素。在這樣的思維活動體驗中,獲得的概念就更精確、更穩定。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數量關系,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把抽象的數量關系正確、直觀地表現出來,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案例2:《連乘問題》教學片斷
1.課件出示教材第52頁例3超市銷售保溫壺情境圖。

2.提問:你們從剛才的圖片中收集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數學問題是什么?同桌交流,指名匯報。
3.要求:一共賣了多少錢?你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組合作交流:
①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盒和保溫壺圖片,擺一擺,看一看,說一說。②嘗試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思考:1.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借助保溫壺、紙箱等實物圖片,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讓學生的思維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2.嘗試畫線段圖分析理解,既體現了教法與學法的多樣性,又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模式。線段圖能形象、直觀地反映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是應用題中實際事物數量方面的“表象”,它能起到化隱為顯,使數量關系明朗化的作用,有利于尋求解題思路,它是直觀與抽象的對立統一體。
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數學的教學目的就是要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主要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能力。數形結合的思想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有助于把握數學問題的本質。
案例3:《數與形》教學片斷(1)

師:觀察這個算式,它有什么特點?
師:算式最后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
生:后面還有很多數,有無數個。
師:無數個就是數也數不完,按照這樣的規律無盡地加下去,結果會等于多少呢?(讓同學們猜一猜)
師:沒感覺是嗎?不著急,我們剛剛說了,數可以幫形,其實形也可以助數。同學們,你們可以利用圖形幫助自己找找感覺。
請學生拿出練習紙(提示:把自己拿到的圖形看作單位“1”)
師:請你用你練習紙上的圖形來幫助自己,看看能不能找到和是多少。四人一小組展開討論。要求學生一定要涂一涂,畫一畫,組長操作,其他同學參考。
交流:出示三種不同的圖形作品,讓學生感受最后的結果。(結合算式講解)
1.圓形 2.正方形 3.線段
讓孩子介紹,自己畫的過程,讓學生感受最后的結果。
師:聽完了他們的介紹,你認為按這樣的規律加下去,算式的結果會是多少呢?
生:有的孩子可能認為等于1,有的孩子可能認為無限接近1。
師:雖然同學們得出的結果不相同,但是我看出結果也有共同的地方,都和誰有關?
生:都和1有關系。
師:無論是覺得等于1,還是覺得和1差一點,起碼我們有了一個方向。是誰幫助我們找到了方向呢?
生:圖形。
師:對,這就是圖形的好處,它能給我們感覺,讓我們找到接近結果的方向。但是我們還有困惑,結果到底是怎樣的呢?你們覺得圖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生:不能。
師:這就是圖的缺陷,它不能準確、精細地表示結果。但是我們可以借助數來對它進行驗證,請同學們看一看。出示逆向思考的過程。

通過上面的題目,你覺得數和形有關系嗎?
師:是的,數與形的關系密切,你來幫我,我來助你。
《數與形》教學片斷(2)
為什么a×b+a×c=a×(b+c)?請畫圖解釋。

思考:
數與形的例題及乘法分配律的反運用都是學生認知上的一個障礙,有時很難用語言來描述,如果結合圖形來幫助學生理解,通過圖形變“無形”為“有形”,借助圖形完成轉化,對學生來說,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方法,還經歷了一次發現、體驗和創造的過程,對數和形的結合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數形結合思想是一種可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巧妙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甲、乙兩車都從A地到B地,甲車比乙車提前30分鐘出發,行到全程時,甲車發生了故障,修車花了15分鐘,結果比乙車晚到B地15千米,甲車修車前后速度不變,全程為300千米,那么,乙車追上甲車時距A地多少千米?
思考:行程應用題對于小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個難點,信息一多更是不知從何下手,用方程來解答也有一定難度。可如果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答就容易多了,畫圖如下:

從圖中我們不難發現,乙車追上甲車時距A地300÷2=150(千米),因為甲車提前了15分鐘(提前30分鐘減去修車的15分鐘),又晚到15分鐘,根據圖形的對稱性,就知乙車在中點追上甲車,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總之,看“形”思“數”,見“數”想“形”,通過數形結合,實現轉化,不僅能豐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更有助于透徹地理解數學關系的本質,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程小愛(1968—),男,江西永修人,永修縣新城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
責任編輯徐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