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口腔醫院(467000)連衛娜
牙列缺損和牙列缺失是常見的牙科疾病,其影響著牙齒的功能及口腔美觀性,需要進行口腔修復治療予以改善,行口腔種植技術。常規的口腔種植技術需要進行翻瓣操作,雖然在提升牙齒美觀性及穩固性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但是其對于口腔的創傷較大,術中出血量多,并產生明顯的腫脹和疼痛感,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對口腔種植產生緊張和不安,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差[1]。目前在口腔種植當中,不翻瓣技術開始得以應用,作為一種微創手術技術,其應用效果顯著,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與常規翻瓣技術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0例口腔種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不翻瓣技術的應用效果,分析口腔種植的短期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間于我院接受口腔種植的90例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采用不翻瓣技術的45例患者為觀察組,觀察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最高齡64歲,最低齡22歲,平均年齡(38.5±12.7)歲;病因:外傷6例、齲齒25例、牙周炎13例以及乳牙滯留1例;種植體植入部位:共植入種植體50枚,其中上前磨牙12枚、下前磨牙23枚、上前牙區8枚以及下前牙區7枚。采用翻瓣技術的45例患者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7例,最高齡62歲,最低齡21歲,平均年齡(39.1±11.4)歲;病因:外傷4例、齲齒23例、牙周炎16例以及乳牙滯留2例;種植體植入部位:共植入種植體48枚,其中上前磨牙14例、下前磨牙20例、上前牙區8例以及下前牙區6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相仿(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附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對照(±s)

附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對照(±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后用藥時間/h 腫痛消退時間/h 骨吸收量/mm觀察組(n=45) 22.71±1.86 34.02±5.75 28.47±5.23 0.58±0.06對照組(n=45) 40.64±6.14 128.47±16.62 75.48±34.85 0.10±0.29 t值 15.85 30.48 5.58 5.96 P值 <0.05

附表2 兩組患者種植體牙齦乳頭指數分布對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需要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以及肝腎功能的各項檢查,了解其對于藥物和金屬是否過敏。行X射線檢查,觀察牙列缺損和牙列缺失的具體情況,檢查下牙槽脊的形狀、高度,并對鄰牙情況以及咬合關系進行詳細地了解。經含漱消毒和潔牙處理后,使用抗生素藥物,使用探針確定植入點,做好口腔種植的準備。
觀察組行不翻瓣技術,平整骨嵴后,于牙槽嵴頂植入點處環切黏膜,作環形切口,然后進行擴鉆孔操作,其長度為種植體和黏膜厚度之和,使用探針檢查孔壁和骨缺損損情況。確保孔壁完整且無骨缺損后行口腔種植,將種植體植入,并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清除異物,檢查種植體的穩定性,然后將愈合帽輕緩旋入予以封閉。術后初期持續進行口腔清潔護理、消毒,給予抗生素藥物,飲食以流質食物為主,12周后檢查患者的口腔修復效果[2]。對照組行傳統翻瓣技術,于牙槽嵴頂橫向切開,同時在齦溝予以切開,然后將粘骨膜全層瓣向唇側翻開,注意動作的輕柔。完全暴露的牙槽嵴當中確定植入點,并預備種植窩,檢查孔壁完整度,然后將種植體植入,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檢查種植體穩定性,最后封閉愈合帽并進行縫合,確保其對位完全嚴密。術后初期持續進行口腔清潔護理、消毒,給予抗生素藥物,7d后拆線,術后12周后需行二期手術,戴入愈合基臺3周,完成口腔修復[3]。
1.3 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詳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種植體牙齦乳頭指數 兩組患者均種植成功,無失敗病例,口腔種植12個月后根據兩組患者種植體牙齦乳頭指數,評價其口腔種植臨床療效,詳見附表2。
口腔種植是修復牙列缺損和牙列缺失的有效手段,用以恢復其牙齒功能,改善其美觀性。在口腔種植當中,普遍應用翻瓣技術,其操作簡單,無損天然牙,義齒穩定性良好[4]。但是翻瓣技術需要進行牙齦及骨膜全層翻開,該操作創面較大,患者會產生明顯的疼痛和腫脹感,術中出血量大,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增加其心理負擔,影響口腔修復效果,術后需要長時間應用抗生素和激素藥物。為了減輕患者在口腔修復過程中所承受的痛苦,減小其創傷,需要采用微創技術,應用不翻瓣技術。該操作無需將牙齦及骨膜全層切開并剝離,而是在牙槽嵴頂行環切和擴鉆孔操作,其創面更小,在探針輔助下進行種植體植入,術中出血量低,其腫脹感更輕。該操作技術對于牙槽脊頂的平整度和牙槽脊厚度有著明確的要求,在滿足其手術適應癥的前提下,方可行應用不翻瓣技術行口腔種植[5][6][7]。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應用不翻瓣技術的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22.71±1.86)min<(40.64±6.14)min]、術后用藥時間[(34.02±5.75)h<(128.47±16.62)h]、腫痛消退時間[(28.47±5.23)h<(75.48±34.85)h]以及骨吸收量[(0.5 8±0.0 6)m m<(0.10±0.29)mm]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 <0.05)。治療1年后,在觀察組患者牙齦乳頭指數達到Ⅲ級的種植體明顯比對照組更多,說明應用不翻瓣技術行口腔種植短期臨床療效優于翻瓣技術。
綜上所述,在口腔種植當中,不翻瓣技術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其短期療效明顯優于傳統翻瓣技術,減輕了腫痛等不適感,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口腔種植效果,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建議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