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教者_梁艷
《和你不一樣:閱讀演講課》教學設計
執教者_梁艷
因為教材學習時間大幅濃縮,學生有時間自由閱讀,大部分學生一周能讀完一本書并完成相應的讀后感。這節閱讀演講課就是圍繞所讀的書和所寫的讀后感進行的。其目的在于將閱讀、寫作、演講三者結合,在對一本本經典書籍的閱讀交流過程中融合聽說讀寫的興趣激發、習慣培養、方法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師:這節課主題是?
生:和你不一樣,閱讀演講課。
師:先開火車依次匯報各自的題目,相同的省去。
《駱駝祥子》《最好的人生在路上》《我們的荊軻》《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中國近代史》《老人與海》《為勝利吶喊》《而我只有你》《野草》《維也納之行》《路無邊,吃無界》《常敗英雄劉備》《一個老饕的美食筆記》《我與狗狗的10個約定》《目送》《媽媽的柴火灶》《成吉思汗傳》《故鄉》《歷史為誰變臉》《清史演義》《有一天,媽媽老了》《最后一課》《海豚丹尼爾》《夢里花落知多少》《做個有出息的男孩》《哈佛家訓》《絕望鍛煉了我》《莎拉的鑰匙》《行者無疆》《納尼亞傳奇》《萬物簡史》《權利玩家》。
梁艷在課堂
師:黑板上有32本大家推薦的書名,你想推薦誰的?(指講桌上的一摞新書)今天的獎品是這些書(師停頓,眾驚呼)中的一本,它將屬于演講獲勝的同學。
生1:我推薦張顆毅,他寫成吉思汗。我們之前學過《成吉思汗與鷹》,我想聽聽他對成吉思汗的看法。
師:看他的表情這么難過,大家覺得他真想聽張顆毅的演講嗎?(眾笑)為了讓你的推薦打動同學,請微笑著說話。
生2:(微笑著)我推薦徐春宇的《常敗英雄劉備》,不是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嗎?為什么常敗還是英雄呢?
師:你就站在這兒當模特,向我們展示你迷人的微笑。
(師板書:面帶微笑。)
生3:(微笑著)我推薦賀亦菲的《目送》,我也讀過那本書。其中有句話,我印象深刻,“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這本書讓我很感動,相信你們聽了她的演講也會有同樣的感受。(熱烈的掌聲)
師:為什么鼓掌?
生4:他的推薦和其他人都不一樣,他會引用書中的話。
師:原來如此。
(師示意生4板書:不一樣。)
生5:(微笑著)我想推薦何敏行的《駱駝祥子》,我也寫過這本書的讀后感,我想聽聽她的感受。
……
師:時間關系,我們不能再推薦下去了,現在開始投票。
(生N高舉著手,執意還要發言。)
生N:(央求地)最后一個好不好嘛?
師:(指該生,笑)好吧!
生N:(故作神秘地)你們知道我推薦過很多書,對吧?這么多書,我從未因為哪本書流淚。可是,這本《沙拉的鑰匙》,我是流淚看完的。所以我要推薦自己。你們不選我,就是今天這節課最大的遺憾。(眾笑)
師:想清楚,你想聽誰的演講,舉手投票。
(經過激烈的投票環節,票數最多者周文睿即生N勝出。)
周文睿:(聲情并茂地)
讓我們銘記歷史
——我讀《沙拉的鑰匙》
一九四二年七月,德國納粹下令:將猶太人送向死亡的終點。
莎拉一家有四口,那個“搜捕日”來臨時,莎拉偷偷將弟弟邁克反鎖在櫥柜里。她以為,這是唯一可以保護弟弟的方式。
他們一家三口被帶到了冬季賽車場,又被轉移到巴黎附近的一個集中營。在那里,每天都有死去的兒童,他們不是被餓死渴死,就是被凍死。在那里,每天充斥著哭聲叫聲。聲音在天空中回蕩,遲遲不肯平息。
在幾百個兒童中,只有莎拉和另一個小女孩逃離了集中營。雖然一路上危險接二連三,莎拉還是在善良人的幫助下回到了巴黎。當她回到家,打開櫥柜時,看見了最不愿意看見的一幕,年僅四歲的弟弟慘死在了櫥柜里。她自己親自讓弟弟死于一個承諾,一個漫長的等待。他沒能等到她回來。
看完這本書,我真可謂是氣憤填膺。在七萬多猶太人中,只有一千多名健壯的男子熬了過來,生還者中幾乎沒有婦女兒童。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百分之八十的猶太人都認為這里安全。因為這人類歷史中的滔天大罪是本國警察干的。
當初法國為何要向納粹妥協?為什么不頑強地與黑暗勢力抗爭,而把七萬多猶太人送向死亡?最后德國納粹將槍口指向法國時才醒悟嗎?將一萬四千多名猶太兒童送到納粹的槍口下,就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嗎?難道軟弱能戰勝一切嗎?不,不能。軟弱只能招來更多的黑暗勢力。這讓我想起清末的中國。那時的中國也是對外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這也是軟弱,這軟弱帶給我們的后果是什么?更令我不解的是,后來法國,很少人知道當時發生的點點滴滴。
60—70年代后,美國籍記者從冬季賽車場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并發現莎拉的事與他丈夫有關。讀到這里,我的心怦怦一跳,就這樣,一個被隱藏了70年的驚天大秘密落幕了。這件事讓人們重新打開了往日那段塵封的歷史。
人類的歷史由人類不停撰寫著。讓我們銘記歷史,銘記那曾被封塵過的歷史。
(教室里響起熱烈的掌聲)
1.一句話自我推薦,隨機梳理方法
師:掌聲告訴我,他的演講真好,估計沒人敢來挑戰!那么獎品就全是他的了。
(臺下同學表示不服氣,師倒計時讓想要挑戰的同學上臺。)
師:每人可用一兩句話拉票,由臺下的同學決定誰留下來挑戰。
生1:我看的書是《最好的人生在路上》,之前我對西藏的印象是不好的,但看完這本書后我改變很大。吸引我的并不是作者的寫作手法,而是書中精美的圖片和文字。請問大家想聽我的演講嗎?
一句話自我推薦
生:(齊)不想。
師:為什么不想聽?
生2:因為他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要學會賣關子、留懸念。
(師示意生2板書:賣關子、留懸念。)
生3:你們想知道余秋雨最懷念的地方是哪里嗎?
生:(齊)不想。
師:他明明設置了懸念啊?
生4:聲音太小了。
(師示意生4板書:聲音洪亮。)
生5:我讀的書是《歷史為誰變臉》,歷史像一位鐵面無私的法官。可是,有些人卻可以讓歷史為他變臉。你們想聽嗎?
生:(齊)想!
師:為什么想聽?
生6:很巧妙。
(師示意生6板書:巧妙。)
生7:我和劉思驛讀的是同一本書,這本書其實類似游記。一種信念,促使作者拿到人生第一筆薪水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去旅行;一種信念,促使她看見挖掘機挖開“高原天路”時潸然淚下;一種信念,支撐了她一個人十二年的西藏之旅。大家想聽嗎?
生:(齊)想!
師:為什么想聽?
生8:她用了排比句。
(師示意生8板書:排比句。)
生9:我今天寫的是《袁騰飛講中國史》,原來我已經寫過一篇了,這次內容、觀點都和原來不一樣,想聽嗎?
生:(齊)不想。
師:為什么不想聽?
生10:感覺他說這話沒底氣。
師:怎么才叫有底氣啊?
生10:抬頭挺胸,面帶微笑,眼睛要看著大家。
(師示意生10板書:有底氣。)
生11:大家想過,明年小學畢業離校時會有什么感受嗎?想過當我們的老師即將退休,假設是梁老師吧,退休前最后一次上完課即將離開課堂時她有什么感受嗎?沒錯,我讀的是《最后一課》,大家想聽嗎?
生:(大聲)不想聽,好悲傷啊!
師:段雨昕準備談的是法國著名作家都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最后一課》。這篇小說堪稱世界短篇小說中的杰作,有興趣的下來可以去讀讀。
生12:大家還記得梁老師為我們讀過一篇文章《你成不了海明威》吧?而我今天要和大家談的正是海明威的著作《老人與海》,大家想聽嗎?
生:(齊)想!
師:為什么想聽?
生13:因為這本書很好,很有名。
師:有名的書就是好書嗎?
生14:不一定,用梁老師平時說的話,好書要有品位。
師:太棒了,請你把這三個字寫在這條紅線上。
在閱讀演講課上,“閱讀品位”是常常被提及的字眼。(攝影:張青青)
(生14上臺板書:有品位。)
師:《老人與海》被評為影響歷史的百部經典之一,這篇小說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就連作者自己也認為“《老人與海》是這一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真正的閱讀就是應該多讀這樣有品位的書籍。
生15:大家都讀過老舍的文章,我們班有很多同學最喜歡的作家是老舍。可大家知道老舍有一本很經典的小說叫《駱駝祥子》嗎?聽梁老師說,到了中學我們會學,現在你們想先一聽為快嗎?
生:(齊)想。
師:對,《駱駝祥子》屬于有品位的書,想聽她演講的同學都是有品位的人!
生16:“不求安慰,但去安慰,不求理解,但去理解,不求被愛,但去愛。”她一生過著窮人的生活,一生為窮人奔波,一生為慈愛活著,想知道她是誰嗎?
生:(搶答)德蘭修女。
師:那還聽她的演講嗎?
生:聽!
師:大家已經知道了答案,為什么還想聽?
生17:因為她演講非常有激情,讓我們覺得她的演講一定非常精彩!
(師示意生17板書:有激情。)
生18:韓國有位女的……不,女士。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掉入自己心理的障礙,后來她經過很多磨礪爬了出來,并成為了韓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統。大家想知道她后來怎么了嗎?
生19:不想,你講得斷斷續續,一點都不熟悉自己的內容。
師:那么,她應該怎樣做呢?
生20:要先準備好,演講的時候要流暢。
(師示意生20板書:流暢。)
生21:我最近在讀《蘇菲的世界》,其實這本書很難,讀第一遍幾乎不知所云。現在這本書我已經讀第四遍了,只讀懂了40%。可是我發現,當我讀完《蘇菲的世界》,再去看一些原來覺得很難的書時,它們變簡單了。
師:在座的同學和她有沒有相同的閱讀經歷?
(約一半學生舉手)
師:太了不起了,你們無意中發現了一個閱讀的秘密——讀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的書籍會讓自己變得更聰明!
(師示意生21板書:有深度。)
生22:我想談的是《老人與海》里老人到底有沒有被打敗?
師:剛才,賴文騫也談到《老人與海》,這是之前老師推薦給所有男孩子的書。已經讀完的請站起來。(十幾個男孩子站起來)好,考考大家,能不能用一句話談談自己對這本書的感受?
生:我有點困惑,打不到那條魚就算了,老人為什么一定要打到?
師:你太會讀書了,謝謝你提出這樣的閱讀觀點。
(師示意該生板書:困惑。)
生:(征求意見)我說的時間可能比較長。可以嗎?
師:時間有限,盡量簡短好嗎?
生:好的。有一次我和媽媽去釣魚,釣了四個小時都沒釣到,結果我還是一直在釣。我覺得我像那個老人。那個老人即使犧牲性命也要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師:他的發言和其他人都不一樣,你們發現了嗎?
生:他聯系了自己的生活來談。
(師示意該生板書:聯系自己。)
2.“石頭剪刀布”決出勝負,正式挑戰演講
師:留下的同學,誰可以獲得挑戰周文睿的機會呢?老規矩。
(教室里響起加油聲,留在臺上的同學通過“石頭剪刀布”決出勝負,獲勝的何敏行留在臺上。)
何敏行:(平靜地進入演講)
追尋希望
——讀《駱駝祥子》有感
祥子確乎像一棵樹,堅壯,沉默,卻有自己的打算。他的眼仿佛老看著自己的心,只要主意打定,他便隨著心中所尋的那條路兒走;假若走不通,他能一兩天不出聲,咬著牙,好似咬著自己的心。他有自己的故事,卻將它埋在心底。
他決定去拉車,便去了。租了輛破車,便開始在漫漫時光中奔跑。而這卻不是他的目標,人生的長路已在祥子眼前展開,他不停地奔跑,盡管腳脖子腫得像兩瓠子似的,卻還在努力,終于他換上了新車,拉上了包月。
可這,還是離他的目標有著距離,他就這么不停地追趕,追趕那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的目標,三年,整整三年,終于有了自己的車。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在出城時被十來個兵捉去了,三年的夢想支柱頃刻間化為灰燼,明明人生山巔的幸福果實已經近在咫尺,而支撐著他的樹枝卻突然折斷,一剎那間,明媚的陽光消失了,就這么突然回到了人生的低谷。他也曾埋怨過,他也曾悲傷。可是,他卻沒有停止追求夢想的步伐,一切都化為零,祥子重新開始,重新拉起了破車,奔波在大街小巷,默默積攢,默默生活。
是呀,人生不就像在攀登嗎?置身在黑暗的低谷的那一剎那,不知前途的兇險與美好,不知現在的黑暗,引領他前進的只是好奇。一點一點地攀登,只有被劃破皮膚才知道如何對付沿路的荊棘,只有磨破手指才會知道如何清理攔路的巨石。
我們都是這么一點點積累,一點點成長,慢慢開始認清這個世界,悟出點點滴滴。這時,路會越來越難走,會有更多激流險境,也許會讓你遍體鱗傷,甚至喪失對未來的希望。這個時候,請你想一想祥子,想一想你的目標,你的夢想。想一想未來美好的模樣,咬著牙,向著心中所鋪展的那條路前進。
因為,只有前進才會有希望啊!
(教室里響起最熱烈的掌聲。)
3.學生開火車評價
師:老規矩,開火車,開始點評。
生1:我覺得何敏行勝利了。我聽她的文章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到了最后她突然有一個轉折,我完全被吸引了。
(師示意生1板書:吸引觀眾。)
生2: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剛才周文睿演講也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啊,而且周文睿的演講思考得更加深刻。
師: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
(師示意生2板書:深刻思考。)
生3:我也認為何敏行勝利了。我剛才聽她演講就在想,如果她出一本書,我會買回來將詞句都摘抄下來。(眾笑)
(師示意生3板書:詞句精彩。)
生4:我也覺得何敏行勝利了,她不僅評價了人物,還從人物出發來說道理。
(師示意生4板書:揭示道理。)
生5:可能大家沒看過《駱駝祥子》。我感覺何敏行沒有看完這本書,對嗎?(何敏行點頭)我是看完了的,其實你們不知道祥子的結局并不美好。一開始他的確很努力,可當經歷多次打擊后,他學會了很多惡習,成了一個混日子的人。但何敏行只說祥子的優點是不放棄,這就導致我們根本不了解這本小說到底想要說什么?這對我們是一種誤導。
生6:我不同意,因為這是讀后感,如果把祥子很悲傷的結局也寫出來的話,有人就覺得結局太悲傷了反而不想去看。
生5:為什么結局悲傷我們就不想去看了呢?很多世界名著的結局都是悲傷的。就是因為悲傷才更加吸引人去閱讀。
師:剛剛的爭論雙方,大家更贊成誰的觀點?
(大部分學生舉手支持生5,師示意生5板書:通讀全書 全面評價。)
師:舉手表決。你更喜歡誰的演講?
(兩人票數相當,比賽成為平局。)
現場演講
師:(苦笑著)看來今天我才是挑戰失敗的那個。好吧,請獲勝者周文睿、何敏行上臺領獎。(出手阻止)想拿獎品,你們得幫我做點事,代我把這節課做個總結,記住要不一樣!誰先來?
何敏行:(搶先道)女士優先!今天這堂閱讀與演講課,相信每一位同學都記住了讀書時要聯系自己、深刻地思考,一邊讀一邊思考有什么困惑。尤其是易文玨的發言,要多讀有品位有深度的書,真正的閱讀就是對艱深書籍的挑戰!另外,我要謝謝鐘佳璐的提醒,對人物的評價要建立在通讀全書之上。我們再看演講,請大家和我一起面帶微笑,大聲朗讀這些法寶,聲音洪亮、有激情、流暢、有底氣、詞句精彩、排比句、賣關子、留懸念、吸引觀眾、巧妙、和你不一樣。
周文睿:(攤開手夸張地)好吧!你們也看到了,何敏行講了好長,我簡短一些,幫梁老師說兩個字,下課!(全班大笑)
?
?
通過匯報書名、推薦演講、即興演講、演講后的評價等環節引導學生對閱讀書籍進行選擇,進一步明確要讀有品位的書籍,要聯系自己、深入地思考。既指導學生表達的方法又激發被推薦者表達的自信心,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以實現“以語文實踐為核心”的真語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