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夫
用“禮崩樂壞”來形容今天的世界固然是不合適的,但山雨欲來、風云變幻卻是非常明顯的,這預示著世界格局將要發生一個較大變化。“弄潮兒在風頭立”,勇敢地迎接這一挑戰,并努力為這一動蕩的世界注入強大的正能量,是當前中國應有的使命和擔當。
這一變動首先與美國霸權的衰落緊密相連。自從資本主義縱橫天下、囊括四海以來,已經依次出現了三個全球性的霸權國家,先是荷蘭,接著是英國,再后則是美國。美國稱霸期間,雖然曾經有半個世紀是美蘇平分秋色的兩極世界,但總體說來,整個20世紀,終究還是美國獨占鰲頭的世紀。每一代霸主都要以它為主導建立起一個層級式的政治、經濟秩序,世界就在這一秩序下運行,雖然其間也會有冒犯者、挑戰者,但只要霸主氣數未盡,這一格局和秩序就仍會繼續維持和運行。
而一旦霸主易位,則必然就要帶來一場驚濤駭浪般的巨大震蕩,各種力量將會依據利益和實力的邏輯重新站隊,重新組合,重新確定新的規矩,建立新的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和秩序。
霸主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經濟效率和科技創新能力已經為后起之秀所超越。此時,它雖然還會憑借先發優勢和稱霸之威維持或長或短的一段時間,但畢竟“無可奈何花落去”,最后要么自動讓出霸主位置,要么被人掀翻在地而失去這一王冠。
當代的美國,就已經顯示出了這一暮態。特朗普不得不拋出十分霸蠻的“美國優先”政策,從而把美國經濟的“內虛”和不自信完全呈現在世人面前。
但是,這一變動將不能不是一個比較長的歷史過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美國這個龐然大物,并不會一下子就從斷崖上跌落下去。這些年,美國自己的一些學者早有憂患意識,他們一直在關注美國的衰落問題。其主流觀點認為,衰落是遲早的事,這是規律。但同時也認為,21世紀仍會是美國的世紀,最壞情況下,美國的領導力也會維持到本世紀中葉。
他們的預言,似乎有些樂觀,這將最終由歷史去驗證。但我們確實也不宜將這一過程估計得太短,以致認為現在美國的權力世界就已經分崩離析,當前的世界已是三分天下或四分天下的局面了。這恐怕言之過早,它無益于中國更清醒地應對跌宕起伏、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
這一變動也與新興大國和新興經濟體的蓬勃發展密不可分。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不可抵抗的規律,大國的興衰也是如此,后來者居上,已領風騷者退出,歷史就是這么走過來的。但是,也要看到,新興經濟體雖然勢頭強勁,生機盎然,卻還不能說在經濟效率上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還不能說在科技創新方面已經居于全球的領先位置,而恰恰是這些方面的進一步突破,才能使新興經濟體真正行穩致遠,所向披靡;才能加速推進世界格局朝著進步的方向變動;才能促使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向著更為公平、更為合理的目標改進。“大風起兮云飛揚”,面對變動的世界,新興經濟體使命在肩,任重道遠!
這一變動還與世界治理方式的變革趨勢相互契合。世界是地球人的世界,諸如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疾病傳染、毒品販賣、跨國犯罪、難民問題等等,非一國和數國所能解決。這就需要建立新的治理機制和治理方式。
甚至經濟領域也莫能例外,中國提出建立“一帶一路”經濟帶,實行互聯互通,互利雙贏,跨地區跨領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就是一種順應時代潮流的全新的經濟合作新模式。這些新的發展和治理模式,都要訴諸于新的思維方式,過去那種民族國家利益至上的思維方式,那種以意識形態劃線的思維方式,都應予以改變。
這也將是一個極其艱難曲折的過程,須知,讓一些人丟掉“冷戰”思維,放棄極端的民族主義傾向,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應有的敏銳,就一定能夠在變動的世界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