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晶
當今中國,意識形態和政治傾向呈現出多元分布態勢,在網絡媒體和市場化媒體的場域當中,自由主義占據著重要位置,對廣大知識階層,產生著持續性的重大影響。由于自由主義歷史敘事的這種主導性,中共贏得政權,仿佛只是一種歷史的偶然,而中共執政以來的種種失誤與錯誤,也被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予以放大。
這樣的輿論生態,對國家政權之于普通民眾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來說,顯然是一種威脅。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的鞏固與重建工作,在各種媒體場域當中,努力奪回由中共主導的話語權。高校是意識形態話語爭奪的重要陣地。要想奪回話語權,如何采取讓大學生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在廣大大學生群體當中傳播中共的意識形態,就成為擺在各級意識形態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2016年,北京市委教工委組織的“名家領讀經典: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公開課,就是這樣的嘗試之一。他們邀請了李零、胡鞍鋼、溫鐵軍、鄧小南等13位在京知名學者,來共同為北京八所高校的大學生授課,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最近,浙江人民出版社將這一公開課的講課實錄結集成書,以“人民公開課”為名出版。這樣一本從國家治理能力角度,關注中共和人民共和國發展史的新書,非常值得關注。
書中講課的這13位學者,專業領域從考古學、軍事學、經濟學、國際關系,到中文、歷史、哲學、社會學,各自不一,但他們普遍具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正視中國發展的歷史路徑、傳統資源與現實國情;第二,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擁有熱愛祖國,與祖國發展同命運、共呼吸的基本底線立場。正是基于這樣兩點,他們在講課過程中,不會采取歷史虛無主義的立場,將中國的發展歷史,尤其是近百年的變遷歷史全盤否定,也不會采取一種簡單化的制度決定主義和貼標簽的方式,認為中國當下的種種問題,是照搬西方的某種制度或模式,就能夠一夜之間全部予以解決的。相反,無論是韓毓海老師對于中國歷代王朝治理能力的得失分析,還是金一南老師對于晚清以來中國因國家治理能力弱化造成的一盤散沙、任人宰割局面的論述,都能清晰地導出中共構建一個治理能力強大的現代化國家的邏輯必然性。從這個角度來說,本書從國家治理能力變遷的視角,梳理中共從古至今,尤其是近百年的發展變遷史,足以讓讀者明白中國何以成為今日之中國,也會讓其對于這一變遷歷程的成敗得失,多一份同情與理解。
盡管講述的都是非常嚴肅和深沉的主題,但書中的各位學者在分享時,盡可能地做到了深入淺出與趣味橫生。以開篇李零先生的講課為例,他采取其慣有的戲謔怒罵、縱橫捭闔的講課風格,用最為簡單的白話,講述他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和中西發展對比的理解。本書還沒上市,這篇講稿就在微信上廣為轉發與傳播,足可證明其獨特授課方式的受歡迎程度。
這本書一共分為歷史經驗、革命遺產、建設與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這四篇。如果說前兩篇指向的是對于中國發展的歷史與傳統的理解與正視的話,那么后兩篇指向的,則是對中國發展現狀與未來前景的深度分析研判。從中共立國后“前三十年”與“后三十年”之間的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點與難點,再到民眾廣泛關注的未來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和醫療體制改革,幾乎每一項關于中國改革與發展的重大命題,在這本書里,都有相關領域的頂級學者,予以詳細的解讀與分析。基于這樣的主題與內容,本書的讀者群其實并不僅僅限于青年在校大學生,也同樣適用于每一位關心和支持中國發展、關注中國未來命運的廣大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