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陳浩良
[摘 要]我國從2016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后,在優化增值稅抵扣模式的基礎上,有效地解決了重復納稅問題,并且從根本上提高了經濟發展的綜合性水平,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動力。然而,企業在日常財務管理過程中,若是不能按照標準化管理模型進行項目升級,不但會對其財務管理項目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還會導致企業稅負明顯增大。本文結合相關案例,分析了“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并對優化策略展開深入的討論,旨在為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企業;營改增;財務管理;影響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007
[中圖分類號]F812.42;F2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0-00-02
1 “營改增”案例分析
某集團公司上海總部為一家建筑公司,國內有100多家全資子公司。總部常年為下屬子公司提供建筑財務核算、工程項目審計及建筑材料采購等服務,每年收取咨詢服務費8 000萬元。自2013年11月1日起,總部被納入“營改增”試點,咨詢服務業增值稅稅率為6%。總部無需繳納5%的營業稅,這就使集團整體節約了5%的營業稅負,并且,將原含稅(營業稅)價格調整為不含稅(增值稅)價格,事實上是將“營改增”試點紅利(即節約的營業稅400萬元)利益留在總部。由于子公司需要就該增加的利潤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則集團整體增加的凈利潤為400×(1-25%)=300(萬元),比上述實施方案減少100萬元。也就是說,在整體項目運行和管理機制建立后,節省了企業所得稅的支出,也有效提高了集團盈利,對企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 “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第一,對建筑企業財務發票管理產生影響。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發票管理工作的作用十分重要,特別是在實行“營改增”以后,企業的進項稅抵扣、根據上游企業要求開具的銷項發票都與增值稅發票控制存在緊密的聯系,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稅務風險,同時在專用發票機制規范方面存在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在此基礎上,增值稅抵扣模式還可以使企業在這種途徑之下獲取相應的抵扣利益,進而有效減輕企業稅務負擔,提高發票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在發票的驗證、領用及開具等工作的過程中,企業財務核算就能以真實交易作為重要基礎,使得建筑企業的財務核算管理工作規范化與法制化。
第二,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產生影響。無論是在運營模式、組織結構還是在核算模式和稅務管理方面,財務管理在很多環節都受到“營改增”的影響,需要相關部門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執行“營改增”政策后,要針對相關問題進行集中化處理和綜合控制,確保處理效果符合預期,也要提高整體管理體系的實效性,例如:在管理體系建立過程中,固定資產設備租金和折舊并不能取得進項稅發票,只有從機械成本管理層面出發,執行“營改增”政策后,才能有效實現抵扣。
3 “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 發票管理力度不夠
建筑企業涉及發票類目繁多,小到日常招待開支、大到大宗材料采購,經常會出現發票開具混亂的問題。而且建筑企業可能很難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這也導致其在發票管理方面相當混亂。首先,建筑工程項目具有較為分散的特性,所以在發票取得方面相對不夠規范,導致施工現場的財務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出現發票收集混雜、靠掛稅務局代開發票、委托收款現象;其次,企業經營思想固化,相關工作人員的會計核算水平較低,不能做好增值稅發票處理的準備工作,這很容易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的混亂,甚至影響到地方建筑相關企業的經濟效益。
3.2 成本管理工作受到限制
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也占據重要地位,而“營改增”的落實進一步推動了成本管理工作的進步。不過,面對構成十分復雜的建筑企業成本,“營改增”若是不能發揮其實際價值,就會對其成本管理工作,尤其是可抵扣進項稅額成本管理工作產生制約。由于建筑行業涉及行業眾多,所以“營改增”會影響到建筑企業產業鏈發展,進而影響到其成本管理,產生企業資金成本運轉問題。再加上建筑行業施工成本構成的多樣性,如果不對其成本進行精細化、專業化分項管理,認真記錄所有成本支出狀況,很容易由于應對變化能力不足而造成企業施工成本管理的混亂,導致企業自身出現嚴重的資金周轉危機。
3.3 對合同細則缺乏明確認知
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的納稅法律依據有所轉變,它導致合同管理的目標也隨之改變。然而,在施工項目建立過程中,建筑企業缺乏對施工合同的有效認知,并未對相應納稅條款的變化給予高度重視,不僅導致工程成本和所有收入管理出現滯后的情況,也使整體管理效果和控制體系升級存在難點。在“營改增”項目開始前,無論是合同的建立還是預算結構的編制,都是圍繞其投標價格設定的,相關的條款變化會使有些項目銷項稅額無法獲得抵扣,也就導致整體管理體系和控制措施無法形成有效的平衡,相應的管理模型和控制措施就會失去實際價值。
3.4 資金流管理體系不完備
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后,資金流管理體系缺乏有效的處理機制和控制效果,管理模型和處理措施不能符合實際需求,也就是說,增值稅進項稅的抵扣制度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處理機制和控制措施這兩個程序聯系不夠密切,整體運行機制中不能“一站式”處理所有問題,并不能對相關問題展開深度的解讀。另外,資金流管理數目以及資金流抵扣項目的規定都是較為明確的,在合同簽訂前,企業如果不認真對簽訂合同的企業稅務資格進行仔細篩選,就不能確保相關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4 “營改增”背景下優化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
4.1 切實加強發票管理工作
在“營改增”后,對于上游企業材料供應商和分包商的管理是整體管理模型中的重點。在實際管理結構中,要對發票進行集中整合和系統化控制,只有取得符合規定的進項稅發票才能實現抵扣,這對于整體管理結構的升級和應用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若是供應商和分包商并不具備納稅人的資格,就會對整體財務管理體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甚至會導致處理機制和控制措施的失效。因此,強化發票管理工作的時序性,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結合管理制度和“營改增”要求,有助于獲得良好的管理效果。endprint
4.2 完善成本預算及分析系統
“營改增”項目落實后,能為企業提供一個更加有效的強化控制管理的措施,保證相關機構能有效了解和分析自身的管理機制,并且使供應商、分包商管理監督體制得到優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對供應商和分包商進行認真詳細的梳理篩查,確保相關問題得以有效落實,也為整體管理維度和控制措施的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能在系統化管理機制下,對不符合條件的予以有效清除,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少中小供應商分包商存在的問題,實現整體管理效果的綜合性優化。在成本管理結構中,細分成本構成內容,合理記錄相關支出,為管理效果的全面升級提供保障,實現改革項目的落實。
4.3 細化合同要則,明確相關人員職責
在質量管理模型建立過程中,要針對實際問題進行統籌分析,這就需要在合同簽訂過程中,針對施工合同進行細化分析,對實際問題進行系統化處理。在實際的質量管理中,只有盡可能多地簽訂包工包料的合同,并且對相關條款有清楚的認知,明確人員職責,才能加大進項稅抵扣金額的實際管理力度,確保管理維度和管理效果的最優化,從而有效減少企業整體的稅負。除此之外,對于合同的管理要結合公司經營狀況,保證不同部門的通力配合,在建立完整控制體系和控制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實現更加完善的成本及合同細則,使制定效果和規劃運行時效性可以升級。
4.4 適當調整資金流管理體系
在“營改增”政策落實后,結合增值稅相關要求,調整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積極建立完善的資金流管理模型,要考量銷售款項和完工簽證的發放以及相關問題的處理,確保納稅款項和管理機制之間形成平衡化運作模型。只有從根本上踐行業務中開具發票的要求,才能有效優化建筑企業的現金流。“營改增”政策是一項艱巨的工程,要在實際執行和應用過程中,積極落實更加系統化的管控機制,確保管理體系和應用效果符合預期,在升級改革效果的同時,推進整體經濟運行機制的科學、有效運行。
5 結 語
在“營改增”政策落實過程中,建筑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積極建構動態化運行特征和發展模型,并且及時分析市場的運行情況,從根本上健全探究性管理機制,實現科學合理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對“營改增”后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進行細化分析,確保控制環節能得到統籌處理,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裴晉崧.淺談建筑企業營改增后對會計核算及財務指標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1).
[2]房海燕.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和會計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財經界,2016(30).
[3]徐鵬鵬,龍春曉,劉貴文,等.“營改增”對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建筑經濟,2016(8).
[4]徐美華.論建筑企業營改增后對會計核算及財務指標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7(6).
[5]王璽凱,王正,王義茹,等.新形勢下“營改增”對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4(15).
[6]吉靜利.營改增對企業財務和會計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以建筑施工企業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5(9).
[7]王根良.關于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影響及對策的研究[J].門窗,20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