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雅潔
摘 要: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由于受到流行音樂的強烈沖擊,我國原生態民歌文化產業受到嚴峻挑戰。原生態民歌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對其保護與傳承,有義務讓其得到長足的發展。每個人都要用切實行動來保護我國原生態民歌文化,使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得到可持續發展。通過了解和研究我國原生態民歌發展中潛在的危機與問題,闡述原生態民歌的傳承價值,并且針對如何保護我國的原生態民歌文化給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大眾媒體;原生態民歌;發展與傳承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8-0051-02
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網絡技術蓬勃發展,移動電視、微信微博、數字報刊等新媒體不斷涌現,這些新傳播媒體,因其具有及時性與社交性、資源共享性、信息廣泛性,具備個性化和社群化的特征,而受到人們的青睞,對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影響,比較貼近生活,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人們了解與手機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大眾媒體視野的環境下,我國原生態民歌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使原生態民歌在當今的社會文化中可持續的發展,已經成為專家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我國的民族文化種類繁多,通過原生態民歌的歌詞,可以了解當時的社會矛盾與人們的生活狀況,在歌唱中傳播著故事。原生態民歌是人們內心的直白,是我國民間文化的精華之一,體現了各個民族的特性,透露了當時人們生活所追求的清新、淡薄以及對大自然的審美觀。
一、原生態民歌在大眾媒體視野下發展所面臨的危機
原生態民歌是我國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勞作時為了獲得力量而產生的自然創作,經過演化,而呈現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這些民歌來自于民間,流傳于民間。原生態的民歌離不開特定的環境氛圍,正是這種封閉式的環境,造就了原生態民歌的純正與質樸。但是在這種封閉式的環境中,民歌的發展面臨著一定的危機。
1.外界因素的影響。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普通話已經得到普遍推廣,受到外界流行音樂的沖擊,原生態民歌的生存環境遭到很大的破壞。傳統的民歌失去了淳樸的演唱環境,會民歌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在追隨著流行音樂,而忽視了對原生態的傳承。所以,原生態民歌的文化流傳逐漸消彌,如果不加以保護,對于我國民族文化來講將是一項重大的損失。
2.語言方面的沖擊。我國原生態民歌大多由方言來演唱,許多民歌都是在人們勞動中,為了對生活的表達所創作,原生態民歌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民歌受到學院派聲樂教學的影響,已經脫離了方言的演唱,開始注重唱法、追求字正腔圓。通過改編之后的民歌,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美感,已經變得不倫不類,按照現有的形式繼續發展下去,我國原生態民歌將面臨著很大的危機,民歌在缺少后人傳承的形式下,將面臨著消失,隨著傳統歌手的離世,優美的民歌也將隨之而去。
3.缺乏民歌教學。我國的原生態民歌很難進入音樂教學,在音樂教材中,很少有原生態民歌板塊,我國的音樂傳承中,校園教育起到關鍵性作用,這種民歌教育鏈條的脫節,導致傳統的民歌逐漸遠離了人們的視野。同時受到流行音樂以及港臺音樂的沖擊,民歌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排擠,年輕人追隨流行,在學習中,民歌的技術與風格也嚴重處于劣勢。
4.大眾媒體的發展對原生態民歌的影響。我國新媒體的產生對文化的傳播與更新速度非常快,隨著大眾媒體的發展,樂壇中各種形勢的音樂涌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音樂的發展路線幾乎被流行所壟斷,原生態的民歌文化已經漸行漸遠,對于傳統的文化已經進行了全新的改革,原生態的民歌文化即將成為無人繼承的文化遺產。
二、原生態民歌的內涵及傳承價值
針對我國原生態民歌的定義,目前在理論方面并沒有明確的說法,其中一種觀點認為:原生態民歌強調的是原始的聲音,未經改變的民族聲音,對于民歌的演唱,要保持原有的環境及狀態。原生態民歌是人們在生產勞作時的創作,體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情與對工作的激情,原生態民歌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中體現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以及民族民俗,由人們口頭創作并且流傳的一種民間音樂形式。我國原生態民歌的具體傳承價值如下:
1.鼓舞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原生態民歌能夠體現出我國民族音樂的具體特點,描繪著我國原始民間音樂的發展軌跡,是我國中華民族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原生態民歌的演唱鼓舞著人們工作于生活的激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個性。隨著人們審美觀點的轉移,原生態民歌將會再次崛起,給人們帶來獨特的藝術享受與精神撫慰。
2.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在原生態民歌中,展示著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記錄著民族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在我國歷史與文化的研究中存在一定的科研價值。在原生態民歌中,富含多種文化的結合,通過歌曲的本身,對歌曲演唱者的生活經歷與當地的文化發展進行完美的呈現,優美的傳統民歌可以勾勒出一幅完美的畫面。人們通過對意境的研究,獲得全新的文化知識,原生態民歌是各個民族文化傳承的有效工具,在民歌的歌詞與韻律中,體現了當時整個民族的靈魂,是民族歷史與文化的完美再現。
3.民族聲樂創作的源泉。我國原生態民歌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弘揚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源泉,原生態的民歌給民族聲樂的創作提供靈感,成為了我國民族聲樂創作的基礎,原生態民歌中蘊含著無法估量的潛力,使民歌的創作更加具有親和力,更加親近大自然,融入原始的文化因素,擺脫原有的創作手段,原生態民歌在我國音樂文化傳承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民族音樂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三、原生態民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
近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興起,原生態民歌文化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原生態民歌已經廣泛地流傳到社會中。面對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與挑戰,給出具體保護措施如下:endprint
1.營造原生態民歌傳播氛圍。我國原生態民歌文化的傳承要有獨特的文化傳播氛圍,發揮當前媒體的優勢,當前在中央及各省市電視臺都出現了許多關于原生態音樂文化的節目,以原生態民歌為主要內容,電視媒體是人們普遍接受的大眾媒體,也是原生態民歌文化傳承的最佳途徑,人們已經逐漸地把原生態民歌搬向熒屏,同時在廣播電臺中也可以開展原生態民歌欄目。種種方式都可以為我國原生態民歌的傳承與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使其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漸漸地被人們所接受。
2.在音樂教學中加入原生態民歌板塊。在我國音樂教學中,要對即將滅亡的原生態民歌高度重視,在教材中,加入原生態民歌板塊,校園是文化傳播的最佳工具,在校園中,開設原生態民歌教育專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原生態民歌真正的得到保護和流傳,在演唱風格、表演形式以及音樂伴奏方面都要有獨特的特性,師資力量要來自于民間,真正懂得原生態民歌的內涵,邀請各地方民歌傳人來擔任教學工作,真正體驗到民歌的原生態。
3.運用現代化技術。當前社會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對于我國原生態民歌的傳承與發展,要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對各地民歌進行搜集與整理,當各地方原生態現有的傳人過世以后,將成為我國音樂文化產業的永久的遺憾,通過對民歌的搜集,把優秀的原生態民歌運用現代技術制作成音像制品,將其完整地保存下來,通過電視、廣播等大眾媒體向社會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原生態民歌,懂得把原生態民歌作為藝術來欣賞,使原始的民歌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與傳承。
4.提高文化自覺意識。我國原生態民歌文化的發展,要得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提高人們的傳統文化保護意識,依靠社會團體的認同與參與,做好原生態民歌的保存與學習,使更多的人了解原生態民歌文化,真正體會到原生態民歌的內涵,認真地向老藝人學習,不但要學習唱法,而且要注重原生態的音樂風格以及表演方式,雖然沒有原始的演唱環境,但是在民歌中要體會到歌詞中的意境。對原生態民歌的學習,不僅僅是一種演唱,更是一種精神的傳遞、文化的傳承。
5.政府加大宣傳力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要受到我國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原生態民歌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中,政府要有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決策。政府要借鑒已有的經驗,設立專門的文化保護區,投入大量資金來保護民族文化的獨特性,保護好原生態民歌文化的生存環境,加大保護經費,通過舉辦原生態民歌大賽來對傳統文化進行大力宣傳,使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原生態民歌,從而喜歡與保護,使原始的民歌文化真正得到傳承與發展。
結語
我國原生態民歌文化在祖國的大地上已經流傳千年,原生態的藝術作品存在著很高的藝術價值,蘊含著當時的民族文化,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文化漸漸地受到破壞。所以,為了確保我國原生態民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首先要提高人們文化保護意識,運用現代化的媒體傳播手段進行傳播,在教學中加入原生態民歌板塊,為民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通過多方面努力,確保原生態民歌文化得以傳承,為后人留下原始的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1] 余璐.原生態民歌視閾下的民族聲樂傳承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6,(3).
[2] 紀俊娟.論原生態民歌的價值及其在聲樂教學中的創新性運用[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2).
[3] 劉磊,李曉燕.如何對原生態民歌進行傳承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5,(12).
[4] 張揚.活態傳承“聲聲”不息——淺談原生態民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7).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