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蘊慧
摘 要: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速度較快,文化創意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越來越高。蘇州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發展,要秉承自主創新、多元創新、模式創新、融合創新的指導思想,立足蘇州本土,深入發掘吳文化和“創意蘇州”的內涵,提升文化核心競爭力;立足錯位發展,在吳文化中融入現代智慧,避免同質化競爭與過度競爭。
關鍵詞:蘇州;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對策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8-0107-02
文化創意產業是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朝陽產業,主要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賦,借助于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
產業融合是當今國際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可以催生新的產業形態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文化創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其獨厚的條件具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較好基礎。蘇州文化創意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文化創意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體制機制、政策法規逐漸走向健全與完善。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的體制機制、政策法規也逐漸走向健全與完善。2010年9月成立了“蘇州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提供了組織保障。2011年11月,蘇州市文化創意產業聯合會揭牌成立,成為政府和文化創意產業界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蘇州還先后出臺《蘇州市2001—2010年文化強市建設規劃綱要》《關于進一步加快文化強市建設若干經濟政策》《關于加快蘇州市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蘇州市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關于推進蘇州市文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2015年,蘇州市政府于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更是為蘇州市未來五年(至2020年12月31日)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把蘇州市打造成區域性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形成與相關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格局的目標。
2.文化資源豐富,產業規模日益壯大。蘇州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在保護、傳承、創新民間藝術與民間手工藝方面具有悠久的傳統。在全國工藝美術11大類中,蘇州擁有10大類共3 000余個品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單里,蘇州擁有6項,其中手工藝和民間藝術類就有昆曲、古琴、緙絲、宋錦和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技藝等5項。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蘇州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為文化創意產業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近年來,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創意設計、文化旅游、工藝美術、數字內容與動漫等產業規模逐年提高。文化產業已成為蘇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蝸牛游戲、山貓動畫等一批龍頭企業和自主品牌逐步嶄露頭角。
3.一大批文化新業態蓬勃發展。蘇州大力推動文化領域運用現代高新科技,發展文化新興業態,取得顯著成效,一大批新興文化業態應運而生。一是以數字出版、動漫游藝、創意設計等為代表文化新業態快速增長。蘇州連續四年舉辦“蘇州影視動漫創意投資大會”,建立了“蘇州國家動畫產業基地”“昆山文化創意產業園”“陽澄湖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及“昆山國家影視網絡動漫實驗園”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二是以服務移動終端、網絡為主的新媒體發展異軍突起。例如,蘇州最大的全媒體數字內容生產和服務供應商——蘇州新媒體傳播有限公司,擁有報刊、手機咨詢、網站、移動互聯、文化創意產業、戶外視頻媒體六大平臺。蘇州廣電總臺新媒體業務中最為前沿、最具活力的產品——“無線蘇州”,突破了單一的新聞傳播平臺,將產品結合本地化運營的模式,實現了“看電視”到“用電視”的轉變。
4.傳統文化產業改造升級不斷加快。近年來,蘇州整合歷史文化和現代科技優勢,走“以文化為核心、以科技為依托”的文化服務發展模式,實現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例如,姑蘇區以姑蘇名人故事、歷史傳說、民俗風情為題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文化體驗、康體養生、茶藝文化等適宜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新業態。吳江同里憑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自然景觀,以時代融合、鎮區抱團發展、強化優勢、大力打造本土化“月光經濟”等為主體的旅游新業態。宋錦文化產業園以“宋錦”為主題,將宋錦與文化的融合點進行創新,打造中國第一個個性化宋錦絲綢文化旅游景點。
5.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蘇州各級財政不斷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相繼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蘇州積極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載體建設,構建文化交易、會展和投融資平臺,健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服務體系。蘇州市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搭建了重要平臺。搭建了各類高水準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連續舉辦了四屆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簡稱“創博會”),建立了“蘇州國家動畫產業基地”“昆山文化創意產業園”“陽澄湖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二、蘇州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的指導思想
近年來,蘇州文化創意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然而,蘇州文化創意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蘇州文化創意產業仍存在不少問題,如互動載體空間缺乏,跨界融合高端人才稀缺,文化科技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欠缺,品牌意識缺乏、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有待增強,同質化競爭激烈、頂層戰略設計與規劃還不夠。
創意產業從根本上講是通過“越界”促成跨行業、跨領域的創造性的重組與合作。蘇州要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發展,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1.自主創新、促進融合。融合發展最終要體現和落實在自主創新能力上,依靠自主創新推進跨界融合。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才能獲得主導性的創新產權,才能最終形成長期的競爭優勢。從內容構成上來講,主要是依靠自主創新能力來創造文化品牌和強化文化產權,通過自主技術創新來突破文化創新的瓶頸,憑借自主創新水平來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無縫連接和高度融合。endprint
2.多元創新、應用驅動。以需求為導向,應用為驅動,市場為牽引,注重對文化各重點領域重大科技需求的分析凝練,結合實際應用,開展多領域合作創新。加快文化元素滲透各領域、各行業,促使創意思維與科技創新、集聚規模相結合,帶動新觀念、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和應用,善于在跨領域、跨行業、多元化、多交叉的融合中實現創新。
3.模式創新、技術集成?,F代服務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模式引領、創新驅動、協同發展”。蘇州的文化創意產業更需要以“需求拉動”來實現創新,帶動跨產業、跨領域的研發整合,以創造新的產業及經濟成長動力。此外,推動有關領域先進、共性、關鍵技術成果向文化領域的轉化應用,也應成為蘇州創新融合的重要模式。
4.融合創新、打破界限。市場需求、消費需求、企業需求、資本需求、跨界需求都推動著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要打破產業界線,淡化行業界限,強調交互融合的理念。蘇州文化創意產業和相關產業要有機地、創造性融合,找準創意設計與相關產業的結合點,進行富有創新性的實踐,從而形成獨有的風格和獨立的知識產權。
三、蘇州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的對策研究
蘇州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發展,主要是將深厚的吳文化運用到創意產業運營過程中,以提升區域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加強自主創新?;诘胤轿幕厣奶K州創意產業跨界融合發展,要牢牢把握住地方特色這條主線,突出本土性和原創性,打造具有“吳文化”氣派和蘇州特色的名牌創意產品。
1.立足蘇州本土,深入發掘吳文化和“創意蘇州”的內涵,提升文化核心競爭力。蘇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江南水鄉的典型代表,擁有燦爛的文化、豐厚的遺產。蘇州非遺資源豐富,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6項、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29項、省級非遺名錄項目79項、市級非遺名錄項目159項,各市、區的縣級非遺名錄項目450項,其中以昆曲、古琴為杰出代表。非遺資源既是蘇州人文薈萃的象征,又具文化產業的雛形,是蘇州創意產業發展的寶貴財富。蘇州提出并大力推行“創意蘇州”計劃,就是要更加突出“創意”的核心地位和引領作用,增強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重點產業培育的意識,以創意戰略凝聚發展共識,以創意手段開發文化資源,形成濃厚的創意氛圍,實現從“蘇州制造”到“蘇州創造”的轉變。
2.立足錯位發展,在吳文化中融入現代智慧,避免同質化競爭與過度競爭。首先,要明確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把創意設計包括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時裝設計和動漫制作、網絡游戲、影視制作、藝術表演、娛樂策劃等作為發展重點,進一步做大做強成為品牌。以建設蘇州“創意設計之城”為目標引領,著力扶持和推動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其次,要以現代科技、藝術表現力和市場營銷手段,對蘇州地方文化藝術進行審視、運作和推廣,通過創意設計為傳統文化注入現代活力,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再次,重點要推動吳文化與創意產業之間的互動和協作,充分利用本土的民族文化資源,來發掘具有獨特性和創新性的文化產業內涵,從而避免同質化競爭現象。昆曲、評彈、蘇繡、緙絲等傳統藝術文化和工藝美術,以及古典園林、古鎮村落等傳統地域文化和建筑風格,都是蘇州獨一無二的地域象征和元素,在此基礎上與相關行業“越界、滲透、提升、融合”發展,更能推進新興跨界融合的產業集群和業態發展,更具地域優越性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廖文杰.歐洲國家文化產業政策對蘇州文化新興業態培育的啟示[J].商業時代,2014,(4):139-140.
[2] 花建.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四大路徑[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4,(4):26-34.
[3] 劉沫沫.文化創意產業的跨界融合特征與啟示[J].中外企業家,2014,(7):11-13.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