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飛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轉型升級和深入發展,一種新型的經濟方式——共享經濟應運而生。共享經濟是一種合作消費的經濟方式,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普及的信息時代,共享經濟的崛起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共享經濟誕生以來,就受到了各方各面的關注。本文通過對濟南共享單車盛行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共享經濟的發展前景,以通過多方努力實現共享經濟良性發展。
[關鍵詞]共享單車;調查;共享經濟;發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084
[中圖分類號]F572.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0-0-02
共享單車就是按騎行時間,通過網絡支付租金,即騎即走,即停即放,解決了最后1千米的出行,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創新。2017年年初,在濟南的道路上穿梭著很多相同樣式的自行車,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2017年年初,濟南首批投放1.1萬輛共享單車,給人們帶來了便捷。
1 濟南投放共享單車種類調查
目前,濟南有3種類型的共享單車。一種是ofo,也叫“小黃車”,主要投放到位置偏遠、遠離交通樞紐的大學中。如在山東建筑大學的校區,一排排醒目的“小黃車”有序地排在停車區域,同學們對著車上的二維碼一掃,或下載安裝APP,就可以解鎖飛奔向食堂和教室,既節省了時間,又不用自己購買自行車,還解決了因每年學生畢業,學校清理“僵尸自行車”的問題。第二種是摩拜單車,它的操作方法與ofo類似,主要投放到濟南市區,周邊的鄉鎮偶爾能見到,但數量不多。第三種是帶固定樁的綠色單車,主要投放在大明湖等景區附近,必須存放到有固定樁的地方。
就以上3種單車比較而言,摩拜單車在濟南市場占了主流,而有樁單車在道路上很少見,使用率很低。“小黃車”主要在大學校園中使用。無論哪種共享單車,使用人群90%以上都是年輕人。
2 共享單車在濟南盛行的原因
對共享單車在濟南100天運營情況的調查顯示:使用率比一線城市高七成,投訴率卻比其他城市低六成。在濟南運行首月,約有328萬人次參與騎行,總行程680萬千米,相當于繞了地球170圈。為什么共享單車能在濟南盛行推廣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2.1 濟南的道路交通狀況和市民的出行方式
濟南市民出行多選擇公共汽車或自駕私家車。濟南東西狹長,穿越市區的R2、R3兩條輕軌線路正在修建。城市道路比較擁堵,尤其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更是擁堵不堪。上班族除了使用私家車,還依靠公交車和電瓶車出行。經過2017年7月份實地調查,在上班高峰期,市中心主要自行車道的電瓶車占到70%以上,共享單車的使用幾乎與普通自行車相當。公交車人多難等,成為濟南市民借助共享單車解決最后1千米甚至幾千米的主要原因。
對于外地來濟的游客來說,共享單車也提供了便利條件。因為濟南的著名景區比較集中,游客從大明湖騎行至趵突泉、泉城廣場直至千佛山,一路欣賞泉城風景,也是一個不錯的出游方式。且共享單車隨時隨地,隨取隨用,消費不高,快捷環保。筆者認為,在未來,隨著濟南輕軌線的不斷投入使用,各個地鐵進出站口將是集中投放的區域,而市區主要道路的使用量會相對減少。
2.2 濟南市政府對共享單車的支持
據了解,濟南市政府為共享單車設置了公共停放區域,專門在各大商場和主要道路旁邊用白線標出存放共享單車的區域。共享單車可以停放在此區域或停車架上。如果確實沒有規定的區域,共享單車只要不進入小區和單位,就可以停放在路邊不阻礙交通的空曠區域,這些專用“車位”,方便了市民找車停車。即使共享單車隨便停放,影響了公共交通秩序,占用了公共資源,濟南市政府對企業和用戶也是采用寬容的政策,并沒有被強行拖走或處罰。
濟南市政府在最繁華的區域,如“寬厚里”提供了首個智能共享單車街區,首創了全國第1個政府規范管理共享單車的案例,使濟南市民的騎行和停放更加規范,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還在“寬厚里”修建了首個“摩拜單車”雕塑,成為泉城一景。同時,濟南市公安局還針對共享單車,發布了《關于嚴厲打擊破壞共享單車運行秩序違法行為的通告》,對惡意破壞、毀棄、盜竊共享單車,或以個人占用為目的地將單車另行加鎖、轉移至非公共區域存放等行為,將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從制度上對共享單車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3 共享經濟的良性發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共享單車是我國共享經濟發展的一部分,正處于高速發展期。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廣泛使用,共享經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方便。共享房子、共享汽車、共享食品,一切的生活好像離不開“共享”。共享經濟深深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生活,但如何讓更多的共享經濟良性發展,是目前企業、政府、社會共同要解決的問題。
3.1 國民素質的提高需要政府的倡導和制度的約束
就共享單車而言,其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在考驗著人們的道德水平、政府執政能力和企業的實力。雖然規定不能進入小區或單位,但仍然有人放到小區樓門口,為自己下次出行提供方便,實質是私自占用了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占用機動車道,擾亂了交通秩序。故意把共享單車扔到綠色草坪中,甚至扔到護城河的時有發生。在筆者居住的小區旁邊,就有十幾輛共享單車被摞著放在樹林中。這些不良現象不僅出現濟南,在網絡上也經常看到其他城市的相關報道。如,2017年7月20日,網上報道:北京護城河水位降低,河床上裸露出幾百輛共享單車。據說,推行共享單車時,國民素質較低是企業憂慮的重要方面,事實也確實讓人擔憂!
共享單車的良好運轉,首先,不能單純依靠市民自覺提高個人的道德水平來改變,畢竟道德的自律難以監管,并且國民素質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次,也不能單純依靠企業扣除押金進行解決,這需要政府與企業聯合。一方面,政府要對市民的行為進行獎懲,出臺相應的制度,采用“評信”和“用信”的方式,更好地約束市民的行為。如,2017年濟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曝光不文明行為,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生活中的應用,對市民的行業和思想有了很大的提升,對全面提高市民素質起到了推動作用。筆者認為,對共享單車而言,丟失、故意毀損、亂停亂放單車的行為,也應該進行誠信曝光,記入個人誠信記錄,這樣,才能更好地約束用戶的行為,引領市民的道德思想進入更高的境界。endprint
3.2 企業在產品和服務、網絡監管上要不斷完善
作為企業,對用戶的注冊、自行車質量和定位都要不斷進行完善,不斷提升軟件服務的精準度。近期,一名11歲男孩騎行共享單車遇車禍死亡,作為供車企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我國禁止12歲以下的兒童騎行上路,未滿12歲的兒童可以熟練操作手機,可以通過網絡滴滴打車,但獨自打開共享單車并在公路上騎行,無疑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增加了危險性。
怎樣為用戶提供質量優良、安全的單車,提供良好的服務,是企業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曾經筆者在使用單車時,沿途選了3輛單車才騎行回家,一輛沒有一側腳蹬,另一輛雖然結構完整,但騎行特別費勁,第三輛單車才是輕便沒有問題的,嚴重影響了出行者的速度和心情。為了達到優質服務,企業需對使用過的車輛進行及時保養和維修,同時,對用戶使用過程加強跟蹤和監管,建立反饋系統,最大限度地為用戶提供優良的單車,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對于損壞自行車行為的監督,企業也應該在用戶信用上做出評價,對用戶的使用過程進行記錄,如對用戶騎共享單車闖紅燈、故意破壞、停放到機動車道等行為進行定位和統計,并降低用戶的信用等級,增加其騎行成本。這都需要企業不斷完善技術和管理服務能力,任重而道遠。
3.3 共享經濟的良性發展更需要政策和法律保駕護航
對于國家層面,國家已經把共享經濟當作“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看待,支持支付寶、微信支付、滴滴專車、共享單車的發展。我國需要對共享產品過程中出現的不誠信行為和糾紛,在法律層面上進行界定,實行長期有效的全民監督舉報制度。但目前我國的法律對于共享經濟涉及的網絡平臺與消費者之間的糾紛來說,相對滯后。所以,國家要出臺相應的法律細則,明確法律依據和解決的方法,真正地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為共享經濟保駕護航。對于社會人來說,其應該接受來自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和社會的監督,自覺遵守法律和公共秩序,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自愿承擔責任和處罰。
當然,如果政府一味地去考慮共享單車在城市的立足,使共享單車的投放量過大,可能還會帶來一些弊端。如,自行車道有那么多共享單車出現,勢必會擠占人行道,更何況在濟南很多地方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不是那么界線分明,會威脅到老人和學生的安全,擠占機動車道騎行的現象也可能會更加嚴重,使交通更加擁堵。
4 結 語
共享經濟是一個新興的事物,也是具有潛力的偉大創舉。在未來快速的生活節奏中,人們會越來越體會到它的魅力,筆者希望包括共享單車在內的所有共享經濟,隨著制度的不斷完善和技術的不斷提高,發展得越來越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