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偉
[摘 要]管理學是基于現有的情況下,合理組織和配置相關生產資料、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的研究學科,對于提升生產力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管理學課程其實就是一門培育管理人才的課程,是為了能夠滿足社會對于管理人才需求而開設的課程,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管理人才。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管理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于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管理學教學需要進一步的改革。本文分析了當前管理學教學的現狀,并研究了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能力;培養;管理學;教學;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157
[中圖分類號]C93-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0-0-02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嚴格,然而隨著高校的蓬勃發展,人才的供給卻出現了不足的現象,甚至企業的管理類崗位也出現了空缺,社會上逐漸呈現出企業用工荒而學生就業難的矛盾現象。對于企業和用人單位來說,他們需要的是具有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然而目前的高校普遍存在著重視理論學習而忽視了實踐技能培養的問題,因此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人才需求就出現了無法匹配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進行教學改革是必然的選擇。而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學會自主學習,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而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及討論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式都能夠起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甚至在和現代化先進科學技術相結合后,還能夠有效管理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
1 管理學教學現狀
1.1 缺乏針對性
管理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重要基礎和主干課程,對于專業課程的設置和知識框架的構建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管理學課程的設置應當和其他的專業課程構建保持一致。因為各個課程在培養目標方面都有著自身的多樣性和適應性,因此在課程體系的設置方面就有著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說管理學的理論和知識要求也有著差異性,所以在制定管理學課時和教學內容方面都需要有針對性。
1.2 課程建設不足
課程的建設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只有具備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工程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的效果,其中必須包含的內容有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師資配置、教材建設、實訓環節的基地建設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基礎內容。然而目前諸多高校在管理學的課程建設方面還處于選擇教材的初級階段,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對于高校管理學的教育要求,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1.3 輔助教材匱乏
相對于其他的學科來說,管理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單純地使用理論性教科書只能夠教授學生相關的管理理論、管理方式及管理方法,學生無法領悟到其中所包含的管理藝術和真諦。高校必須明確實踐的重要性,認識到管理知識的學習并不代表著學生們能夠靈活地運用于實踐中,因此,目前高校管理學教學中選擇相配套的教材是重要的問題。其實高質量的管理學教材有很多,然而其中與管理學相適應的習題、案例及教學游戲卻極為匱乏,加上目前市場上所流行的都是經典案例,時間較為久遠,而且中國本地的案例也較少,所以才出現了教材匱乏的現狀。
1.4 授課方式單一
現有的教學中,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種環境下師生的關系通常會呈現出對立的現象,教師們的意見通常被學生們認為是一種豐富的知識,而學生們的意見則會被教師忽視。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只需要在講臺上教授教學內容,而學生們只需要認真記筆記即可。講臺上的教師與認真聽課的學生們形成了明確的界限,相互間沒有交流和溝通,教師成為了課堂活動的中心,學生只需要圍繞教師來進行學習即可。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并不適用于管理學,管理學具有實踐性特征,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是無法達到的,單純依靠聽管理學的理論和講座是根本無法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和技能的。
2 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策略
2.1 加強師資隊伍培養
管理學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師資隊伍質量的影響,部分教師因為缺乏實際的社會經驗,在授課時使用的大多是純理論知識,這種缺乏實際經驗的并且沒有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往往就會造成課堂教學的不生動,在分析問題時語言也極為抽象、難以理解,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所以高校應當不斷加強管理和培訓與管理學相關的師資團隊,在引進和培養管理學教師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師的教學水平,更應當充分考慮到教師是否具備良好的企業實戰經驗,甚至可以分配一些教師到企業中去掛職鍛煉和培訓,讓教師在具有豐富企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高校還可以聘請相關企業中的專家開設講座、進行演講,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探討當前企業和社會中的熱點話題,讓學生和專家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開闊他們的視野。
2.2 優化教學大綱
能力培養是管理學實施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高校應當不斷優化和整合管理學的教學大綱,并且增加實踐教學的目標,將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的管理類人才作為改革的基礎,平衡管理學的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從而設計出一套能夠和理論教學相適應的實踐教學方案。一方面高校可以適當地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并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還可以通過在企業中開設管理學的第二課堂,打破課堂的界限,建立校外實訓工作基地,促進校企合作,讓學生們深入實際的企業單位進行實踐,不僅能夠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在參與企業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了解實際工作的環節與流程,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2.3 應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其實就是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它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完全不同,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將實際的管理案例作為教材,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和分析相關案例問題,從而發揮出他們的潛能,并且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格局,變成了教師是主導者而學生才是主體的模式,更加重視師生間的互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有利于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管理學教學時,應當善于運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蘋果、華為等公司的成功案例,充分結合學生身邊的管理問題,給學生營造出較為真實的分析和討論環境,從而加強他們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endprint
2.4 融入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主要是指以收集到的管理學資料為基礎,以探討性和實用性為管理內容,變成情景模擬的劇本,或者設置模擬動作,然后通過多媒體和網絡視頻等科學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管理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扮演角色的時候身臨其境,有利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再配合教師的分析和指導,能夠有效提升管理學的教學效率。使用這種教學方式時,教師應當轉變過去的純理論教學模式,學會充分運用各種情景和案例,營造出良好的情景氛圍,在相互交流和互動中使學生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此外,這種教學方法,有著真實性和生動性的特征,對于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能夠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情景教學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感覺,以及所處的工作環境,從而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并且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及自我認知的能力等,為他們今后從事管理類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教師可以依據教學的任務,使用電影的情景體驗方式來設計管理學的教學,借助相關的管理學電影,引導學生從管理學的角度來欣賞影片,當開始課程后,可以讓學生們邊回憶影片的劇情邊展開管理學的探討,充分分析影片內的管理學特色,在相互交流和溝通以及教師的適當點評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5 開展課外輔助教學
目前,管理類學生的實踐環節主要有專業實訓和畢業實習等基礎環節,而除此之外的科技文化節和大學生創新課題卻并不完善,實踐課的課時也較少,使得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差,嚴重影響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因此,高校可以開設更多的實踐環節如開設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深入企業進行現場參觀和課程實習,從而了解和認識企業的文化、規模、現狀和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學著思考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參與度,還可以使學生學會運用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甚至可以邀請企業中的成功人士進行課堂講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通過帶領學生參與企業活動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際企業中的文化和組織結構等內容,也能夠更加容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傳統的純理論式教學方式相比,在改善教學效果方面更加明顯。例如:可以開展管理學相關的知識搶答賽、PPT制作賽、就業創業計劃賽及無領導的小組討論等活動,充分發揮出學院團委學生會的作用,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學生的換屆選舉及面試應聘等活動中去,不斷豐富高校中的實踐教學。
2.6 改善配套改革工作
在進行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除了上述幾種,相關的配套改革工作也需要充分重視起來,而管理學的課教學配套改革工作主要有精品課程網站建設、教材編制、教學手段更新及考核機制完善等內容。其中建設精品課程網站主要是指及時更新其中的教案、課件、習題、案例及視頻材料等內容,這些是對課堂教學的良好補充;教材編制主要是指教師可以積極參加管理學相關教材的編寫工作,聯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管理學的相關內容;在教學手段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或者互聯網來輔助教學,并在教學進度中整理和結合相關的管理學媒體報道、視頻資料、案例、游戲,以及學生自主設計的相關方案;在考核機制的健全方面,高校在設置評分時,可以將評價分為筆試、實踐設計兩個模塊,其中筆試的比例要比實踐部分更重,但是并不代表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完成筆試部分,高校可以建立和更新管理學課程的試卷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而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實踐設計部分,可以將學生分為團隊的模式進行考核,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精神。在最終評價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平時的表現,如參加課外輔導教學實踐活動情況,使評價更加全面、客觀。
3 結 語
管理學的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和發展,然而其中還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也是造成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較差的重要原因,對于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而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模式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于管理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從而使高校的管理學教學模式和方法等理論體系得到豐富,不過目前的管理學教學模式和方法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主要參考文獻
[1]袁珺.翻轉課堂在管理學基礎中的應用[J].信息化建設,2016(4).
[2]李秋霞,高潔.管理學課程多樣化教學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6).
[3]梁莉.關于在高職院校管理學課堂實施案例教學的思考[J].致富時代,2016(4).
[4]王征.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學》教學改革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5(8).
[5]張麗青,程開艷.《管理學》課程參與式教學實證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