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勤
摘 要 多球訓練是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網球等運動項目普遍采用的一種訓練方法。多球訓練具有密度高、強度大等特點,它是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反復多次的揮拍擊球來增加訓練量。在動作建立初期階段,對建立正確的基本動作,鞏固基本技術以及發展專項素質,鍛煉運動員的意志品質等,具有良好的效果,因而在乒乓球的各級訓練中被廣泛采用。少兒啟蒙訓練屬于乒乓球運動初期建立和鞏固動作階段,多球訓練更具有其獨特的效果。本文采用文獻資料、綜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少年兒童多球訓練的啟蒙教育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剖析多球訓練在少年兒童的啟蒙訓練階段的重要的作用,為從事乒乓球訓練的工作者們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乒乓球 技術 少年兒童 多球訓練 啟蒙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1選題依據
乒乓球的多球訓練,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我國推行“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方針中誕生并首先采用的,后來被推廠至世界各國,乃至為其它運動項目所借鑒。時至今日,多球訓練已經成為乒乓球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彌補單球訓練中來回少、間隙大等弱點,提高了練習效率,便于掌握和強化各種高難技術,更為教練員超前設計更高水平的選手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堅定、果斷、頑強、沉著、勇敢、堅韌、自信等這些都是對少年兒童在多球訓練中的啟蒙教育中所必備的。少兒多球訓練有利于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和運動知覺,形成正確的心理定向,有利于形成動力定型,提高反應速度和培養運動員的意志品質。
本文擬從實證角度入手,對乒乓球少年兒童的啟蒙教育的全面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深入了解少年兒童對多球訓練的心里理解及提供理論依據。
2研究目的與意義
2.1研究的目的
多球訓練是我國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網球等運動項目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多球訓練具有密度高、強度大、練習次數多等特點,它能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反復多次的揮拍擊球來增加訓練密度和強度,對建立正確的基本動作,鞏固基本技術以及發展專項素質,鍛煉運動員的意志品質等,有良好的效果,因而在乒乓球的各級訓練中被廣泛采用。在少兒啟蒙訓練中,多球訓練更具有其獨特的效果,多年實踐證明,多球訓練是提高乒乓球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的一種重要訓練手段。
2.2研究的意義
由于乒乓球運動技術性強。因此,一個乒乓球運動員各種技術動作的正確、合理與否,基礎打的是否牢固是關系到今后的成長及運動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之一。實踐證明,要培養出理想的優秀的運動員,就要從小練起。因此,啟蒙階段的訓練越來越顯得重要。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啟蒙階段的訓練主要在業余體校進行。因此,研究少年兒童對乒乓球啟蒙階段的訓練即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3研究方法
3.1文獻資料法
廣泛查閱了有關心理學辭典和運動心理學、運動訓練學、管理學、管理心理學、乒乓球教學等方面的專著、教材、通過中國期刊網站學術論文的查閱,了解我國普通乒乓球教學和運動訓練學中等多球對少年兒童啟蒙階段的研究的結果。
3.2綜合分析法
通過分析多秋訓練對于少年兒童啟蒙方面影響,歸納總結多球訓練在兒童啟蒙階段訓練的作用。
4研究內容與分析
4.1少兒乒乓球運動員啟蒙訓練及其主要內容
在啟蒙訓練中,確定乒乓球專項多球訓練身體素質訓練內容的依據有三個方面:
一是根據乒乓球運動員機體能量代謝的特點來確定。乒乓球運動總的負荷強度較低不是因為負荷的時間短所致,而是由于休息——中等負荷——短暫的大強度負荷不斷變化的結果。日本學者油座信男等人(1983)關于優秀乒乓球運動員比賽時間、空間的特性和機體生理負擔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從心率數看比賽中運動員的生理負擔量,相當于最大心率的71%~86%,推測實際相互對打時生理負擔量要更高。從對打中的時間分析,可以判定優秀男選手比賽時相互對打是幾秒鐘內爆發性的無氧代謝的激烈運動,其中包括比賽時揀球等小休息在內的長時間反復的耐久力的運動。
二是根據乒乓球運動項目的特點來確定。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乒乓球運動員應首先發展專項速度素質和靈敏素質。其依據是,在乒乓球比賽中,判斷——反應——起動——移動——擺臂等要快速。這就要求乒乓球運動員有良好的專項速度素質和靈敏素質。而專項力量訓練對提高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強度有幫助,它有助于發展專項速度素質。其次,是要相應發展專項耐力素質。依據是,在實踐方面,正式比賽9~10天,越到比賽后期,越緊張激烈,因而對耐力的要求也高;在理論方面,乒乓球運動所需的耐力,是一種強度經常轉換并與速度和靈敏密切結合的專門性耐力。由此可以認為:乒乓球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內容按其重要程度可分為:專項速度素質、專項靈敏素質、專項力量(爆發力)素質以及專項耐力素質。
三是根據乒乓球運動主要技術動作特點來確定。乒乓球運動技術動作主要有:正手技術動作——拉、沖、打、挑、搓(削)等,反手技術動作——拉、打、沖、撥(推)、搓(削)等,以及與之配合的各種步法移動。要很好地完成這些技術動作,就必需具備良好的專項速度、靈敏、力量以及耐力素質。要使專項速度、力量等素質真正符合每一項技術動作的需要,就必須注意所選用的專項身體訓練內容的動作結構、肌肉用力形式要盡量與之相似。
多球訓練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訓練階段,第二階段是結合技術階段,第三階段是綜合技、戰術結合階段。三個階段的訓練計劃以循序漸進為指導思想,以超強對抗為技術提升的保障,以技術、戰術的緊密結合為達到實戰的效果。
4.2多球訓練實驗設計
4.2.1基礎訓練階段
(1)基本技術的鞏固與改進
正手單線上、下旋練習,以拉下降點為主,加強手上對球的敏感度,多以拉高吊為主,提高單線練習的命中率和手腕調節為此計劃的訓練目的。endprint
(2)半臺不定點的走位練習
在半臺范圍內不定點走位拉練習,也以拉其下降點、加轉高吊為主。其主要訓練在不定點走位時的正手移動中培養找擊球甜點的能力和每一板拉球后的還原性練習。在利用滑步和并步練習此計劃時,首先保證擊球的甜點和還原性,找準拉直線與斜線的身體姿勢和拍形,從容的轉換拉兩條線路,為此訓練的目的。
(3)全臺不定點擺速練習
加強中近臺相持能力,提高正、反手重心交換能力。通過全臺的不定點不轉球的供球,努力的轉換重心,壓穩步法,練習身體的協調性、出手的準確性和對來球的預判性,在快速的來球對抗中重心不丟,步法不亂,擊球點準確,預判不出錯是此計劃的主要目的。
4.2.2組合技術階段
在基礎訓練計劃中,左右步法已經得到了大量的練習,如何提高和升華左右步法的轉換以及上、下旋擊球動作的銜接問題就是此計劃的精髓所在。正手位一短下旋,兩個底線不定點下旋球,加兩個不定點不轉球的喂給,把左右步法從平面左右移動中托出來,變為斜線左右步法,并在擊球的同時加進了擺短與底線上、下旋的轉換,練習上、下旋的擊球點與拍形的調整。
雙人多球對抗訓練。上、下、左、右的步法,上、下旋球的銜接轉換已經通過前兩個計劃得到了充分的練習與鞏固,是否整個組合技術階段就練完了呢,其實不然。平常訓練的目的是什么呢?當然練為戰,如果只練不戰的話,就會造成訓練與比賽的脫節。加強練球時的對抗性就是解決脫節的最好辦法。其實,這一項訓練內容不應該屬于組合技術訓練階段的內容了,但如果要說它是自動化技、戰術組合階段的內容又有點牽強附會,就把它作是過渡階段吧。雙人多球訓練,指由教練喂下旋球給進攻方,進攻方起板線路有自己選定,防守方的防守線路也可以靈活變化,如同比賽一樣,兩人直到有一人贏到此球為止。教練相應的加進比分限制,最大程度的模仿比賽的情況,增強了練習的對抗性。比賽強大壓力下技術的穩定性和后續相持球,及戰術的靈活性是此計劃的目的所在。
經過基礎訓練與組合技術訓練階段的練習之后,步法和手法已經能較好的得到了運用,技術得到了鞏固,戰術也得到了初步的練習,接下來就是如何貫穿戰術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練習了。
4.2.3綜合技、戰術結合階段
全臺上、下旋不定點練習。此計劃已完全脫離了擊球的規律性,節奏與線路均由教練控制,根據你來球的速度、力量、節奏、旋轉而定,沒有任何規則可循,全憑你的應變和自變能力,有時難度超出了比賽的現實。上、下、左、右步法的合理運用,上、下旋手法的變換及各種球路的轉換與銜接全部融入到了這一計劃之內,每一個來球都有可能在你的預判之外。你要準確的判斷各種不同的假動作掩護下出現的出其不意的線路變化,及時的移動身體并找到擊球的甜點。同時還要應付教練巧妙控制的各種來球的節奏,讓你真實的感覺到比賽時的狀況,這應該是此練習的目的所在。
個人單項訓練。根據每個人的打法特點,抓好重點,照顧全面,盡量做到技術全面、特長突出,沒有明顯漏洞。扎實技術、穩定心理、靈活戰術思想,一切從實戰出發,是訓練的全部目的所在。
以上就是我對自己多球訓練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收獲。多球訓練是我們常用的訓練方法,但多球訓練方法的技巧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戴教授的多球訓練法使我受益匪淺。本人曾在教練的執教下以一句“球是長了,命卻短了”的玩笑引起隊員的哄堂大笑。雖是玩笑,你也可以想見這樣的訓練對我們的心理和生理壓力有多大。不過話雖如此,道理卻是很硬的擺在面前,要真想打好球,就非下苦功不可,如若不然,只怕是竹籃打水而已。
4.3多球訓練分析
經綜合分析顯示:多球訓練優于單球訓練,多球訓練有利于促進技術動作定型。從心理學角度而言,運動技術訓練就是在大腦皮層建立起合理的動力定型,是有意識地使動作獲得自動化的過程。從心理學、生理學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圍內,條件刺激和非條件刺激強度越大,則越容易建立起條件反射。多球訓練比單球練習密度高,強度大,在單位時間內練習次數多,且運動員興奮性高,比單球練習更有利于訓練質量的提高。
5多球訓練應注意的問題
多球訓練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但是它也有弊端,就是它不能替代單球訓練,它缺少了單球訓練中的實戰性,單球訓練更接近于實戰,所以,在多球訓練中要注意結合單球訓練,避免讓運動員嚴重依賴固定的接球模式。
參考文獻
[1] 馬仁風.淺談兒童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基本功訓練[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01).
[2] 黃國堅.關于乒乓球多球訓練方法的探討[J].體育科技,1999(01).
[3] 王大志.論少年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J].中國體育科技,1994(07).
[4] 楊秀麗.談少兒乒乓球基本技術的形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