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
摘要:體育課堂是一門相對放松的課程,體育課堂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緩解疲勞、強身健體,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科學鍛煉,教會學生正確的運動方式和運動注意事項。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循序漸進
隨著教育的發展,我國很多地區存在著升學率大于天的舊觀念,片面的追求升學率,在這樣的思想的指導下,很多學生對學習都產生了“厭學”的現象。但是不論從理論上說還是實踐的結果,小學生活潑好動,應該是最喜歡體育課程的群體,但是事實上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同樣存在厭學的問題,及時在體育游戲中也不能完全的投入。但是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程,對于喜歡的游戲十分的投入,所以學生并不是真心的不喜歡上體育課程,而是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方法和內容都十分的枯燥和無趣,讓學生感到很反感,導致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相對立。
一、熟悉教材
教師不但要對自己所教年級的教材內容了如指掌,還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鄰年級同類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整個學段同類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說要把握教材的縱橫關系。這樣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學進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實質,準確地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實行宏觀控制。在這個基礎上安排一切課的教學內容,就容易做到重點突出難度度適當,講授內容也容易貼切得體。例如,二年級一節跳遠新授課的教學內容是這樣安排的;(1)復習跳單、雙圈練習;(2)教學跳遠的落地方法;(3)教學全程技術(三至五步助跑);(4)在一區域內踏跳。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說明教師熟悉二年級跳遠教材內容和要求,同時明確二年級的跳遠教材是由一年級立定跳遠(落地技術)和跳單、雙圈(單跳雙落技術)演而成的。教師的教學意圖也很明確,通過 二年級跳遠教學,形成急行跳遠技術的基本雛型,為順利地過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區內踏跳(三年級教學內容),鋪平了道路,同時為小學階段學習和提高跳遠技術奠定了基礎。
二、了解學生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都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對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學生的素質不僅和運動能力有關,而且隨著年齡的不同而變化,隨著性別和發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體素質的發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憶速增長階段,緩慢增長階段、穩定階段、下降階段 。而快速增長階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說明在一定年齡或年齡階段 ,身體素質增長較快或者成績提高較快,上升幅度較大。通過調查,在13歲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動作頻率快和反應速度較快的運動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徑、游泳、技巧、游戲等等,以發展兒童的平衡能力、反應能力、協調能力、速度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和與其相關的運動能力。了解這一年齡階段兒童共同的特征,還要掌握這班學生的某些特殊情況,這樣才能根據教學對象的身心性和實際水平,采取最佳教學方案,有效地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益。
三、靈活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卻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體育課上“吃不飽”與“吃不好”現象比較明顯,對同一教材內容,好的很容易完成,差的難以完成,這樣體育課半數人都沒有了積極主動性,就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具體要求和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合理的分組,進行分層教學,使每位學生感到體育課的主人是自己,所有的目標、內容、方式、方法都是為自己設計。分組的標準很多,有性別差異,有身體素質差異,有特殊項目所需的素質不同等等。只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體現其主體作用,完成自身能夠完成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優劣對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將產生著直接的至關重大的影響,在實踐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對象,教材、任務的不同,具體地選用一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背躍式跳高教材的教學上,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怎樣才能使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盡快地建立起完整正確的動作概念針對這一情況,教學中我曾試行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法,教法一,采用常規的順序分段教學,即從助跑--起跳,起跳后轉體--過竿落地,短程助跑過竿,完整技術練習進行教學,講求建立起基本正確的動力定型,達到掌握背躍式跳高的目的。教法二,根據背躍式跳高的技術結構、特點,采用有針對性的逆進分段組合的練習方法,即從過竿落地開始進行教學,首先從體會身體背躍勢時的肌肉本身感覺入手,隨之掌握,過竿及身體在竿上翻轉的肌肉感受和動作要領在達到掌握過竿落地技術的基礎上,再進行助跑起跳技術的教學。
通過實踐,個人認為教法二較教法一好,首先由于在教學手段上運用上一致貫用的順進法,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另外加上練習場地布置的獨特,使學生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特別是采用跳上箱面成背躍式,學習起跳腿上收及身體翻轉依次過竿的練習方法:給學生以一個強烈的條件反射環境。從心理、生理的角度看也更符合條件反射和動力定型的行為學原理,更有利于動作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所以說,選用一種好的教學法,將大大地減輕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負擔。
四、技術規范、講解正確
技術動作的示范,并不在于跑得快、跳得遠,能完成驚險動作,而是要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完成有利于學生建立清晰視覺表象的規范動作。同樣,講解不是照本宣科,也不需要過細的剖析技術機理,更不能夸夸其談,而要依據學生的實際知識經驗,將講解內容預先加工成學生聽得懂好理解的制成品。小學階段是直覺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時期,因此,講解示范要成為相輔相成密切聯系的統一體。一般地說低年級要多示范,多模仿,講解內容要簡潔要直觀。隨著知識經驗的不斷豐富,抽象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講解的內容要逐漸遞增,知識面也要相應地拓寬。講解示范都力求準確地把握最佳時機和最佳位置,這樣才能產生最佳效應。
參考文獻:
[1] 張雪婷,《淺論小學體育教學困境和解決方法》,《體育教學指導》 2009年8期
[2] 李天文,《小學體育教學策略》,《教育周刊》 2012年3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