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克成
摘要:現代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科學的進步也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差異性。奧托艾舍這位烏爾姆設計學院創始人之一,在自己的設計活動、設計教學中去除藝術性,運用系統的設計方法;菲利普·斯塔克則更多地使用自己的特質制造產品,那些有爭議的產品儼然就是一件件符號性的先鋒雕塑,卻又不失其商業價值。本文試著把奧托艾舍以及菲利普·斯塔克兩位著名的設計師對比起來,探討科學、藝術與他們設計的關系。
關鍵詞:藝術 科學 設計 奧托·艾舍 菲利普·斯塔克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4-0080-02
引言
設計是伴隨人類基本生產活動而產生的,最早的設計萌芽來源于舊石器時代,而最早現代設計則是伴隨工業革命的出現而產生的。不同時代總會帶來形態各異的人類活動,設計同樣如此。處在不同時代背景的文化、科學技術、藝術觀念在一些側面影響著設計方式及設計產品的產生,當然這主要是通過影響設計師而實現的。
縱觀現代設計史近200年的發展,不難發現每個時代都有與之相對應的設計流派,這些流派或獨領風騷,或對于后代設計師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當然這些影響與當時的科學技術以及重要的藝術流派有很直接的關系。比如:電的廣泛運用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了電器行業設計的蓬勃發展;在塑料產生之前,人們會在某些方面受制于材料的局限;荷蘭風格派藝術家的藝術成果直接啟蒙了“紅藍”椅的產生。
一、奧托·艾舍的設計理念——設計與科學的緊湊關系
奧托艾舍是德國烏爾姆設計學院的創始者之一,1941年,他加入德國陸軍,盡管這與自己的信仰背道而馳,一直到1945年才結束服役,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帶給他的痛苦是深刻的,所以奧托艾舍有很強烈的反納粹傾向。戰后整個德國一片狼藉,奧托艾舍希望通過設計教育重振德國,于是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雖然烏爾姆設計學院只短暫存在了十幾年光景,卻為現代設計帶來了新的觀念。
烏爾姆設計學院被很多人看作是國立包豪斯學校的繼承與延續,稱它為“新包豪斯”,其實兩所設計學院對待藝術與科學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當時由于教學理念的差異化逐步加大,導致烏爾姆設計學院第一任校長馬克思·比爾的退出。兩所學校聘任老師也有很大的區別,國立包豪斯學校聘請了類似瑞士畫家約翰·伊登以及德國雕刻家格哈德·馬可斯等當時知名的藝術家組成自己的師資陣容,而烏爾姆設計學院則更多地聘請類似馬爾多納多和哲學教授馬克思本森,他們提倡“科學操作主義”。設計必須像科學與技術一樣建立,靠的是邏輯論證。藝術與形而上學則超出了邏輯論證,于是被規制,而不是建立。
奧托艾舍在自己的設計活動中遵循科學的系統設計方法,他在平面視覺方面為現代設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開創了象形符號系統作為導向的歷史先河。他為博朗電器、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德國慕尼黑奧運會以及一些生產商做的視覺形象系統都沿用了系統的設計方法,包括后來他設計的Routis字體,這些都嚴格控制在網格當中設計出來,最終得到的圖形都是嚴謹的具有秩序感的幾何形狀。為慕尼黑奧運會設計視覺識別系統時,奧托艾舍與他的團隊從當地巴伐利亞環境中獲取靈感,但又避開了純粹的民俗藝術,設計了一套色彩豐富的視覺識別形象。現代響亮的運動員形象、充滿秩序感的網格系統以及univers字體的使用,讓整個視覺平衡且陽諧統一。導視系統的色彩選取只有做到使社會化的、大眾化的、普遍性的為世人所接受的實際性工具時,才能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有效使用。奧托艾舍在自己的設計活動中踐行的無疑是排除藝術的,他更尊重技術與科學。他為FSB做系統設計前,自己已經用很科學的方式分析手握門把手的種種可能,分析大腦各功能區與手的活動之間的關聯性。德國廚具生產商bulthaup同樣受到其影響,1982年,在buIthaup邀請之下,奧托艾舍把他對廚房的研究結集成名為《TheKitchen for Cooking》理論作品,這本書闡述了一種嶄新的廚房哲學:廚房設計以人為本,注重實用性、以及優質物料,并以去蕪存菁為目標。同年bulthaup推出獨立擺放的實木工作臺,名為“butcher's block”,離地高度符合人體工程學,它有別于以往家用廚房面向墻壁的狀態,讓烹飪者可一邊煮食一邊與家人聊天,是品牌宣揚家居互動概念的重要案例,同時作為家用廚房第一臺中島設計,重新定義使用高度、結構性與功能性,影響深遠。
二、菲利普·斯塔克的“鬼才”設計——設計與藝術的密切結合
菲利浦·斯塔克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集時尚明星、瘋狂的發明家、浪漫的詩人于一身,因此他算得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設計師。他曾為法國總統密特朗設計私人住宿,為蘋果前CEO喬布斯設計游輪,前不久,他還為小米手機設計全陶瓷機身的概念手機。他頭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瘋狂的想法,更是時尚雜志版面人物或者自己設計品的代言人,一身夾克服的慣用打扮,頻頻出現在各種發布會現場,詼諧幽默。
作為簡約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在設計中不斷地做減法,他的設計往往剔除多余的裝飾,造型上追求簡單的有機形狀。各種角類的造型是斯塔克最鮮明的造型語言,他為Flos燈具設計的牛角臺燈,為法國奢華玻璃世家品牌DAUM設計的牛角玻璃花瓶,為電影導演溫·德斯設計的《W.W.Stool》吧臺椅,這些設計作品的造型特征都有統一的“斯塔克”特色——角的造型。菲利普·斯塔克另一個重要的創作方式類似于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直接借用現有的物品造型,選取全部或者一些局部,改變顏色和材質加工創作成自己的產品。菲利普·斯塔克為Flos燈具做的槍燈,燈柱直接使用槍的造型,搭配素色燈罩,讓這盞槍燈頗具意大利式的浪漫主義色彩,設計流于觀念性而非實用性。他為意大利家具品牌Kartell設計的侏儒(阿提拉)椅子,靈感來自童話故事形象,直接借用了生動的童話形象通過改變材料做成系列設計的椅子。當然所有的案例中最為吸引人的應當是菲利普·斯塔克為意大利著名品牌阿萊西(Alessi)設計的“外星人”榨汁機,外形類似章魚或者外星人。這種外形雖然看起來并不能讓觀者判斷出是一個水果榨汁機,但作品本身卻成為了實力和品位的符號,同時它浮夸笨重的榨汁方式和高挑兒外觀形成巨大反差,讓人感覺到的是一個設計師是以藝術家的思維在考慮產品。透過這些表象我們可以看到,斯塔克的偉大就在于他能見所不見,他更想通過作品提供給時代一個偉大而自信的華麗象征物。“外星人”榨汁機混合著幽默和肅穆的充滿悖論的形象,猶如一件雕塑、一個微型的紀念碑,記錄下娛樂時代的瑣碎和宏大。在這里,可以看出菲利普·斯塔克風格多變且兼具藝術家特質,功能并非斯塔克考慮的第一要素。endprint
只要有斯塔克在場,他的家人形象就有可能被搬上某把椅子地椅背——現代、詭異、充滿了神秘色彩。香港半島酒店的室內設計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菲列克斯餐廳內每把餐椅的椅背上都自夸似地印上了斯塔克“家族部族”主要成員肖像,包括女兒、妻子還有斯塔克自己,這讓他找到一個向親近的人表達感情的載體。1975年,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出版的他的非正式自傳,詮釋了自己對藝術的理解:掙錢是一種藝術,工作也是藝術,把生意做好就是最好的藝術!這又何嘗不是斯塔克的一種對于自己作品的解釋,沒有人能說清楚緣由,但可以確定的是斯塔克用自己對時代的敏感交出了一份令人稱奇的答卷。他像一個智者一樣玩轉世界、玩轉萬物,馬不停蹄地奔波于世界各處,參加某一個關于自己產品的發布會。
三、兩位設計師的差異
對比兩位設計師不難發現,他們的設計方法和最終產品的理念有巨大差異,概括一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設計的出發點、設計方法、影響方式。
(一)設計出發點:奧托艾舍是從生產商或者服務人群的實用性、識別性、舒適度等方面出發,通過對科學與實用的論證來解決問題,那些企業形象的識別系統則是幫助企業由內而外地升華出。菲利普·斯塔克則從自己的靈感,以及對于時代敏感的自覺性出發,傾注了個^充沛的情感做一個市面上之前沒有的設計。
(二)設計方法:奧托艾舍遵循系統的設計,比如慕尼黑奧運會從logo、服裝、賽事、導視、入場券等都做了統一的設計,并且平面的圖形均來自嚴謹有序的網格設計,色彩有目的有節制地使用。菲利普·斯塔克這位鬼才設計師設計方法則更為多變,有些直接借用已有的素材改造,有些則以一個開歷史先河的方式產生,比如外星人榨汁機,這樣一件作品與其說是一件具有榨汁功能的設計產品不如說是一個具有先鋒符號的雕塑,好像僅僅需要斯塔克靈機一動便浮現于草稿紙之上了。一個是排除藝術的系統設計方法,一個則是運用自己特質流于感性的設計方法。
(三)影響方式:本文探討的影響方式主要是設計師對于設計史、對于所服務的企業影響。奧托艾舍的合作對象多屬于公共服務的范疇,比如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德國慕尼黑機場、法蘭克福機場、西班牙Metro BiIbao地鐵等,當然也有他為ERCO、Braun、FSB、bulthaup等生產商做的視覺識別系統。奧托艾舍開啟了象形符號系統作為導向的局面,視覺傳達的通用稱呼應歸功于他的理論作品,德國1972慕尼黑奧運會更是成為賽事標準化視覺圖形識別的經典傳統,為漢莎航空設計的企業識別系統從1963年一直沿用至今。這些都具有開啟歷史局面的劃時代意義,可以說奧托艾舍是一個開啟設計史新局面的偉大設計師,并且久遠地影響著與他合作的企業。菲利普·斯塔克合作對象遍布全球,以類似Driade、巴勒利、卡特爾、Flos、Disform、Vitra、Alessi等制造商為主要合作對象,斯塔克帶給制造商更多的是一個嶄新的設計作品,一個浪漫優雅的設計、一個足以制造話題帶來商業價值的產品。假如沒有斯塔克,當今世界上很多設計產品將不會出現,這就像梵高帶給世界的《向日葵》或者畢加索帶給世界的《格爾尼卡》,這與一個人的特質、性格以及對于世界的理解有很大的關系。斯塔克設計的這些產品并不是從實用性出發的,也體現出菲利普·斯塔克抵制“絕對的功能主義”。他以自己旺盛的創造力給這個時代交出了數量驚人的作品,更多地賦予了它們藝術性,但矛盾的是這些實用性并不十分理想的產品,絲毫沒有消減其商業價值,那些貼著斯塔克標簽的產品成為消費者爭搶的家庭擺設,這也是制造商看重的。斯塔克設計的作品有些成為經典,比如外星人榨汁機從1990年至今,全球已賣出60萬件以上,并且也成為Alessi的經典設計之一,但是相對持有1萬件作品的斯塔克,大部分作品更像一種流行文化、一首流行歌曲,悅耳得容易接受也同時容易被時代忘卻。菲利普·斯塔克是一個豐富了時代內容性的偉大設計師,他的設計作品可以給制造商帶來更旺盛的市場活力,但相對奧托艾舍缺少一些影響的持久性。他把設計做得更傾向于藝術,而非科學。
結語
藝術、科學、設計三者在時代的長河中是很難解釋清楚誰從屬于誰,爭論這個沒有意義。設計具備了藝術性才具有文化根基,具有美學價值,具有一個優雅的樣式;設計具備了科學性能更站得住腳,能更好地跟隨時代的步伐,帶給人類社會更大的生產價值。奧托·艾舍以及菲利普·斯塔克,他們都是這個時代偉大的設計師,他們的設計究竟更靠近藝術還是更靠近科學,這與他們相對應的時代、歷史、科技發展有很直接關系的。本文從兩個設計師的對比中找到了差異,差異化能夠促使從更多的維度去考慮設計,考慮設計的未來。但無論如何,設計的結果最終需要在藝術與科學的關系中得到平衡,至于哪個占多哪個占少,要結合設計師自身的理念,也要結合時代的發展脈絡。對于現代社會,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要抱持一個寬容的態度,審視好三者的關系,才是設計師要考慮的。毋庸置疑,現代設計在很長的時間里應該會和藝術、科學并肩而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