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英 楊小軍
摘要:本文從色彩角度出發,以人性化設計為前提,結合老年人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特殊需求,對居住室內空間的色彩設計進行探討,試圖引起人們對老年人室內空間色彩設計更廣泛的關注,從而為老年人創造一個優美、舒適、和諧的居住環境。
關鍵詞:老年人 居住室內環境 色彩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2-0076-02
引言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一種大趨勢。我國的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養老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課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預測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會達到全國人口的28%,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年齡越是增長,活動范圍也愈加受到限制,對其居住空間的依賴程度也愈高。因此,對老年居住環境問題進行探討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
目前,我國老年人居住室內空間的設計普遍能符合相應建筑設計規范及規定,但其室內空間的色彩設計意識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相應的色彩運用現狀不容樂觀。筆者調研過程中發現,多數老年人居住室內空間色彩設計過于千篇一律,比較單調乏味,多為白墻木地板木本色家具的搭配,整體氛圍較為保守,缺乏針對老年人這個群體的特殊色彩設計。
一、老年室內空間色彩設計的意義
色彩是視覺認知和環境體驗的基本要素,是我們如何體驗環境的實質。即色彩給人的情感體驗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見的。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色彩感知和認知需求相對普通人更加強烈。另外,據調查老年人一天之中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會在室內度過,因此,加強室內空間色彩設計對提高老年人居住生活品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老年室內空間色彩設計會給老年人帶來完全不同的生理及心理感受相信這點毋庸置疑。國外早在很多年前就有色彩療法被運用到醫學治療領域,而色彩可作為臨床的輔助治療手段這一點也得到了國外很多專家認證。老年群體往往會由于身體變化以及不適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更合適的色彩設計來改善老年人在居住空間中產生的不適感,進而對其心理達到一定的積極暗示和撫慰作用。
二、色彩與老年人群體
(一)色彩與老年人的視覺特性
1.眩光不適
對于老年人來說,除了直接照射的燈光和物體表面反射的過量光產生眩光外,還由于光進入眼睛不能很好地聚焦而產生光影浮動。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控制瞳孔的肌肉機能會逐漸退化,所以對于突來的強光會產生眩光的情況,老年人眼睛對于燈光強弱調試能力較差。
2.對藍光敏感度降低
老年人眼睛的水晶體慢慢變黃,成為短波光的過濾器,藍色和綠色光譜過濾后,傳遞到遠端視網膜部分的總量減少了。因而大腦對藍色、綠色的鑒別能力較低,特別是藍色,而對紅色、橙色、黃色的視覺敏感度較高。
3.對比靈敏度下降
大部分人在接近45歲時視力開始明顯下降,水晶體失去彈性,開始老化并增厚,對較近物體的聚焦能力與對顏色的感知力下降,對色相、明度太相近的色彩搭配容易出現混淆不清、不易辨認(圖1)。
因此,在對老年居室進行室內裝飾和色彩設計時一定要結合老年人的特殊視覺特性。避免選用不適宜的高光材料,充分考慮老年人對光暗反應不敏感的特征,防止強光的突然轉變,保持照度的均勻性;避免大量運用不利于老年人辨別的藍綠色色相而引起老年人的視覺障礙,進而給他們心理帶來挫敗感;適當提高色彩的對比度與明度,使視力弱化的老人更易辨別。
(二)色彩與老年人的情緒
色彩會影響人的情緒,色彩本沒有情感,但色彩往往會激起人們的某種聯想和情感共鳴。舉個簡單的例子,倫敦附近的泰晤士河上有座叫波利菲爾的大橋十分著名。原因是每年在這座橋上自殺的人非常多,其數目驚人。后經專家研究表明,其自殺率高與橋為黑色有很大關系,當把橋身換成綠色,跳橋自殺的人就減少56%。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顏色給人截然相反的情緒體驗。
據不完全統計,一個好的色彩環境設計可以使空間環境增加20%-50%的使用舒適度和良好心理感受。老齡群體往往因其生理年齡和生活狀態的變化而出現悲觀、焦慮、失落、孤獨抑郁等消極的心理傾向。因此,如何營造充滿活力的色彩氛圍對于激發老齡群體的積極聯想十分重要。一般來說,紅色讓人聯想到太陽,光芒,也有興奮、不安;綠色則代表青春、希望、和平;黃色則給人明朗、活躍的體驗。根據王德勝《新編消費心理學》中關于不同年齡、性別對色彩的抽象聯想調查表明,灰、黑、青、紫色容易使老人產生消極的聯想,因此這類顏色在老年人居室空間中要慎用。
三、老年人居住室內色彩設計
(一)光環境的營造
室內色彩環境氛圍的營造離不開光。沒有光,色彩也就無從談起。在老年人的室內居住室內環境中,適老化的照明是顯得尤為重要,它起到烘托整個老年居室色彩的關鍵作用。綜上所述對老年人室內光環境的營造提出以下幾點:
1.提高室內照度
老年人在觀察明暗對比度較低的目標時比年輕人需要更多的光。通過保持整個房間明亮,使盡量多的光線到達老年人的視網膜,保證了老年人在行動時有較好的可見度,可以降低老年人居住中發生事故的概率。美國康奈爾醫學院人類生物鐘學實驗室的研究表明,高照度能給老年人愉悅、舒心的感覺。此外,日本學者高橋貞雄、瀏田隆義先生通過研究得出了老年人合適的照度值。
2.避免眩光照射
設置多個光源照明以確保老年居住室內空間獲得較高的照度和增加照度的均勻性。避免單個過亮的燈照明而使光源在光亮的家具表面或地板上形成反射眩光,注意應對燈具進行遮光處理,尤其是裸燈。
3.選用顯色性好的電光源endprint
為了提高老年人對室內色彩的正確辨析,選用顯色性較好的光源。日本學者登倉尋寶研究發現選擇偏紅色光譜的燈光照明能保證老年人較高的睡眠質量,因為褪黑素分泌得越多,睡眠質量就越高,而偏紅色等暖光譜對褪黑素的分泌起促進作用,相反藍綠色等偏冷光源則對褪黑素分泌起抑制作用。白熾燈有較好的顯色性,但色溫較低,房間照度值過高時使人產生不舒適的感覺,因而在老年居室內宜用偏紅色熒光燈作為房間的一般照明,白熾燈作為局部照明。
(二)室內整體色調的把握
在對老年人居住室內進行色彩設計時,首先要確定好主基調,好似樂曲中的主旋律。考慮大多數老年人血壓、血脂偏高,心臟功能較弱,宜選用溫和的色相、避免對比強烈、明度過高的色彩引起老年人的不適和焦躁。結合前面所分析的老年人視覺性改變,應保證其居室內整體顏色不宜過深,明度高出其他年齡段使用者,推薦暖色系的色彩作為老年空間的主基調,烘托出親近祥和的意境。并且整個空間配色不宜超過四種顏色,不包括無彩色,以免造成老年人視覺上的瑣碎感。
(三)界面色彩的配置
1.頂面頂面顏色宜淺(白色最佳),—方面是為降低空間對老年人視覺及心理上造成的壓抑感;另一方面是淺色吊頂可對頂燈光線以及自然光照進行漫反射,增加居室空間的亮度,而白色對于光線的反射效率最高。
2.墻面在老年人居室中,墻面以高明度低純度的色彩最佳。通常可選用具有鎮定作用的淺綠或是給人以溫馨之感的淺米色、米黃色,比較符合老人喜靜的特點。同時,高明度的淺色調可襯托門扇、家具的輪廓,便于老人辨識。
3.地面從安全性角度考慮,老年人居室地面應選擇與墻面反差較大并較穩重的色彩,但忌用黑、白、灰色和高明度的色彩,這樣能夠使墻地交接處有明顯的色彩對比,更利于老年人識別。如果老年人的居室中更換墻地面色彩有困難,也可以通過變換踢腳線或護墻板的顏色加以區分。若地面鋪設地毯,不宜選擇有立體感或流動感的紋理,以免老人眼暈或誤認為有高差(圖2)。
(四)家具特殊色彩的選擇
雖然家具等物體的面積在老年人室內空間中的面積配比占中等,但它們經常能直接反映空間的品格。老年人家具的選擇在滿足其特定空間使用需求的同時,應盡量考慮老年人的色彩偏好。家具材料不宜選用反光型材料,避免老年人使用時光線直射材料表面產生眩光,家具色彩宜與地面、墻面色彩相區分。根據不同的老年階段、性別及色彩偏好推薦如下幾種色系:高明度家具(乳白、乳黃),給人明亮、輕快的心理感受,營造寧靜典雅的氛圍,比較受到年輕的女性和老年人喜愛。中明度家具(橙色、中黃),給人明快、活潑的視覺體驗,非常適合喜愛會客的老年人。暗色調家具(咖啡色、茶褐色)因其端莊穩定的格調,是老年人十分青睞的色系,也是目前老年人家具選用最廣泛的一類色彩(圖3)。
(五)綠植點綴
植物栽植可以軟化空間,植物的綠色可以給大腦皮層以良好的刺激,能夠使疲勞的神經系統得以寬松和恢復,給人以美的享受并提高環境質量。筆者在老年室內空間用色調研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老年人有偏愛養植綠植的共性,由此在老年人居住室內空間中進行綠植點綴顯得十分必要。大型的觀葉植物,如棕竹、散尾葵、發財樹等,比較適合放在客廳,不會破壞其主基調。米蘭、綠蘿、粉掌等這類較清新淡雅色彩的綠植適宜擺放在像臥室這樣需要安靜、平和氛圍的空間。而石竹、補血草、一枝黃花等較鮮艷的綠植,可以擺放在衛生間,非常能烘托氣氛。值得注意的是,室內綠植色彩的選配還要隨季節的變化而做相應的調整。
結語
針對我國目前的老年人居住室內空間色彩設計現狀,營造適老化的老年人居住室內視覺環境顯得尤為重要。今后我國的老年人口數量勢必會持續增加,有關老年人的居住問題仍是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區別對待老年人居住室內空間與普通人室內空間的色彩設計,為老年人創造更加安全舒適、方便使用的生活環境是我們每個設計師的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