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姝 鄭仁雄 孔依依
摘要:文章從誠信的概念闡述,從我國目前大學誠信現狀入手,發現和證明誠信問題的嚴重性。通過案例分析,探討了當代大學生發生不誠信行為時的心理模型和行為分析,以期能為誠信系統的設計提供有效的借鑒。誠信問題要得到更好的改善,除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以外,還需要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通過系統設計,將其應用在大學的管理等方面,不僅僅有利于誠信問題的改進,也有利于大學生的自我提升。
關鍵詞:社會誠信 系統設計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J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2-0132-02 引言
近年來,高校的不誠信現象時有發生,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不誠信現象的程度以及原因,從而嘗試設計出一個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系統。只有為真實的世界而設計,只有去認知真實的世界,才有可能使設計師的工作成為真正有意義的事業。文章通過問卷調查,以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在校大學生為樣本,對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展開研究。
一、誠信概念闡述與大學生誠信問題現狀分析
誠信,即誠實,講信用。它是我國傳統道德的重要規范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的優秀傳統美德之一。文章通過問卷調查,以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在校大學生為樣本,使用R語言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用系統設計方法和調查法進行誠信問題研究。
首先,為了保證樣本的代表性,調查在抽取受訪者的時候采取隨機化的原則。為了保證問卷的信效度,調查問卷設計了許多細節方面的問題,將誠信這一較為敏感的話題轉化為詢問受訪者對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處理一些事件的手段,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數據。共收集了201份數據。
(一)從調查中得知:80%的人希望他們的朋友對于答應他們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管使用什么方法;而一旦朋友發生不誠信行為時,16%的人將不再搭理朋友,20%的人會向朋友索取賠償,31%的人會生氣,但是下次見面還是會像以前一樣。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問題時,受訪者們將會很可能采取不誠信的行為。如果沒有涉及到自己的相關利益時,大多數人采取的是觀望態度,殊不知這種態度就是不誠信現象的幫兇,所以我們也將其納入為不誠信的范疇里。
(二)調查總希望得到完美精確的總體不誠信程度,但是由于樣本本身便具有隨機性,可能會由此引起一些小小的震動,而導致誤差的不可避免。由中心極限定理可以知道,樣本均值的抽樣分布近似服從正態分布。大多數情況下,樣本越多,得到的值就越精確,文章對調研得到的多個樣本進行計算,求出樣本均值的均值,以此來代替總體的均值。
由計算機模擬計算及繪圖得:
由箱線圖我們得知,大部分樣本均值都集中在0.3左右,但是在上方處有一個異常值,這個異常值不是缺少重要自變量造成的,按照統計學解決辦法是直接刪掉。刪掉異常值之后,計算得:
樣本均值的均值:Pbar(誠信)=Xbar=0.24
Pbar(不誠信)=1-Xbar=0.76
總結:由以上數據分析文章有理由得出并接受:有76%的在校大學生是不誠信的,在數字化時代,網絡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誠信問題儼然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二、誠信問題在校園中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2016-11-30華西都市報11月24日,西南交大公布了“埃實揚華”獎的獲獎名單,作為獲獎人之一的建筑與設計學院城市規劃專業大四學生李某遭到了全班同學的聯名舉報,稱李某利用制度漏洞,借淘寶便利發表論文、獲取專利,希望學校嚴懲。
第一,從內部動機上來看,李某的不誠信行為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達到平衡狀態。從外部動機來看,李某這種行為,是想獲得榮譽,甚至是獎金。從社會性動機上看來,李某有交往需求和親和需求,只是他由于以往的經驗和知識所困,而做出了不好的行為。
第二,李某的行為分析。李某選擇抄襲論文的行為是有意識的。李某的知識技能水平為大學本科,但是實際能力甚至不如高中生。李某認為上大學,只要獲得許多獎勵,別人就會親近自己。于是他便在學術上采取不誠信的做法,而只需要承擔一點點被發現的風險。
案例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們對于學業上的成就感有很大的需求,為了獲獎,滿足自己的需求和虛榮心,不擇手段;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們對于誠信定義知之甚少。為了獲得越來越多的獎項,不斷抄襲、作弊,學術之風被嚴重破壞;一方面這是由于李某所處的環境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在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傳統文化不重視所致;唾手可得的資源助長了大學生們的不誠信現象。也反映出學校的評選系統不夠嚴格,其管理系統也有待于提高。
案例二:頭條|12名中國留學生在美涉嫌作弊被控
2015-06-05留學說
事件背景:
15名中國公民(留學生)涉嫌在美國大學入學考試作弊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據5月28日司法部的一份聯邦起訴書顯示,這15名中國公民(留學生)涉嫌偽造護照和聘請他人替考。
第一,從外部動機上來看,留學生們入學考試作弊,甚至是聘請他人替考,主要是想獲得留學的資格;而從其社會性動機上看來,這15名中國留學生把留學作為一項成就。第二,留學生的行為分析:1.留學生的行為是有意識的行為;2.留學生的心理模型的運行和構建:中國留學生們之所以會為了出國留學選擇作弊的方式,這和他們的成長環境是有關的,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在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下,他們形成了一個原型:只要能夠取得好分數,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身邊的人大部分都有作弊的經歷,作弊也沒什么。3.留學生們對于作弊的執行和評估:留學生們認為作弊如果通過之后就能夠獲得留學的資格,而自己只要承擔一點點被發現的風險就好,其中還有一種盲目的僥幸心理。即使被發現了也沒什么,大不了重新考唄。這些評價都是和留學生們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從而形成了他們的心理模型。endprint
案例說明了中國留學生們對于留學的渴望很高,甚至于不惜放棄“誠信”;在作弊行為的執行和評估時,他們認為只要承擔一些被發現的風險,就可能獲得留學的資格。反映出中國人普遍存在的僥幸心理和中國學生誠信問題的嚴重性。從國外的相關部門對于這件事的處理方式上可以看出來,一旦發生不誠信行為,等待著被犯者的將是嚴懲,甚至是坐牢,而中國的處理方式就溫和得多。
三、大學誠信系統設計
大學誠信系統設計是系統的物理設計階段。包括系統邏輯模型、系統功能,在用戶提供的環境條件下,設計出一個能實施的方案。
根據前面的調研分析確定系統功能,構建系統的邏輯模型。在確定系統功能時使用了問卷調查法和歸納法,在構建邏輯模型時使用思維導圖和演進原型法。下面文章將對如何確定系統功能和如何構建邏輯模型進行論述。
(一)系統功能的確定
系統功能的確定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和歸納法。由調研我們得到有76%的在校大學生是不誠信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系統設計的功能可以從三方面來進行設計,第一是防御機制,也就是約束,避免學生發生不誠信現象;第二是導向作用,在有效地避免了大學生的不誠信行為之后,系統還需要引導大學生走向正確的方向;第三是大學生誠信的最高體現,自我學習的過程,自我道德的修養與提高,也是大學生誠信系統設計的理想結果。
(二)系統的邏輯模型的構建
大學生誠信系統根據系統功能將其分為三個子系統,分別為約束機制、導向和自我學習。
1.約束機制主要從預防出發,首先盡量杜絕大學生出現不誠信行為,主要采取的方式有儀器防止學生出現不誠信行為,而在約定等方面,則采取刷卡簽到等方式,避免了冒名頂替等行為。
2.導向機制主要從周邊的環境,媒體和網絡三個方面分析,從身邊的人事物開始,潛移默化地改變大學生的價值觀,將其導向為誠信的正確價值觀方向。
3.自我學習是誠信系統設計的最高理想,逐步改善大學生的不誠信行為,提升大學生的道德修養表1。
“大學誠信系統設計”從問卷調查出發,采用演進原型法,根據問卷調查中大學生們不誠信行為的原因分析來設計誠信系統,從約束、導向、自我學習三個方面出發。從具有一定功能的元素集合中選擇能解決或者降低大學生不誠信行為的元素,然后將這些元素按照一定形式進行組合(見系統結構),從而創造出具有所需功能的新系統。
(三)系統實施:將系統設計中所確認的物理模型轉換為可實際運行的信息系統
1.計算機系統的實現。依據系統設計的物理配置方案的指導,同時還應考慮:計算機是否具有合理的性價比、計算機系統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計算機系統能否得到供應商的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等。
2.通過社會化維持系統:精心篩選工作(挑選價值觀),安排工作(重塑價值觀),測評并獎勵表現(認定價值觀),服從重要的價值觀(理順)價值觀,強化事跡和傳奇(宣揚價值觀),表揚和提升(強化價值觀)。通過價值觀的一系列措施,逐步實現改變人們的不誠信價值觀,將其導向為誠信的一面,提升人們的價值觀。
結論
誠信不僅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文化生活的結晶,更是一個人立足于世上之根本,但是在今天,社會科技、文明、物質高度發展和豐富的今天,作為即將進入社會作為中流砥柱的當代大學生們,誠信問題實在是令人堪憂啊!文章采用了人機工程學和統計學相關知識,以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為樣本,采取問卷調查等方式,通過案例分析,對人的行為與心理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嘗試總結出不誠信的原因,將其應用到誠信系統設計之上,希望能夠降低大學生的不誠信行為,得到可操作性的“大學誠信系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