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蕓
摘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戶外坐具在城市戶外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給人們休閑娛樂帶來了極大便利,是與人關系密切的公共設施,基于人因工程學理念的戶外坐具尺度人性化探析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人因工程學設計原理為基礎,通過分析不同人群需求,對戶外坐具尺度進行分類研究。戶外設施的人性化設計需要不斷挖掘和研究,找到最佳的人性化坐具設計。文章以公園坐具在公園的應用為基礎,進行嘗試性的剖析。通過研究與戶外坐具設計相關的人因工程學設計原理,獲得符合人體尺度、人體功能與環境相融合的設計原則。并在這些設計原則指導下得出人性化、功能與美相結合的坐具,實現人-機-環境互動,并真正使人與環境及坐具完美結合。
關鍵詞:人因工程 坐具設計 人性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TG8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1-0102-02
引言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迅速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中國城鎮化率在2015年達到56.1%,經濟水平提高的同時對公眾場所活動的要求越來越頻繁。戶外坐具作為人們在戶外休閑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輔助設施,除了滿足人們的生理尺度和心理需求,還應滿足人們社會生活的需求。因此在裝飾和點綴景觀設計的同時,也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特色和風采。坐具尺度的探析對交流、休息的戶外坐具更好地發揮作用,對實現大眾的休閑需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人因工程學與坐具設計
人因工程學一般指通過生理學、心理學以及其他學科的手段研究工作環境設計和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為生產和生活創造安全舒適的環境。隨著人們休閑時間逐漸增加,在戶外活動時,人們需要休憩,作為停留節點的戶外公共座椅為人們提供了方便。戶外公共座椅作為城市景觀的一個元素,起著城市家具的用途。因此對戶外坐具舒適度的設計要求很高,人因工程學的基本原理為分析舒適度的關鍵因素提供了指導。現有的公共環境座椅在設計上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沒有把以人為本的原則融入到設計的每個細節中。日本著名的小原二郎提出,好的坐具必須具有三個要素:1,合適的尺寸;2,人體壓分布和舒適度的問題;3,姿勢和疲勞的問題。部分戶外座椅設計不符合人體尺度,導致人們使用坐具時,坐姿不當,容易使游客脊椎變形,產生腰背疼痛等不適癥狀。
二、公園坐具尺度認知
(一)坐具尺度的認知誤區
通過大量研究和調查戶外坐具設計,發現戶外坐具設計上存在許多弊端,坐具設計者和生產者在認識上也存在不少錯誤的地方。通常,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體形和身高差異較大,研究發現北方人的平均身高要比南方人高。因此本文根據大多數人的坐姿和人體尺寸,總結出公園坐具各項設計指標的平均值,得出普遍適用的公園坐具設No適合人體功能的戶外座椅設計是適度的,因此,座椅的尺度的關系是設計者要研究的。坐高、坐深、坐面傾斜度、靠背高度等方面是影響人體疲勞的重要因素。坐高:36~52cm,坐高是影響坐姿和舒適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不人性化的坐高設計會導致人的大腿受到壓力,使人們產生不舒適的感覺。坐深:38-42cm,主要取決于人的使用情況,坐深對人體坐姿舒服也有很大的影響。坐面過深容易加劇肌肉活動的強度,因為背部缺少支撐點使人產生疲勞,因此坐面深度要適中。通常坐深的設計要小于人在入坐時大腿的水平長度,這樣可以保證小腿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不會產生不適感。坐面傾斜度:5°~8°,人在休息時,坐姿是向后倚靠,這樣可以使入座者腰椎有撐托,因此公園坐具通常設計為向后傾斜。靠背高度:35~65cm,靠背的作用就是使身體得到充分支撐,由于人坐于坐具上腰部肌肉強度最大,容易疲勞,時間久了會產生不舒適的感覺,所以設置靠背使人的腰椎獲得最合適的支撐面。這些數據是因為能夠更好地滿足人的行為特點,是人在使用過程中的最佳尺寸。公園坐具的尺度最重要的是選擇適于人的尺度,避免超出尺寸或過小的尺度。
(二)坐具尺度的反思
戶外坐具的人性化設計不僅要符合人因工程學,還要注入人文精神,體現人文關懷。這要求戶外坐具的設計注意細節的把握。例如金屬材料座椅,無論夏天和冬天使用,身體直接與金屬材料接觸會感到不適。人性化設計不再片面強調某部分人群需求,而是要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整體設計方向。公共坐具的目的是為了讓使用者在短暫的休息后盡快離開以方便其他使用者,但是在公園等地方的坐具需要借助人因工程學原理以提供舒適的座位。在步行街道的座椅的設計中,重視坐具的設計風格與街道景觀相互融合,形成豐富生動的城市空間和多姿多彩的人文環境。花壇、臺階的設計時嘗試與坐凳、靠椅相結合,這樣的設計既簡潔美觀又方便大眾。細節設計追求符合人體尺度,且布置的位置、方式也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如圖1)。這是現代戶外坐具的典型代表,造型簡單,木材和金屬作為主要材料,同時設計了合理的坐具尺度,得到廣泛使用。作為公共坐具的補充部分,圍繞樹或綠化邊緣而建成保護了樹木,為人們提供了遮陰避涼的休憩之所,給人和諧統一的感覺。如果座椅布置與靠背之間距離過大,不利于交流也會降低使用率。(如圖2)該座椅位于南昌八一公園,設計時注重了坐具的形式美與功能美,從而達到人心理上人性化的滿足感;注意了靠椅的傾斜角度,靠椅與踏椅之間的距離,從而使使用者享受最佳的休息坐姿,也凸顯了城市精神文化和塑造城市底蘊。
三、公園坐具尺度設計要點
(一)不同活動空間坐具尺度
坐具尺寸舒適性是指形態尺度,功能性與人體尺寸之間的關系。因此設計首先要符合人的行為習慣和生理需求,生理層次是空間設計最基本的功能。使用者在意的不僅僅是坐具,而是包括座椅和其他使用者在內的休息空間。坐具設計時,入座者之間的心理交流距離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心理尺度有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會距離以及公共距離,距離尺度要在個人距離與社會距離之間,不同活動空間圍合各種心理尺度空間滿足各種交流談話順利。設計人性化不僅體現在合理的尺度上,還體現在為兒童、老人等社會弱勢群體上。endprint
1.老年人空間坐具尺度
老年人坐具尺度研究主要結合人因工程和老年人生理、心理的變化考慮,基于安全性、舒適實用性原則,為老年人設計出符合多方面需求的坐具。(1)安全性與可靠性原則,主要從生理角度入手。老年人會有強烈的失落感,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結構發生了改變,身體圍度擴大行動不便以及運動機能敏銳性逐漸下降等因素,對坐具舒適性方面也要求更寬大的空間。市場上很多座椅靠背沒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尺寸比例,坐時腰椎周圍的肌肉與韌帶一直保持緊張狀態,時間久了容易導致腰椎周圍軟組織勞損。(2)舒適性原則,主要從心理角度入手。生理性舒適是基礎,心理性舒適是升華。退休后老年人日常活動和社交對象相對簡單,在為老年人提供休憩設施時要考慮他們的心理情感需求。坐具的局部可以設置扶手,以方便隨時坐下站起,有利于提升坐具舒適度和安全性。老年人性格保守有固有的思維方式,造型上不能太過于創新,適用于老人長久停留舒適的造型為主。這是一種為生活設計而設計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激發老年人的生活情趣,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2.兒童空間坐具尺度
戶外兒童坐具設計可以利用兒童心理特征,在滿足安全性基礎上盡量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激發孩子無限的創造能力。坐具細部設計豐富,可以提升趣味性,產生交互作用,增加坐具的教育意義。(如圖3)該坐具位于東灣國際濱江公園北側軸線上,坐具使用率高。該坐具凹凸變化的造型來豐富交流的空間,讓小朋友在使用中產生情感交流營造快樂氛圍。總結得到該類坐具特點如下:(1)、坐具形態獨特,讓人耳目一新,符合兒童心理認知能力。(2)、坐具尺度合理,1200~1800mm的坐深足夠滿足2~3人。(3)、處于公園時,設計適當合理可以增加人流滯留,增添藝術氣息。南昌市梅仙山莊是周邊市民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其中有發光的活字印刷坐具(如圖4),適合小朋友三五成群地休閑、玩游戲等互動活動。即提供了很好的坐具設計又裝飾了環境,增加了坐具的趣味性,給人一種宜人性的感覺。從設計尺寸和造型上適合多人使用,形成相對輕松的空間環境,增加交流和教育意義。
(二)坐具尺度與視覺關系規律
1.適宜的視角
坐具朝向與視野不同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心態。人在休憩時總是習慣面向人群密集的活動地方,座椅一般面向自然風景背靠大樹、墻體等支撐為自己提供最佳視點,在自己周圍形成可防范的空間。公園人流量較大,一般情況下座椅位置安排要考慮人們與社會活動的關系。座椅位置設置不恰當導致使用者敬而遠之,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無人問津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研究表明能很好地觀賞周圍活動的座椅遠比很難觀賞到風景座椅的使用率高,因此,座椅設施要為人提供很好的景觀點,滿足人欣賞風景的需求。戶外坐具的設計滿足人們行為心理需求,能夠激發戶外空間的活力。
2.合適的比例
在幾乎所有的設計類型中,最基本的技術因素和形式原則便是尺度和比例。戶外坐具尺度影響用戶體驗,一些缺乏設計、體量較大的坐具會顯得呆板,在考慮人體各部位的尺寸外還應在視域以及活動范圍等進行詳細的考慮。公共座椅的設計需要考慮坐具造型設計比例是否和諧,坐具自身各個造型元素之間是否和諧,各個坐具本身位置關系是否和諧。尺度是一種設計語言,物理反映的規模量與視覺刺激引起的心理量之間的關系。總之,人、環境與坐具的和諧統一是坐具設計的最高境界。
結論
文章依托人因工程學及環境心理學基本原理,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分析人、坐具、自然環境的關系,提出公園坐具的設計策略:第一,分析了影響戶外坐具設計主要的因素,包括使用者的坐姿、行為習慣與心理需求。第二,提出符合人因坐具設計原則包括人性化與環境相協調原則。第三,提出坐具設計的策略包括不同活動空間的坐具尺度坐具、坐具尺度與視覺關系的規律。本文從小處著手探索了戶外坐具的設計以及使用者的休憩行為,戶外坐具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合理考慮尺度和自然環境融合的坐具設計可以營造人性化的空間,為城市休閑坐具設計提供理論依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