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
摘要:通過對中外住宅小區兒童活動空間的對比,來分析中國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不足,中國在兒童活動空間設計上缺乏的是系統的設計方法與研究。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 兒童活動空間 中外比較 設計的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1-0152-02
引言
兒童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我們對兒童的關注也就是對國家未來的關注。兒童是居住區綠地的最主要使用者
。目前,國內外關于各種兒童游戲空間的研究與設計非常多,無論是設計者還是設計師,對游樂場和大型綜合兒童公園都投入了極高的熱情和興趣,但卻忽視了兒童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居住區內的兒童游戲活動空間的建設,所以目前專門針對居住區內的兒童活動空間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一、兒童活動空間的介紹
(一)兒童活動空間的分類
居住區兒童活動空間分為3類:第一級為學齡前兒童活動空間,供2-5歲兒童使用,服務半徑不超過100m,多安排在居住建筑的宅前屋后或組團綠地內,場地規模100-200m2;第二級為學齡兒童活動空間,主要服務對象為6-12歲的學齡兒童,服務半徑不宜超過300m,安排在小區級綠地中,用地規模500-1000m2;第三級為12歲以上的青少年活動場地,可與居住區的公共活動中心、體育運動場地結合布置,一般安排在居住區級綠地中。
(2)游戲設施和器械
學齡前兒童活動空間的設施宜選用簡單的、尺度較小的種類,如蹺蹺板、滑梯、秋千、搖椅等。每個游戲場內的設施最好不要多于4種。游戲設施、器械之間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很重要,防止兒童發生磕碰。塑膠地面是最好的選擇,也可以選擇沙坑或者草坪。游戲設施和器械可以選擇專業廠家生產的成品,也可根據環境專門設計。一般有塑料、鋼、尼龍、玻璃鋼、木材等材質可以選擇,其中鋼質的器械夏天熱、冬天涼,不宜選用。在游戲設施的色彩上,應體現出活潑的色彩,但又不能過于鮮艷。色彩可以運用對比色吸引兒童興趣,但要減少純色對比,在色彩的純度上要注意協調搭配。
二、西方發達國家兒童活動空間發展史
首先,因為中國的設計發展與研究起步較西方發達國家晚,所以在分析中國住宅小區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之前,先來分析一下西方發達國家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發展脈絡。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現代意義的兒童活動空間最早出現在工業革命以后。因為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人們才開始意識到改善生活環境的重要性。這就推動了兒童活動空間的設計與發展。
在美國的兒童活動空間產生的初期,兒童活動空間主要是與學校相互聯系,由學校來建設和管理。這些活動空間一般規模較小,采用沙地和一些簡單的游戲設施,如蹺蹺板、秋千等。
之后城市公園開始在美國興起,兒童活動空間變得更加寬闊。此時,兒童活動空間開始加入了景觀設計的元素。但布局還比較簡單,一般場地中間是箱式空間或亭子,周圍是樹木和草坪,可以滿足兒童的足球、羽毛球等一些中型集體活動。同時再配以一些兒童活動機械設施。
到20世紀中葉,城市公園的發展與擴撒,逐漸形成了固定的設計模式。通常包括攀登架、秋千、滑梯、蹺蹺板、旋轉木馬等。雖然兒童活動空間的普及,使每個兒童可以進行必要的身體活動,但是這樣的活動空間的設計形式單一,并不能持續地吸引兒童的興趣。
20世紀下半葉,美國商人開始看到兒童游戲設施與場地的市場,兒童活動空間從原來的學校管理和國家公園開始像商業游樂場發展。市場的競爭機制,使兒童游樂設施的種類以及造型變得豐富多樣。兒童游戲空間設計也得到了商業的推動,有了更大的發展。兒童活動空間發展出了新的模式,兒童的活動在一個通道中,通過攀爬,滑下,鉆洞等一系列活動從起點到達終點。同時,冒險性游戲空間也發展起來。主要形式是采用模仿自然花園和應用廢棄材料建造的形式。用籬笆圍城活動空間的范圍。場地上放置一些廢舊的工業設備,在小木屋中放一些小型活動工具。這些活動空間由專職人員組織兒童進行活動,讓兒童做一些種植、挖洞、爬樹、對堡壘等一些自然活動。可以以分組比賽的形式進行活動,這樣可以鍛煉兒童的合作交流能力。
20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的設計師開始關注兒童行為,以及兒童心理學的各方面研究。兒童活動游戲空間開始融入主題、科技、文化、教育等內容,來滿足兒童成長的需求(圖1)。
三、中國住宅小區的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現狀
針對國內住宅小區的兒童活動空間的調研,以沈陽為例。沈陽為中國的二線城市,近些年來發展迅速,但城市發展仍不能與一線城市相比。所以此調研僅能代表國內二線普通城市的兒童活動空間的發展現狀。
首先先將沈陽的小區按不同時期分類,分為1990年以前的老小區、1990年到2000年的新小區、2000年以后出現的花園小區、最近開始流行的城市綜合體和別墅區。
199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在近年來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完成后,小區基本擁有了活動空間,但并沒有專門針對兒童的活動空間。活動器械為鐵質材質,外面刷漆。由于老舊小區結構原因,活動空間與機械分布比較分散,沒有大面積的集中活動場地(如圖2)。
1990年到2000年的新小區,一般擁有規劃好的戶外活動空間,但也沒有專門針對兒童的活動空間。在活動器械上,由于面積較老舊小區大,樣式會更加豐富一些。通常有乒乓球桌、象棋桌、單雙杠等。通常擁有一片集中的活動場地,夜間會提供照明。
2000年以后的花園小區,一般有規劃合理的多個活動空間。一般擁有專門的兒童活動空間。兒童活動空間的器械有滑梯、蹺蹺板、秋千等。較2000年以前的小區的各年齡混合的活動空間,活動器械更加適合兒童游戲。其材質為鐵和塑料。周圍配以座椅,供家長陪同時休息(如圖3)。endprint
近些年開始在市內大規模興建城市綜合體。城市綜合體的特點就是配套一體化,通常擁有室內公園,主題公園等各種豐富多樣的兒童活動空間。在這樣的公園內常舉辦一些兒童活動,例如寶寶爬大賽,投籃大賽等。兒童活動空間也得到了年齡的細分。2到4歲的兒童會配一些搖晃車、小型滑梯等。4到8歲的兒童配一些大型滑梯,險橋,障礙橋、海洋球、蹦床等。8到15歲的兒童則配有滑冰場、游泳池、各種球類場地、主題公園、冒險島等(如圖4)。
同時期,由于沈陽的3環的規劃與建設,沈陽在市郊形成了幾個別墅區。別墅區的兒童活動空間,則融入了景觀美學。其設計更加貼近自然,將兒童活動設施融入景觀之中,例如假山,草坪,雕塑,小溪中加入木樁、獨木橋、木質蹺蹺板等。
四、中國與外國的住宅兒童活動空間對比
經過對不同年代的小區進行調研,可以看出國內二線城市的兒童活動空間的現狀。2000年以前的老小區基本沒有獨立的兒童活動空間,只有混合的活動空間。兒童活動設施停留在美國二十世紀中葉的狀態,設計水平與西方同時期落后了50年。2000年以后的花園小區基本擁有了兒童活動空間,其設計基本和美國20世紀下半葉相似,設計水平與西方同時期落后了20年。近幾年國家對城市規劃的重視,城市的建設受西方城市規劃理論的影響,城市形態也在向西方城市形態接近。對兒童活動空間的規劃也得到了重視,兒童活動空間的設計也基本達到了西方的設計標準。
中國的一線城市,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化更早的城市,住宅小區的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發展會好于剛剛開發的二線城市。
但是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和郊區或農村,可以說基本沒有專門設計的兒童活動空間。而美國顯然在兒童活動空間的分布更合理平均。在美國基本不論在郊區還是城市,每隔一段距離都會設有兒童活動區域。
中國的城市化較西方起步晚。一些老舊的小區雖然在翻新,但由于沒有預先規劃,沒有適當的場地,想要設計出現代的兒童活動空間,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放置一些傳統的活動器械。這些機械,易掉漆,易損壞,卻不易修理,安全性差,不能適用各年齡兒童是最大的缺點。另外一個問題是兒童活動空間分布不均。這是國家城鄉發展不平衡所致。相比美國,中國的兒童活動空間有很多問題,但這并不是設計的落后,是城市發展的落后。在中國新建的住宅小區的兒童活動空間設計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設計相差不多。落后的是在對兒童心理學和兒童人機工程學的研究上和西方比較略微不足。兒童活動空間的設計功能、景觀、樣式雖然和西方發達國家接近,但中國僅僅是處于模仿階段,并沒有找到科學的設計方法去設計適合中國城市形態、居住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現代的兒童活動空間。
五、中國住宅小區兒童活動空間的設計發展方向
中國有句古話叫“見賢而思齊”。多與西方發達國家對比,找到自己的缺點,然后改進完善自己,使其與之平齊。正是這種思想使中國的設計飛速發展。但在學習西方的同時,我們也要結合自己的條件與現狀,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設計。像西方用廢舊工業材料制成的冒險式兒童游樂空間,有易維修,接近自然,活動自由等優點,但并不適合在人口密集的中國城市建設。中國要學習西方的是設計的思維與方法,而不是設計樣式一些表面的東西。如何在中國的兒童游樂空間設計中體現出科學性,還需要結合中國的特點去思考。例如結合蘇州園林的景觀設計體現中國的園林美學,而不是西方的工業美學。結合中國兒童的教育方式,注重節儉,友善,團結的傳統美德的培養,而不一定只把西方注重的人際交往,智力開發等因素融入游戲當中。結合中國的建筑尺度,設計可以搭配中國住宅建筑的兒童活動空間。我們需要追趕西方的是設計的科學性,而不是追趕設計的樣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