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琪
摘 要:社會的不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農業的更好發展,由于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對農業生產中壟溝施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關人員將如何提高壟溝肥料的利用率作為玉米種植的重點任務。本文將對玉米種植中壟溝施肥技術進行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農業生產;玉米種植;施肥;壟溝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025
通化市地處我國吉林省的南部,是吉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屬于中溫帶氣候。玉米是我國農業生產中的主栽作物,吉林通化常年的玉米種植面積最小為48.5萬hm2,肥料的利用率是相關人員在玉米種植中最為重視的問題,因為肥料的利用率對玉米產量的影響非常大。在相關人員的不斷努力下,壟溝施肥的技術在吉林通化玉米種植中發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在玉米種植中壟溝施肥的技術分析
1.1壟溝施肥的技術主要采用的是機械生產和人工技術相結合方式
相關人員在每年5月中旬整地,并在整地工作進行前要先在原壟溝的豁溝內進行施肥。施肥的標準為:每667m2田地施尿素8kg,地施43%,磷酸二銨16kg,地施54%,氯化鉀6kg,地施45%。并在施肥過程中采用分層施肥法,施肥的深度控制在13~16cm,從而使起龔鎮壓進入播種狀態。
1.2 施肥方法
通常情況下每667m2田地尿素的施肥量為15kg,追肥的深度是8~12cm,其中追肥后覆蓋土層的厚度為6cm。在施肥的過程中使用配套的施肥裝置,并用單體式的播種機邊封壟邊在壟溝內進行施肥。追肥時期要選擇在玉米拔節的時期,也就是在玉米起壟時進行施肥,并采用起壟、施肥同步進行的方式。壟溝施肥的技術適用在各種田地類型的玉米種植中,尤其是種植玉米密度較大的田地最適合這種技術。采用壟溝施肥種植后,需要在壟溝的2側進行施肥,相關人員還要注意,隔1壟然后在壟溝的2側進行施肥,玉米田地的施肥量為每667m2田地施38%,并需要施復合肥25kg。
1.3 壟溝施肥配套技術的相關分析
1.3.1 使用優良的玉米種
種植戶在選用玉米品種的環節,需要確保玉米種子的純度最小為97%,凈度可以為99%,發芽率最少是96%,含水率為20%,例如可以選用種衣劑對玉米種的黑穗病進行提前預防,必須要按照標準的比例進行種衣劑的配比。
1.3.2 整地
有關人員在精細整地過程中,需要采用雙軸的整地機,從而完成耕地、施肥、起壟等連續操作,為了確保玉米后期的長勢好,一定要保證土碎地平,田地土壤內無殘雜物的存在,將耕暄的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
1.3.3 玉米播種環節
在土壤的耕層達到穩定,并在10℃的情況下進行播種,采用精量播種的方式。施肥之后要及時進行濾水,并做深層覆蓋,有效防止燒種現象的出現。
1.3.4 保障種植密度的合理性
有關人員根據玉米品種的主要特征,并結合播種的方式,合理選擇玉米種植的密度。
1.3.5 追肥過程
追肥時間要選擇在當玉米進行大喇叭口的時候進行。
1.3.6 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為了減少玉米病蟲害,有關人員可以使用殺蟲靈、BT乳劑等農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玉米病蟲害主要是指斑病,可以在玉米抽穗之前對存在病蟲害現象的玉米采用55%殺菌靈和滅菌噴霧進行防治,從而有效減少了病蟲害給玉米帶來的危害。
1.3.7 玉米收獲
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促熟降水,需要在玉米成熟的中期對玉米穗做扒皮晾曬工作,從而提高玉米籽的成熟率,降低含水量、提升玉米的品質。
2 對壟溝施肥技術優勢的相關分析
壟溝施肥的技術是通過改變傳統的施肥方式,并通過采用壟體分層施肥的方法,更好地滿足了玉米在生長關鍵時期養分的基本要求。將傳統的壟臺撒施方式轉變為配套裝置追肥,從而實現了壟溝和追肥任務的同步進行,相關人員經過實踐證明了:壟溝施肥和傳統的人工刨坑施肥比起來,其產量提升了9.6%。目前采用壟溝施肥方法有效減少了相關人員在玉米田地操作的次數,使得施肥更為省力、省時,而且追肥速度明顯提高了40%,有效節約了人力、物力等資源,確保了玉米的質量。機械式的壟溝方式在播種機種箱還有肥料箱里都裝上化肥,并及時安裝好相關裝置,只需要將肥料的使用量調整好就可以進行追肥作業了,這種方式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并且在提高田地土壤保肥性能時還能有效防止化肥揮發。
3 結語
吉林通化市采用壟溝施肥的技術是傳統施肥技術的重大突破,通過采用壟溝施肥的方式不僅有效節約了人力和物力,還在避免肥料揮發的基礎上,有效地提高了玉米產量。
參考文獻
[1]劉紅霞,王靜.關于玉米壟溝深追肥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 2012,32(8):131.
[2]郭世軍,林濟發,宋喜軍.玉米壟溝機械深施肥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3(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