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世雄
摘 要:隨著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的農業技術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健康。油菜作為綠葉菜的一種,近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那么如何進行相關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至于種植出上品的油菜,則成為了有關專家學者爭相探討的問題。本文立足于油菜種植的實際,對油菜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給出針對性意見。
關鍵詞:油菜;病蟲害;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565.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026
油菜,又名油白菜、苦菜等,是一種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在農業學上來說,將種子含油的多種植物統稱為油菜。我國目前對于油菜的主要栽培品種大概有3種,分別是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以及甘藍型油菜。油菜原產于我國,由于其多生長在空氣較為濕潤的地方,所以現如今其主要分布在我國安徽、河南、四川等南方地帶。對于油菜來說,它的實用性很強,不僅僅是菜本身可以食用,在油菜花含苞待放時也是可以食用的;在油菜花盛開的時候整片油菜田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油菜花凋謝之后,油菜籽還可以用來榨油,就是人們常吃的菜籽油。
1 主要病害及防治技術
春茬露地油菜較為容易發生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以及黑腐病等。在進行油菜的病害防治過程中,應及時摘除老葉、病葉,對于病葉超過10%的油菜可以使用農藥進行防治。
1.1 主要病害
1.1.1 菌核病
油菜的菌核病主要表現為害莖稈。病初表現為莖上產生淡褐色、略凹陷的病斑,后慢慢變成灰白,如果病發時濕度較大,則病處還易變軟腐爛,表面還會生長出白色的病菌菌體絲。菌核病較為嚴重時,會使病莖全部腐爛,而中髓消失,形成空腔,并且空腔之中還會產生像老鼠屎一樣的菌核,少數時候這種菌核也會長到莖的表面。
菌核病的主要發生時間為油菜的開花期,并且如果沒有有效的防治,則會一直為害至成熟期,造成油菜早枯、減少產量。
1.1.2 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發生在油菜的生育期,可以引起葉片枯死、花序畸形,直至最后葉片不能結實或結實不良,導致菜籽的產量及質量明顯下降。
霜霉病主要表現為害葉片、莖、花和莢果。其主要癥狀表現為葉片正面出現淡黃色病斑,呈多角形,且葉片背部也會產生白色的霜狀霉。
1.1.3 花葉病
花葉病顧名思義,是油菜葉片上產生淡綠、淡黃相間的花斑癥狀。該病的主要特點是在染病后,在油菜的嫩葉上會產生明脈癥狀,全部或者一部分葉片上的葉脈呈現出淡黃色,并且對光看時較為透明,隨后就會產生上面說到的花葉癥狀。緊接著,就會有少數葉片畸形,不實粒增多。嚴重時,甚至全株畸形,莖上產生水漬以及褐色枯死條斑,直至最后早期枯死。
1.1.4 萎縮不實
油菜萎縮不實主要是甘藍型油菜由于缺硼而導致的,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非侵染性病害。缺硼嚴重時,無論是苗期或者抽薹期均可導致油菜發病,直至其萎縮死亡。中輕度缺硼時,植株在花期出現癥狀,莢果不實[1]。
其癥狀特點是植株根系發育不良,表皮變褐,有的根部腫大;葉片變暗綠色,葉形變小,葉質增厚,甚至凹凸皺縮,后變紫色和藍紫色,葉脈褪綠變黃;生長點和花序頂端過早褪綠發白,萎縮干枯;莢果停止發育,結實少或不結實,莢果和莖部表皮也變紫色或藍紫色,或紫藍色的條斑。
1.2 防治技術
油菜主要病害的防治工作可以主要分為5點來進行,即:種子的選擇與處理,在種子的選擇上需選擇良好的抗病種,并且可以通過篩選、溜選等方式清除混在種子里的核菌;合理輪作,通過與禾本科植物(小麥、大麥等)進行隔年種植,便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發生的概率;苗期蚜蟲的治理,油菜的主要傳病媒介就是蚜蟲,而針對蚜蟲的治理方法為在667m2的土地上使用20g的50%的抗蚜威或者20mL48%的樂斯本乳油,將這2種其中的1種兌入50kg的水中進行噴霧治理;加強栽培管理,在油菜的栽培過程中,可以通過苗床的選擇、菌源的清除、科學的施肥、合理的種植間距以及適當硼的添加幾個方面進行油菜病害的有效防治;農藥的合理使用,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所選擇的化學藥劑一定要保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特點,主要的施藥時間為病發初期[2]。
2 主要蟲害防治技術
油菜的主要蟲害有蚜蟲以及潛葉蠅等,針對這些蟲害可以使用的防治方法多為化學藥物。但是在方式蚜蟲時還可以在田間設置小黃板,從而誘殺蚜蟲,還可以引入蚜繭蜂、食蚜蠅等生物方法進行防治。
3 結論
為了能保證油菜良好的生長,供應上市場的需求,針對其所產生的病蟲害應該采用科學、有效、無污染的防治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擴大油菜的市場空間,從而使種植者們能夠收獲更為可觀的利潤。
參考文獻
[1]丁廣大,王改麗,葉祥盛,等.甘藍型油菜氮高效的生理與分子遺傳基礎研究進展[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7(2):130-139.
[2]張宏軍,張佳,劉學,等.我國油菜田農藥的登記及應用概況[J].湖北農業科學,2008(7):846-8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