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摘 要:本文分析了貢山縣普拉底鄉草果栽培現狀與未來,探討了大力栽培草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草果;栽培現狀;對策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S56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059
草果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在植物學上屬姜科豆蔻屬,生長于海拔1200~2000m,年均溫17~19℃,年均降雨量1000~1600mm,相對濕度80%~85%的闊葉林中。因其生長環境要求特殊,適合栽培的區域較少。我國栽培草果有悠久歷史,根據《開化府志》記載:草果由瑤族同胞從越南引種于滇南和滇東南地區,已有300~400a歷史,目前只有云南、廣西、貴州等3省部分地區,以及越南、老撾北部的部分地區種植[唐德英,冷日丹]。云南省草果主要產于滇南的一些城市,包括著名的西雙版納、德宏、保山、紅河、文山、怒江、普洱、臨滄等州(市),其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90%以上。草果果實香味濃郁,味幸、微苦,辣香味十足,長期被當作調味料,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草藥,應用極廣。不過因為種植技術和條件差、加上環境因素、以及對自然災害缺乏抵抗力,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種植面積難以擴大,產量不足,產品在市場上也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缺口很大。
普拉底鄉境內河谷眾多,具有氣候濕潤、日照時間較少和土壤肥沃等獨天德厚的自然氣候條件,極其適宜種植草果。20世紀70年代,普拉底鄉境內就有群眾零星種植草果,且出產的草果香含量達到0.83,是其他地方草果香含量的一倍。到2004年全鄉種植草果200100m2;2005年普拉底鄉以國家實施的“興邊富民工程”為契機,提出了建設6670000m2草果基地目標,到目前全鄉種植草果5000萬m2[1]。
1 普拉底鄉草果栽培現狀(產量及面積)
普拉底鄉以農業為主,主產草果、玉米、洋芋、油菜等,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大部分土地在40~50°的沿江陡坡地上,加上耕作技術粗放,單位面積產量很低。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已形成草果產業為龍頭、畜牧業、林果及林下產業為輔的結構模式[2]。
2010年后,鄉政府對草果種植十分重視,積極進行申請,得到農業部門的有力支持,每年發放了大量種苗,農技部門也在技術上給予了大量的幫扶,快速擴大了種植面積[3]。當前,全鄉6個村都在種植草果,到2016年底,種植戶達到1900戶,每戶種植面積在6670m2以上,最多的高達100050m2,總種植面積也達 超過5000萬m2,其中有 3000萬m2已掛果,一年能產1200t以上的鮮草果,創造利潤達 150萬元以上,在普拉底鄉農業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4]。現在草果栽培在全鄉已形成了一種產業,規模很大,并成立了專業的種植合作社,技術實力也進一步增強,正向著無公害的高效種植模式邁進。草果產業成為普拉底鄉廣大農民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
2 普拉底鄉草果栽培與主要作物栽培的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1可知,從投入數據分析基本相似(0.05:0.06:0.02:0.06),
只有油菜投入金額相對較少;從產出數據分析:草果產出的金額最大,比其他農作物產出數據翻4倍(0.1:0.08:0.06:0.4),雖然影響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降雨量大(年平均降雨量達1975.8mm),導致農作物產量明顯降低,相反種植草果相對適宜濕潤氣候;從各項投入和產出對比(1:2,1:2.5,1:4,1:67)數據分析:明顯看出草果產出的金額最大,翻67倍的產出金額;從經濟收入分析(0.05:0.09:0.06:0.34):草果純收入0.34萬元/667m2(掛果后一般產量達300多kg/667m2,市場價格12.6元/kg)。種草果的經濟收入高于其他農作物的經濟收入,況且在林下種植,不占用耕地面積,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閑地,加之草果進入掛果期后田間管理方便,年內中耕除草和施肥只需2次,減少了勞力財力,從而大大減少種植成本,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
怒江即將開發花谷風景區,沿怒江公路兩邊50m地塊全覆蓋種植花草,這樣會使耕地面積大大減少,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進一步限制農民糧食生產,因此,要把農民群眾得到增收致富,摘“脫貧帽”,必須抓好林下草果產業不放松才能實現健康、快速、穩定發展經濟。
3 普拉底鄉草果栽培的有利條件
3.1 有利的氣候條件
普拉底鄉位于怒江江畔,貢山縣南端,和縣城只有22km的距離,東邊與迪慶州、維西縣接壤,南邊則靠近福貢縣,西邊是緬甸,北邊屬于同縣的茨開鎮。正是因為地理位置優越,所以一向被稱為“貢山南大門”。普拉底鄉幾乎全部是山坡地,耕地面積稀少。不過,高山峽谷卻擁在著大面積的森林資源。而且,因為地理環境優越,境內日照時間為1504.4h,年平均降雨量1975.8mm,年平均氣溫14.6℃,無霜期長228d,加之河谷眾多,植被繁茂,十分適合草果生長[5]。
3.2 有種植基礎
20世紀70年代,普拉底鄉境內就有群眾零星種植草果的歷史,但因為價格和銷路問題直到2004年也沒有發展成規模,甚至瀕臨滅絕[6]。
3.3 品質優良
相關部門的檢驗結果顯示,普拉底鄉所種植的草果,香料含量比普通草果高2倍,達到0.83。
4 普拉底鄉當前草果栽培存在的問題分析
4.1 栽培管理技術較差
草果在全國種植面積和地區很少,沒有太多技術和經驗可供借鑒,有些栽培資料也比較難找。所以在草果的整個栽培過程中都沒有成熟的技術體系來指導,包括整地、育苗、種植、災害防治、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各個階段。尤其是育苗技術更是難題,使得大面積種植成了難題,所以,怎樣提高栽培管理技術,是今后農業技術推廣中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endprint
4.2 草果座果率低
草果花粉的生存能力較弱,不耐低濕環境,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落花落果的現象很嚴重,產量低。開花早的花序由于處于旱季,落花率最高,大多在85%~95%,有的為100%。一般情況下,濕季落花率在40%~60%,落果率為l5%~20%。因此,如何提高草果的座果率,將是經后農技推廣工作中重點探討的課題之一。
4.3 對于自然災害的抗御能力較弱,面積不能保持穩定
因為箱凍、旱災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使得草果成活率不足,年年都要進行補種,擴大種植面積變得很困難。
4.4 采收期不合理
草果采收因海拔而異,一般在11月份果實成熟后可收獲,但因偷盜現象嚴重,或市場價格較好等因素,致使農民提前在8月底—10月采收,采收季節的不合理,大大影響了草果的質量。
4.5 產品加工技術較落后
農戶在采摘了鮮果后,因為缺乏干果加工技術,大都直接銷售,收入不高,達不到好的經濟收益。
4.6 種植成本過高
草果一般要種植在山腰或者山溝的森林里,交通閉塞,難以按照科學方法來管理,施肥更是困難重重,增加了農戶的種植成本。
5 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5.1 做好技術研發和培訓
普拉底鄉政府經每年投入一定的科研經費,供主管部門組織人力物力進行研究,支持草果栽培技術的研發,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適宜普拉底鄉的草果栽培技術體系。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加強對種植地區的的技術服務。不僅要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還要培訓出一批訓練有素,知識豐富的管理和科研人員,從而使技術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幫助農民在田間地頭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
5.2 提高座果率
花期進行人工授粉、放蜂或嘗試噴施赤霉素、萘乙酸、吲哚乙酸、2,4-D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和硼酸鈉(硼砂)、硼酸、稀土、硫酸鋅等微量元素,促進花粉萌發和花粉管伸長,促進受精,或能刺激單性結實,以提高坐果率。
5.3 提高幼苗成活率
滴灌和人工增溫技術應大量推廣使用,使幼苗成活率有效提高。
5.4 合理采收
根據海拔和氣候條件,從而確定果實的最佳采摘期,使經濟效益最大化。
5.5 加大政府投入
建議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在種植面積較大的區域鋪設馬路,為農戶們種植草果提供方便,提高他們的經濟收入。
6 結語
本文就貢山縣普拉底鄉草果栽培的地理、氣候條件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栽培所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草果栽培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促進鄉鎮經濟的發展,相關人員和結構應該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促進栽培技術的提升和推廣,促進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祝林華.普拉底的草果之戀[J].致富天地,2014.
[2]付雪暉.怒江小草果變成“金疙瘩”[J].農村實用技術,2010.
[3]陳貴剛.看好市場、選準產業、狠抓草果基地建設——貢山縣種植草果情況調查與思考[J].云南農村經濟,2006.
[4]木愛英.淺談貢山縣草果病蟲害防治[J].農家科技旬刊,2015.
[5]冷日丹.草果栽培草果栽培[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6:3-4.
[6]唐德英,馬潔,里二,等.我國草果栽培技術研究慨況[J]. 亞太傳統醫藥,2009,5(7):157-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