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莉
摘要: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構建主義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景的創建。以幫助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高校計算機課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學習目的,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起著十分重要作用。明確任務,科學引導,提高教學實效。本文以計算機專業中軟件建模技術的教學為例對此方法進行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計算機專業;教育
一、什么是任務驅動教學法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出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并找出哪些是已學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學生在努力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而不是簡單的給出任務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與分析、學會協調與合作、學會總結與反思。高等教育是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職業素質和創新能力。
以計算機專業《軟件建模技術》課程教學為例,本課程以培養學生學會分析,熟練掌握軟件開發相關的各項建模技術的應用能力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擺脫“滿堂灌”、“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方法,根據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應實現的能力目標制定任務,并將所要學習的建模知識隱含在任務之中,以任務為主線。教師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的組織安排到最后答疑解惑、歸納總結,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從接受任務、分析任務、接受學習、完成任務到分析得失、提出困惑,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學生在任務中有目的的學習建模語言的相關知識,培養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科學合理設計“任務”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任務”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將決定這節課學生是主動的去學習還是被動的去學習。在設計“任務”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任務的提出要有綜合性,它應該把學過的知識和即將要學的知識綜合進去,這樣學生既學到了新知識又復習了舊知識,同時還學會了綜合運用新舊知識;其次要有實踐性,任務必須能夠通過實踐來完成,應盡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論化任務出現;然后要有吸引力,興趣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最后要有創新性,我們在設計任務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留給學生一定的創新空間,這樣才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傊?,提出的任務要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融合教學內容于開放平等的教學環境中,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去獲取知識,去運用知識。
例如在學習“用例圖”時,要求每一位學生分析并完成圖書管理系統的總體和局部用例圖的任務。此任務中隱含著幾個知識點:⑴參與者;⑵用例;⑶用例圖;⑷用例之間的關系;(5)數據流圖;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實例,在完成這個任務過程中,要求學生回顧借閱圖書的過程,甚至課后還需要到圖書館查證實際生活生產中圖書的管理工作。其中對現在的系統實施需求分析,實現數據流圖是對舊知識的回顧;而分析用例圖的各組成部分,則是新知識;運用專業的繪圖軟件實現用例圖則是學習的一個新方向。在計算機上完成任務就具有實踐性。還可以讓學生改進或設計一個符合新技術新觀點的管理系統以體現創新性。
三、“任務驅動教學”的實施環節
任務提出以后,當然需要實施,實施的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環節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習慣來決定。在教學中的教學流程大體上是這樣的:
(1)創設情景。使學習能在一種與本節課教學內容一致的情景中發生。在上面的例子中,老師課前多準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圖書館工作流程的圖片與視頻,在提出任務之前通過多媒體演示給學生看,制造一種與學習內容相符的學習氛圍。
(2)提出任務。在上述情境下,導入課前設計好的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臨一個需要立即去思考和學習的問題)。
(3)自主學習。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要達到這個效果所必須掌握的新知識點,而這個新知識點正是學生本次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同時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等)。
(4)課堂教學。本次設計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的知識點有:用例圖,參與者,用例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等。通過前一個階段的自主學習過程,學生對這些知識點已有了解,但不全面深刻。在此基礎上,教師對以上知識點加以分析和總結,為學生答疑,以助學生掌握知識點。
(5)完成任務?;氐秸n堂之初所提出的問題,根據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如本例中的解決方案如下:(1)確定系統的參與者;(2)分析并確定系統的用例;(3)分析參與者、用例及相互之間的關系;(4)運用專業繪圖工具繪制用例圖。學生據此解決方案,以及前期的準備工作中獲取的信息自主完成任務。
(6)學生小結,反思成敗。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如實記錄存在和發現的問題,并通過本次任務的實施,總結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7)教師總結,效果講評。教師根據學生的記錄點評,針對問題作出解答,對學生完成的任務逐一評價,以達到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習相應的知識或技能。
四、“任務驅動”教學的學習效果評價
學習效果評價包括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兩個方面。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往往比較客觀一些,對學習過程的評價標準相當地難以衡量。所以兩者必須相互結合,互有側重。我們特別應該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針對每次任務的實施,給予自己的評定,并在任務之后或本門課程學習之末附上簡短的自我評語或得分。評價是達成學習目標的主要手段,教師如何利用它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如何利用它來完成學習任務從而達成學習目標,都是相當重要的。
結束語:計算機專業課程大多數是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新興課程,上面僅以《軟件建模技術》課程教學為例,其他課程也都適用此方法。在計算機專業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教師在一個個典型“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計算機應用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江文主編.UML軟件建模技術.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年1月
[2]刁成嘉主編.UML系統建模與分析設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