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濤
初秋的季節,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馮營鄉李寨村的產業扶貧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廠全力開工,一袋袋的雜糧在經過分類、選品、真空包裝、裝箱等工序后,被迅速發往全國各地。在此工作的20多名工人,都是李寨村貧困戶,他們在村支部書記李士強的帶領下,正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擺脫貧困。
董事長成了村支書
李寨村黨支部書記李士強,還有另一個身份——河南億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蛟龍的志向在大海,駿馬的志向在草原,雄鷹的志向在藍天,而對于李士強這個企業家來說,他的志向在奉獻。他曾獲得多項殊榮,但最看重的還是“河南省最美村官”和“河南省十大慈善人物”兩項殊榮。
李士強說:“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這片土地養育了我,我就應該扎根在這片土地上,回報這片土地,因為沒有它就沒有我。”
李士強的家鄉沈丘縣馮營鄉李寨村在豫皖兩省三縣交界處,曾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偏僻、交通閉塞,全村702戶、3025人,耕地面積2996畝,人均不足1畝。2012年以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700元,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08戶、658人。
李士強16歲外出務工,如今事業有成。面對父老鄉親期盼脫貧的殷殷目光,他致富思源,主動辭去董事長的職位帶領鄉親全心干扶貧。
2012年12月,李士強被村民推選為村支部書記, 5年間他對李寨開始了“改造”,他先后通過捐贈、籌措、爭取各種幫扶資金用于李寨村脫貧,五年完成五十件實事逐漸補齊李寨村在脫貧攻堅中的短板。
如今的李寨村,基本實現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有勞動能力村民就業全覆蓋、貧困農戶收入全保障;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2700元增長到2016年底的8865元,2017年將有望突破1萬元。村子也成為 “萬企幫萬村”工程實施的典范、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河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今天的李寨村,已由昔日的貧困村變為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村、共建文明村。
產業帶動全村今年提前脫貧
由于傳統農業的種植習慣,加上李寨村地處偏僻、農業信息的閉塞,村民在種植上有很大的盲目性。長期以來,村民們的辛勤勞作,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多少的收入,家庭也長期陷入貧困。
如何讓家鄉的父老鄉親不再為豐收后農產品賣不上價、賣不出去而流淚嘆息?
李士強帶領村民成立了李寨黑土地電商平臺,為周邊的農戶和貧困戶增收服務。他個人拿出500萬元設立了幫扶專項資金做擔保,幫助商戶與農民抵御市場風險。李士強還帶領村民成立了“農產品品牌孵化園”,孵化了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
李廷仁家是因病致貧低保戶,此前曾向李士強說過自己養羊的想法。李士強幫他買了8只本地特色槐山羊。經過一年的喂養,李廷仁的羊圈里已經有近20只羊,當年就收入了2萬余元。
李廷仁表示,自己的身體雖然有病,但是還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尤其是趕上了國家扶貧的好政策,還有李書記這樣的好干部,為他帶來了致富的信心,他不會躺在床上靠國家幫扶,要靠自己的雙手脫貧。
為確保貧困戶的脫貧效果,李士強投資50萬元,成立了養羊合作社,為每一戶貧困戶提供了本地的特色槐山羊,通過一年的養殖,年均增收2000-3000元。
“靠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模式,在土里永遠刨不出金疙瘩!但是農村的發展還是要利用土地,調整種植結構,讓土地長出搖錢樹。這就得找到搖錢樹的種子。種子就是農戶種植觀念的轉變和生產關系的轉變。”李士強說。
2014年3月,作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李士強向大會提交了“加快土地流轉,提高農業種植效益”和“支持返鄉農民創業”的建議。
近些年,李寨村通過流轉承包土地建設種植基地,進行規模化種植,讓農民不僅獲得土地流轉收入,還通過返聘,以日工、月工等多種用工形式增加村民收入。截至目前,簽約流轉土地2365畝,帶動702家農戶,其中208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李士強實施“架起回鄉創業橋梁、提供創業優惠政策、優化回歸創業環境”三項措施,拿出資金500萬元免息借給返鄉創業的村民,讓他們在村里發展產業,帶動村里的貧困戶共同致富。先后吸引了村里26位打工能人、創業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村里支持他們辦起了李寨“富翔養殖合作社”,為20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無償發放羊苗;組建“亮劍種植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就業98人,為李寨村脫貧攻堅、奔小康之路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李寨農業發展公司打響了經營“千畝無公害紅薯”項目的硬仗。僅此一項,既能讓優質農作物規模化生產,又能使參與的農戶每年得到每畝1000元土地流轉費用,年底還能有2500元分紅。同時,農業發展公司聘用流轉土地的110多名村民參與勞動經營,村民實現人均增收3200元左右。此外,項目的收益還能反哺集體企業“唐三粉生產基地”,擴大產業范圍,成為李寨村增收的穩定支撐。
現在,李寨村56個良種育苗工場、60座日光溫室大棚、蔬菜大棚和30畝藕池在興業脫貧中發揮著更大的支撐作用。7個自然村702戶農民的種植結構得以優化調整。“李寨有機西瓜”、“馮營黑土地五谷”、“劉寨石榴”、“無公害蔬菜”、“李寨床上用品”等生態農業品牌通過村辦電商平臺銷往全國。
在這些產業帶動下,2014年脫貧63戶;2015年脫貧89戶;2016年脫貧27戶;今年最后剩下的29戶脫貧后,李寨村將提前1年完成村出列、戶脫貧的扶貧任務。特色產業的發展帶領全村人共同走上富裕路。
舊村換新顏
“原來天黑就回家,沒有啥娛樂,只能在家里睡覺、看電視。現在好了,村里安上了太陽能路燈、鋪上了水泥路、臭水溝建成了景觀帶,村部門前還建了小廣場,我們鄉下人也跳起了廣場舞。”村民李自德說。
李寨村老黨員劉廷修說:“李士強任村支書的這五年村里變化非常大,咱農民過去誰知道啥是天然氣,現在用上了;家家吃上自來水;老人有長壽金;全村安裝160個太陽能路燈,不再是太陽落山,整村漆黑一片;每年村小學每班都有10名同學可獲得獎學金……這些都是我們村的驕傲,讓我們有了希望、有了干勁。”endprint
五年的時間,一個個惠民工程在李寨村陸續建成。投資500萬元,讓村里的死水溝變成了清水河;投資280萬元,修建1100米的河道護堤和綠水廊橋,讓臭水坑變成了景觀道;投資560萬元,建設養老院,讓全村46位孤寡老人可以安享晚年;投資700萬元,建立天然氣站,讓村民享受到了使用燃氣的便利;投資450萬元,建成3000畝耕地電氣化澆灌工程,農民種糧不再靠天收。同時,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改建擴建了李寨小學,學校的教育質量由倒數第一躍居全縣先進;省道、縣道、村道,8650米硬化路通到了每一戶家門口,為村民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健身文化廣場,為村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五年來,沒有用一分錢的銀行貸款,沒有讓農民掏一分錢,李士強捐贈、籌集、爭取各種資金9126萬元,建設了李寨農產品集配中心、物流班線、淘寶電商。綠水廊橋,魅力鄉村風姿初展,美麗鄉村采摘長廊、休閑健身廣場、硬化綠化了古寨河道,成了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成了留得住鄉愁的有力印跡。
李寨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說在嘴上:村子美了,日子好了,村里的小伙子好娶媳婦了!
“美好村民”引領道德風尚
一個好人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故事就是一種力量。感人事跡、好人精神滋潤著人們的心靈,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正能量的熏陶,在建設新李寨的征程中,李寨村逐漸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2016年,李寨村在李士強的倡導下啟動了“建設美麗鄉村爭做美好村民”的活動。利用評選活動,轉變村民落后思想,從根本上挖掉窮根。
通過全村投票,評選出25名最美黨員、最美村民、最美家庭、最美好媳婦、最美創業者、最美教師、最美少年。
這中間有卸任后依然為村里奔波,發揮老黨員余熱的老村支書劉廷修;有30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公公和婆婆的好媳婦赫桂英;有回鄉創業帶動貧困戶共同致富的幫扶模范李寧;對待學生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的最美教師李峰;興趣廣泛、品學兼優、每年都是三好學生的最美少年劉藝軒。
李士強表示,如果大家都將身邊的好人、道德模范作為自己行為的標桿,那么,“美好村民”的典范作用就會如春風化雨般滋潤每個人的心靈,美好品德、高尚品質就會在村里的每個角落熠熠生輝。
孝善養老助學興教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善養老既是一項扶貧工程,又是一項道德工程、民心工程。開展孝善養老不僅是推進脫貧攻堅的有力舉措,也有利于推動移風易俗,培樹孝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尚,讓老人安度晚年。
李士強投入560萬元建設中心敬老院,穩步推進全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并對226名70歲以上老人每年發放長壽金600元至3600元。僅此一項,五年間就發放了長壽金124.59萬元。對37名五保戶,每人每年給予3000元補助。五年間總計發放55.5萬元。
李士強以個人名義成立了兒童成長教育基金,用來獎勵李寨小學在校學生和已經畢業的學生。在學習方面,設置了綜合成績獎5名每人100元;單科成績獎5名每人200元;學習進步獎不計人數,每班提高10名次的學生每人100元。文體方面,各種競賽的前三名獎勵200元。升學方面,考入縣級重點初中獎勵1000元;縣級重點高中獎勵2000元;考入全國統招普通專科學校獎勵1000元;考入全國統招普通本科院校獎勵3000元;考入一本院校本科獎勵5000-10000元;考上碩士研究生獎勵10000元;考上博士研究生獎勵20000元。另外,為了引進、留住優秀師資力量,李士強還在李寨小學設立了優秀教師獎勵政策。
多項獎勵政策的實施,令李寨小學面貌煥然一新,學生數量由原來的123人猛增至286人。
今天的李寨村,因風清水甜的環境而秀美,因李士強帶領李寨村民向貧困宣戰而煥發生機。李寨之變,非李士強一人之功,但和他的奉獻和付出密不可分。在李士強的帶領下,李寨發展日新月異,村民笑容盡顯。他是當之無愧的“改造李寨第一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