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方培
我的書柜里疊放著歷年來訂閱的《大眾醫學》雜志,為了便于隨時翻閱、查找資料,我在每本雜志中插入標記年份的小紙條,它們就像是一把把打開醫學知識寶庫的鑰匙。
35年前,當我第一次捧著《大眾醫學》雜志,我便被其中刊載的中西醫文章所吸引,她讓我見識到了西醫的精準創新、中醫的發展傳承,讓我看到“白衣天使”們救死扶傷的仁心仁術,文章中的豐富配圖也令我印象深刻。慢慢地,我由一個對醫學完全陌生的人變為醫學愛好者。自此之后,我每年都訂閱《大眾醫學》雜志,在她的陪伴下,行走在健康的路上。
隨著書柜里《大眾醫學》雜志的增多,我的醫學常識也逐漸積累。我用從《大眾醫學》雜志里學到的醫學知識,為自己、家人和朋友的健康“保駕護航”。年輕時,我患有“腰突癥”,坐時疼痛難忍、小腿脹麻、走路跛行。我跟著雜志中專家介紹的方法堅持鍛煉腰背肌功能,漸漸地,腰臀部的疼痛、麻木癥狀減輕了。30余年來,癥狀未再復發。
我的妻子患有高血壓,得益于《大眾醫學》雜志里心血管科專家介紹的高血壓的有效治療方法,使她在治療過程中沒走彎路,沒被游醫、假藥迷惑。我們始終堅信專家的告誡——高血壓是終身疾病,降壓是硬道理。妻子堅持服藥,血壓一直處在穩定狀態。
我有一位親戚,最近常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現象,因此心情煩躁、遇事愛發火、與人交談答非所問。他的家人再三勸他去醫院配助聽器,可他總是不愿意,他認為“耳背是長壽的表現,戴助聽器只會損傷聽力”。我聽說后,立即在《大眾醫學》雜志里找出27篇關于耳鳴、耳聾的文章,27位國內三甲醫院的耳鼻喉科專家用通俗形象的方式進行講解,我把這些文章給我的那位親戚看,這才驅散了他心頭的迷霧,讓他真正明白正確使用助聽器不僅不會傷耳,還有益于聽力。頑固的他終于開竅,走出家門,去醫院接受治療,還驗配了助聽器。如今,他心情愉快,與人交流順暢。
我還有一位朋友,曾因腫瘤需要做手術,我翻出《大眾醫學》雜志,從中找到幾十篇國內著名醫院專家撰寫的腫瘤相關文章,將其復印成冊送給朋友,不僅給他的腫瘤治療、康復提供參考,還增強了他術后康復的信心。我們都對《大眾醫學》雜志感激不盡。
我發現,每當自己、家人、朋友患病,我都能在《大眾醫學》中找出相關資料,看專家如何從科學的角度,用生動淺顯的語言、形象活潑的比喻、富含仁心的表達,闡述病理、病因、治療方法,以及用藥、飲食的告誡與提醒,系統閱讀下來,猶如聽了一場場專家講座,使我對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對治病不再迷茫,對健康充滿信心。
“芝麻開門”是民間故事中的一句咒語,只要一念咒語,寶庫之門即開。于我而言,只要打開《大眾醫學》雜志,我的心里就會涌起一股“芝麻開門”般的欣喜,因為她會帶領我走入一個豐富的醫學知識寶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