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軍
摘 要:棉花市場化的形成使棉花種植面臨挑戰,作為我國農業種植的重要組成部分,棉花的高質高產有賴于高超的棉花種植技術,以及科學的病蟲害治理。棉花區別于蔬菜等農作物的種植,棉花種植對生長的環境以及條件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本文將從棉花的栽培,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分析與防治4個方面來探討棉花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為棉花的高產提供保障。
關鍵詞:棉花;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093
新形勢下,我國取消了棉花價格的保護機制,市場化的運作使得棉花種植產業面臨調整。棉花種植面積以及棉花產量的逐年縮減,也說明了棉花產業的當前狀況令人堪憂,也顯示出了棉花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生產高質高產的棉花已經成為當下應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在棉花種植的過程中注重栽培技術以及科學治理病蟲害。
1 棉花種植技術研究
1.1 謹慎挑選棉花種子
在棉花種植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種子的挑選,種子是否優良關系到以后棉花的能否順利成長以及能否高產。高品質的種子才能培育出高產的棉花,所以農民在棉花種子的挑選上一定要慎重,要通過正規渠道去購買種子,不能因為節省幾塊錢購買便宜,質量卻很差的種子。品質不達標的種子會直接影響棉花的品質和產量,直接影響農民辛苦了一年的成果。在挑選種子時也要根據各地的土地情況,氣候情況,結合實際來購買。
1.2 科學把控播種量
民間采用的棉花播種方式主要有3種:點播,條播以及育苗移栽。點播的播種量一般是每個坑穴4粒種子左右;條播的播種量是50粒/m2;育苗移栽的播種量大概每個坑穴2粒左右。上述的播種量主要針對的是一般的較為良好的土壤,在實際操作中應注意自身的土壤狀況,不同的土壤播種量則不一樣。在播種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對種子進行提前萌發,提前對土壤進行考察,為播種做好準備。
2 田間管理技術研究
選擇好種子進行播種以后就需要對棉花進行田間管理。要隨時專注種子的發芽狀況,對沒有發芽的種子要及時進行替換,提高種子的發芽率。還要關注種子的覆蓋情況,觀察種子是否被完全覆蓋,如果發現沒有被覆蓋則要及時幫助掩蓋。若發現土壤中水分含量過低,則要及時為種子補充水分,以保證發芽,為棉花的成長營造好的環境。
對棉花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對棉花的成長十分重要,在棉花成長的過程中一共要施肥2~3次為宜,其中包括蕾期階段以及花鈴期階段。棉花在蕾期階段需要控制好肥水量,肥水量過大,棉花生長速度就會很快,蕾鈴就會脫落,如果肥水量不足,則會影響棉花的生長,所以應該科學的對肥料進行配比,將有機肥和速效肥相配合,提高用肥效率,促進棉花生長。等棉花到了花期之后,生長速度加快,棉花則需要大量的肥水來供給營養。還應對棉花進行打頂,將養分更有效的供給棉花主干。如果棉花枝干上的枝葉分叉過多則會消耗掉棉花的養分,無法充分利用肥料。還應注意的一點是應根據棉花生長的環境及氣候變化適時打頂。
3 棉花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棉花主要在3個階段容易受到病蟲的侵害:蕾期階段,吐絮階段,花鈴階段。不同的階段遭受不同的病蟲害,并且病蟲害的情況大不一樣。主要有3種病蟲害會發生在棉花生長的過程。在棉花生長的初級階段,主要會出現枯萎病的問題,主要是由維管束病害引起的,在棉花生長中期,也就是棉花開花階段,會出現紅葉莖枯病,出現原因是棉花在生長是缺少鉀元素。棉花吐絮階段會容易遭受棉鈴蟲、玉米螟等蟲害。
針對這些病蟲害問題,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合理運用間作種植技術,對棉花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對棉花使用適合的輪作技術,來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挑選具有抗病能力的種子,詳細分析當地的環境氣候情況,這樣就能降低感染病蟲害的幾率,從而提高棉花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對病蟲進行防治,例如,使用銀灰膜,殺蟲燈等設備能夠有效的對蚜蟲、紅蜘蛛和棉鈴蟲等害蟲進行驅趕和消除,從而實現良好的效果。還可以采用較為環保的生物方法來防治病蟲害,消殺蚜蟲、棉鈴蟲等害蟲,生物農藥也是防治病蟲害的一種最佳手段;對于棉花的天敵等棘手的病蟲害,可以采用化學農藥進行預防和治理。當病蟲害大面積蔓延時,一定要用藥及時控制,例如阿維菌素和一些菊酯類藥物,這類農藥能夠有效阻止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4 結語
棉花的高質高產有賴于科學的種植與培養,在種植階段以及種植后期管理階段都應科學把控,運用科學適當的技術對棉花生長的整個過程進行培育,來提高棉花種植的產量以及棉花種植的品質。還應運用科學的防治病蟲害的手段,保障棉花的健康成長。應用農藥、物理、生物、化學等多種防治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對棉花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提高棉花的質量,以獲得更好的收益。
參考文獻
[1]再怒熱·司馬義.棉花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北京農業,20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