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
摘 要:長久以來,我國都是農業大國,蔬菜種植是我國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推動著我國種植業的發展。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蔬菜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出現不但改變了蔬菜種植需要適應季節問題,蔬菜的質量也進一步提升,為我國大多數種植戶帶來了更多經濟效益。因此,本文主要對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的防治做出相應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棚蔬菜種植;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01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也讓國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健康以及食品營養問題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我國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相對來說比較完善,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為了讓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更上一層樓,種植戶更應該仔細研究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以及做好病蟲害防治。
1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1.1 蔬菜種子的選擇與處理
蔬菜種子的選擇是進行大棚蔬菜種植的第1步。為了減少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侵擾,提高蔬菜產量,種植戶應該根據當地的天氣、土壤濕度等綜合因素,選取優良抗病蟲害的蔬菜種子[1]。選擇完蔬菜種子后,種植戶在進行播種前,應該對所選取的蔬菜種子進行相應的處理,具體步驟為:為了提高種子質量,隔絕病菌傳播途徑,進一步確保種子在播種后能夠更好地生長,種植戶應該對選取的種子做好充分的消毒工作;對選取的種子進行催芽,具體可將種子浸入55℃的溫水當中,不停攪拌,當水溫下降到30℃左右的時候,停止攪拌,任其浸泡5h左右,將種子淘洗干凈,使用沖洗液浸泡4h;將種子放在溫暖處進行催芽處理。
1.2 土壤處理
土壤是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重要組成部分,種植戶在進行播種之前,一定要對土壤進行相應的殺菌處理,從而為蔬菜的生長提供良好環境,確保蔬菜產量及質量[2]。具體步驟為:利用辛硫磷與細沙進行攪拌,充分清除潛藏在土壤底下的蟲害,進一步減少蟲害對蔬菜生長的影響;在起廂后將殺菌劑(普力克、多菌靈等)播撒在土壤中,從而降低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發生概率,保證蔬菜健康生長,進一步提高蔬菜的產量及質量。
1.3 栽培管理
為了確保大棚蔬菜的質量,種植戶應該在栽培期間進行恰當的管理。盡可能應用科學的栽培技術,配備完善的大棚種植措施,從根本上保證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實效性。此外,除了技術和設施方面的管理外,種植戶還需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質量等自然條件,選取最恰當的栽培方式。為了保證土壤質量,也為了能夠讓蔬菜更好的生產,提高蔬菜的產量以及質量,種植戶可以選用輪作換茬的種植方式進行種植,一般2~3a為1個輪作周期,輪流種植不同的蔬菜,保證蔬菜產量。
2 大棚蔬菜種植病蟲害防治
2.1 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一種污染較低、符合生態環保種植理念的防治病蟲害技術,主要原理是充分結合自然田地之間的基本原則,利用過氧化生物共存的原理,采用間作套種的方式,實現病蟲害防治。所以,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捕殺天敵,以免破壞種植區域內的生物共存,降低生物防治的效果[3]。實施生物防治的做法首先可以適當利用石灰以及硫磺等材料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減少病蟲害;種植戶可以利用一些含銅的材料,實現生物防治。種植戶可以在大棚中適當放入一些類似性誘劑等有益生物防治病蟲害。
2.2 農業防治法
農業防治是指在大棚蔬菜種植的過程中,通過一些農業手段,避免種植期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大棚蔬菜種植相對于大田蔬菜種植來說,感染病蟲害的概率更高,做好農業防治必要性非常大。具體做法為:引用科學的大棚種植技術,完善大棚蔬菜種植設施;在進行蔬菜種子的選擇時,應該根據當地情況,盡可能原則抗病蟲害性比較高的種子;采用輪作換茬的栽種方式;注意大棚中的清潔工作;選取天氣好的時候對土壤進行曝曬,殺菌。
2.3 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是一種相對來說效果比較明顯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主要做法是:在進行菜青蟲、小菜蛾等害蟲的防治方面,種植戶可以選取殺蟲燈、色板等物體,進行害蟲的殺滅與防治;為了快速殺滅大棚中的各種病蟲害,種植戶還可以采用電子病蟲害防治儀或者微波殺蟲等方式,大規模殺滅病蟲害,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效果。物理防治相對來說產生的污染較少,在大棚蔬菜種植中應用比較廣泛。
3 結語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是科學技術進步中的產物,也是蔬菜種植技術發展的一大步。利用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不但能夠提高蔬菜質量和產量,能保證蔬菜綠色健康,已經大范圍的運用于我國蔬菜種植當中,充分滿足了國民對蔬菜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于海軍.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北京農業,2015
(15):125.
[2]方阿麗,田二梅.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科技,2015(4):75.
[3]黎明.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低碳世界,2015(23):
277-2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