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
摘 要:藍莓是一種原產于美國、富含高營養價值的水果,引入我國進行栽培的時間并不長,近年來才得以大面積的推廣種植,其中以東北地區種植面積最大。各地根據氣候條件的不同,所選擇栽培的藍莓品種也有所不同。為了進一步提高藍莓的產量與質量,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本文將對藍莓栽培管理的關鍵技術進行分析,希望為我國的藍莓種植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從而提高藍莓種植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藍莓;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09
藍莓,英文名為Blueberry,是一種深藍紫色的小漿果,口感酸甜,富含大量的維生素與纖維素,含有的熱量并不高。研究表明,經常食用藍莓,可以提升人們的視力以及增強心臟功能,在提高人體免疫體與抗神經衰弱方面,都有著不錯的保健效果。
1 藍莓栽培地的選擇
藍莓是一種淺根性植物,喜光照與濕潤、抗旱抗澇能力差,喜歡生長在弱酸性土壤當中,所以要求土壤的pH值最好在4.3~5.5之間。由于藍莓根系較淺,沒有主根,通常在5~20cm的土層之內,所以其不耐旱,并且對土壤的要求比較高。最適宜藍莓栽培的地址應首選在水源充足、便于排灌、無遮陰物的平地或者輕緩陡坡地,在山地種植時應盡量選擇向陽坡或者半陽坡。
2 藍莓栽培管理的關鍵技術
2.1 定植
通常來講,藍莓從定植到結果的時間為3a,5a后則進入盛果期,壽命可長達50a以上。所以,在藍莓定植之前,栽培土壤的所需后續養分要提前準備好,并且會提前設置好定植溝穴,溝穴的寬度在60~80cm之間,深度在35~45cm之間。回填溝穴所用的土壤不可隨意選擇,需要經過專業測定,對土壤土質進行分析再進行配方調整,一般以有機質含量15%左右為標準,通過添加適量的草炭土或農家肥予以配比;pH值在4.5左右為標準,倘若超過5.5,則需要添加100g左右的硫磺粉予以中和,未達到4.3,則需要添加適量石灰粉予以中和;為了保證土壤的通透性,對粘性過大的土壤可加入適量的沙土。在添加物與土壤充分混合之后,在進行土壤回填。
2.2 授粉
藍莓的授粉方式為自花授粉,因此為了保持果實的品種,需要配置不同品種予以授粉,一般的做法就是將高叢藍莓與矮叢藍莓進行匹配,主要種植品種與授粉種植品種的比例可保持在1:1或者2:1。藍莓的花期長達30d左右,雖然晚霜、風雨天氣對藍莓結果造成的影響不大,但倘若授粉樹木數量太少,則必須對其進行輔助授粉。比如,可在藍莓栽培地周邊設置蜂箱,利用蜜蜂進行授粉,確保藍莓的結果數量,對于開花過晚的花朵與結果過晚的果實予以摘取,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藍莓果實的質量,還能保證藍莓栽培的產量。
2.3 施肥
藍莓對肥料的敏感度非常高,施肥過量則往往會給藍莓根系造成破壞,甚至導致藍莓果樹的死亡,從而造成不可預估的經濟損失。因此,對于藍莓的施肥要嚴加把控,具體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秋季開展施肥工作時,平均每500m2土地需施加2.5~4t的有機肥,倘若在有機肥中拌和沙子,還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透氣性,沙子的作用可維持2~3a的時間。夏季開展追肥工作時,追肥時間主要集中在5—6月份,每株藍莓果樹需要追加復合肥大概為80g,但不能直接施加在藍莓果樹的根部,而應該環形施加在距果樹根部40cm的圈外。在施肥過后一定要進行澆水,目的就是為了讓土壤充分吸收肥料的養分。
2.4 剪枝
一般來講,在栽種的第1年,會修剪掉藍莓植株地上部分的1/2;之后的第2—4年為了擴大樹冠且適量結果,可不作修剪;在進入盛果期的第5a,則需對其高度進行控制,主要在春天進行疏枝。果樹的大枝結果年齡在5~6a左右,一旦超過時間則需要進行平茬更新,確保15~20a樹齡的藍莓果樹得到全樹更新,還可在芽子萌動之前貼近地面進行平茬植株,使其重新萌發新株。
3 病蟲害防治技術
蛀干類蟲害主要來自于天牛、金龜子等害蟲侵害,盡量采取物理方式或者生物方式對其進行防治,比如可采用黑光燈或者高壓鈉燈對害蟲進行分工捕殺、在土壤中應用白僵菌防治金龜子幼蟲、投入害蟲天敵進行捕捉等。
對于食葉食果類的蟲害,可采用化學方式進行防治,例如在藍莓葉芽新綠、花芽初白、坐果期以及果實膨大期等關鍵時期適時噴灑對硫磷、馬拉硫磷等殺蟲劑,對食葉食果類蟲害進行有效防治。
對于病菌類蟲害防治,需要種植者及時將病果實、病枝葉以及掉落果葉進行清理,采用深埋或者焚燒的方式,防治病菌的2次傳播。每年的5月份要進行尿素噴施工作,植株開花前要進行嗪胺靈噴施工作,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葉片失綠癥、葉枯病、僵果病的發生。
4 結語
藍莓的市場前景非常可觀,但由于引進國內栽培的時間并不長,栽培管理的關鍵技術還有待研究,除了要進行品種優選以外,還應重視并做好栽培過程中每一處環節。只有在藍莓的栽培管理關鍵技術上有所創新,才能保證藍莓果實的產量與質量,進而保障我國藍莓種植戶的切身利益,推動我國藍莓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