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玖玲+齊宏嬌
摘 要:旱區馬鈴薯處在相對干燥的環境中,對水分的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應用覆膜種植技術之后,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提升,馬鈴薯的產量也相應提高。對馬鈴薯的增產原因進行分析,可以掌握覆膜種植技術的優勢,為其他農作物種植提供一個正確的導向。本文將具體探討馬鈴薯覆膜種植技術與增產原因,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旱區馬鈴薯;覆膜種植技術;增產原因
中圖分類號:S53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11
覆膜種植技術是提升馬鈴薯產量的重要技術之一,應用這種技術,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解決馬鈴薯的缺水問題,對旱區馬鈴薯的增產原因進行探究,可以加深對覆膜種植技術的認識,發揮技術的實用價值。
1 覆膜種植技術概述
1.1 定義
所謂的覆膜種植技術,就是對種植作物進行地膜覆蓋,以此增加土壤的溫度,促進糧食作物的健康生長。由于覆膜種植技術具有保溫和保濕的作用,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北方農作物的種植之中。
1.2 作用概述
覆膜種植技術具有保溫的特性。將覆膜種植技術應用在農作物的種植中,可以隔絕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和外部環境,避免農作物的熱量出現流失的情況。在地膜的表面附著水分,這些水分在夜間可以反射冷空氣,使地膜下的農作物處在恒定溫度之下。實踐證明,覆膜種植技術起著良好的保溫效果,可以提高地表的溫度,減緩外界的溫度下降速度。
覆膜種植技術具有保濕的特性。覆膜種植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北方的干旱地區,主要原因就是覆膜種植技術具有保濕的特性。在應用覆膜種植技術之后,土壤和地膜存在一定的距離。土壤內部有充足的水分,覆蓋地膜進行防護之后,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量,為春播創造墑情。土壤內部的水分在進行蒸發時,氣體上升到地膜的表面,受到阻礙又下返到農作物上,可以實現水分的交換,起到水分內循環的作用。土壤水分的蒸發量一旦減少,土壤的含水量就會上升,農作物的水分需求就能得到滿足。
2 應用覆膜種植技術的旱區馬鈴薯增產原因
2.1 覆膜種植技術改善了旱區馬鈴薯的土壤環境
覆膜種植技術優化了旱區馬鈴薯的土壤環境,促進了馬鈴薯產量的提升。旱區馬鈴薯處在干旱或半干旱的生長環境中,很容易出現缺水的情況,導致土壤出現缺水問題,使水分條件無法滿足馬鈴薯的生長需求。應用覆膜種植技術之后,馬鈴薯生長的土壤環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覆膜種植技術會對土壤環境產生極大的影響,可以改變土壤的環境因子,提高土壤的肥力。覆膜種植技術可以把馬鈴薯限制在適宜的發展環境中,通過改善局部環境來加大馬鈴薯的養分吸收能力。
覆膜種植技術減弱了土壤和外界的熱量交換,提高了地表溫度。在未應用覆膜種植技術之前,馬鈴薯暴露在外界環境之中,夜晚和清晨的冷空氣會消散馬鈴薯的熱量,對馬鈴薯的長勢造成不利影響。應用覆膜種植技術之后,馬鈴薯的生長環境和外界環境相隔絕,外部的冷空氣無法進入地膜,土壤的熱量也不會透過地膜出現流失情況。 覆膜種植技術提高了水分的利用效率,加大了地表濕度。在未應用覆膜種植技術之前,馬鈴薯處在干旱的外部環境之中,土壤的水分盡數蒸發,影響了馬鈴薯的生長。應用覆膜種植技術之后,馬鈴薯的水分被截流在地膜內,很大程度改善了土壤的水分條件。
2.2 覆膜種植技術促進了旱區馬鈴薯的生長發育
覆膜種植技術優化了旱區馬鈴薯的土壤環境,促進了馬鈴薯的生長發育。覆膜種植技術改善了旱區馬鈴薯的土壤環境,促進了馬鈴薯根系的生長發育。當土壤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得到保證之后,馬鈴薯吸收的土壤養分更多,枝系會更加發達,具體表現為根系半徑的擴大、根系重量的增加等。
覆膜種植技術增加了馬鈴薯根系的活性,農民應用覆膜種植技術,把覆膜時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可以加大土壤的透氣性能,增加馬鈴薯種植土壤的肥力。 覆膜種植技術起著良好的防護作用,可以遮擋雨水的沖刷,避免馬鈴薯的根系出現損傷問題,以此促進馬鈴薯的健康生長。
3 結語
我國的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科學家們研制出了覆膜種植技術,對提高馬鈴薯產量具有關鍵性意義。覆膜種植技術不僅改善了旱區馬鈴薯的土壤環境,更促進了旱區馬鈴薯的生長發育,因此成為干旱地區農業關注的重點。為了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干旱地區的農民應該采用覆膜種植技術。
參考文獻
[1]楊澤粟,張強,趙鴻.黃土高原旱作區馬鈴薯葉片和土壤水勢對壟溝微集雨的響應特征[J].中國沙漠,2014(4):1055-1063.
[2]秦舒浩,張俊蓮,王蒂,等.覆膜與溝壟種植模式對旱作馬鈴薯產量形成及水分運移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11(2):389-394.
[3]任小龍,賈志寬,丁瑞霞,等.我國旱區作物根域微集水種植技術研究進展及展望[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0(3):83-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