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惠
摘 要:生豬養殖時,容易出現以典型消化道癥狀為主的豬病。豬病發生的原因有細菌性、病毒性疾病及寄生蟲疾病,均伴有下痢癥狀,容易出現誤診。本文簡述9種常見傳染性豬病的鑒別診斷方法,為傳染性豬病的鑒別和診斷提供參考。
關鍵詞:豬病;傳染性疾病;鑒別診斷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13
養豬生產期間,病毒性、細菌性、寄生蟲等致病性因素容易導致豬出現以消化道癥狀為主要特征的傳染性疾病,均以下痢為臨床癥狀,因此容易誤診。對此,筆者結合實踐工作經驗,簡述常見傳染性豬病的鑒別診斷要點,為獸醫工作者及養豬者提供參考,可確保豬的安全喂養及生產。
1 豬傳染性胃腸炎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胃腸炎病毒所致的接觸性腸道疾病以嘔吐、脫水和腹瀉為主要特征。10日齡內仔豬病死率較高,5周齡以上死亡率較低,成年豬一般無死亡發生。該疾病多發生于冬、春兩季,高峰期為1—2月份。豬糞便為綠色、黃色或白色,含未消化凝乳塊;成年豬表現為灰色褐色水樣腹瀉癥狀。胃底黏膜出血,淋巴結腫脹,腸壁呈半透明狀。
2 豬流行性腹瀉
豬流行性腹瀉是流行性腹瀉病毒所致的急性接觸性腸道傳染病,主要特征為腹瀉、嘔吐和脫水。以架子豬、哺乳仔豬、肥育豬的發病率最高,多發生于寒冷季節,常見12月—翌年1月[1]。呈水樣腹瀉,以食欲減退、精神沉郁脫水為主要表現;伴有小腸擴張,腸系膜充血,小腸絨毛縮短。
3 仔豬黃痢
仔豬黃痢是大腸桿菌所致的急性、致死性疾病,主要特征為腹瀉、黃白色或黃色糞便,臨床表現為排腥臭、灰白色、糨糊狀稀糞。1~3日齡仔豬最容易發病,個別仔豬出生后12h發病,發病率、病死率較高。該病豬排出黃色漿狀稀糞,內含凝乳小片,發病后短時間內出現消瘦、昏迷情況。可表現為胃腸道膨脹、有內容物和氣體,小腸壁變薄。
4 仔豬紅痢
仔豬紅痢是C型產氣莢膜梭菌所致的腸毒血癥,主要特征為血性下痢、小腸后段彌漫性出血或壞死,具有病程短、病死率高等特點。1~3日齡仔豬容易受到侵害,1周齡以上的仔豬較少發病。患豬排出血樣稀糞,含壞死組織碎片。主要表現為暗紅色空腸,脾臟邊緣呈點狀出血,腎臟為灰白色。
5 豬痢疾
豬痢疾是豬痢疾蛇形螺旋體所致的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大腸黏膜發生纖維素壞死性炎癥、卡他性出血性炎癥,呈粘液性下痢[2]。各種年齡的豬均易感豬痢疾,7~12周齡小豬的發病率最高;豬痢疾流行無季節性特征,病情持續時間一般較長。患豬糞便變軟,食欲減退,糞便呈水樣,充滿血液、粘液。大腸黏膜腫脹,覆蓋有纖維素,內容物稀薄,混有血液及組織碎片。
6 仔豬副傷寒
仔豬副傷寒是沙門氏菌所致的一種疾病,臨床特征為腸炎、敗血癥、懷孕母畜流產。以1—4月齡為發病高峰期;具有各季均可發生、多發生在多雨潮濕季節的特點。病豬胸前、耳根、后軀部皮膚呈紫紅色,糞便呈黃綠色或淡黃色,混有壞死組織、血液或纖維素絮片。脾臟質地硬,全身淋巴結腫脹,腸系膜淋巴結呈索狀。
7 豬輪狀病毒
豬輪狀病毒病是輪狀病毒所致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腹瀉和脫水。8周齡以內的仔豬容易發病,發生季節為晚秋、冬季和早春。患豬糞便呈糊狀,色暗黑或暗白,胃壁弛緩,小腸壁菲薄,腸系膜淋巴結腫脹。
8 仔豬白痢
仔豬白痢是大腸桿菌所致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排糨糊狀、腥臭味灰白色稀糞。10~30日齡的仔豬容易發病,發病率、病死率低。患豬糞便呈灰白色或乳白色,糊狀或漿狀,粘膩伴有腥臭味,可見卡他性炎癥病變。
9 豬球蟲病
豬球蟲病是球蟲所致的一種以脂樣或水樣腹瀉為特征的疾病。初生仔豬受蟲病的侵害較大,1~2日齡可出現嚴重感染。患豬呈脂樣或水樣腹瀉,糞便為白色且惡臭,伴有壞死性腸炎及局灶性潰瘍。
常見的9種傳染性豬病多有以下痢為主要表現的典型消化道癥狀,所以容易出現誤診情況,嚴重影響豬的安全喂養及生產,易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故常見傳染性豬病的鑒別診斷十分重要。對于常見的9種傳染性豬病,應根據具體特點進行鑒別診斷,進一步提高傳染性豬病的確診率,從而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施。
參考文獻
[1]王蕾.豬流產伴有消化功能紊亂的疾病的鑒別與診斷[J].養殖技術顧問,2014(9):161.
[2]張文瀟,馬桂林.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鑒別診斷與治療[J].中國畜禽種業,2016,12(9):118-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