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夢秋
摘要: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每一個“為什么”都是孩子對事物的緣由或目的的想象,每一個“怎么樣”都是孩子對事物發展過程與機理的思考。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提供孩子探索的環境與條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其一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獨立思考;幼兒;思維
敏銳的思維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需要嚴格的訓練和培養。人們通常認為聰明的孩子其思維的敏銳性是與生俱來的,其實不然。事實上,聰明的孩子因為能迅速回答出問題而不善于思考或懶于思考,相反,反應較慢的孩子卻常常在深思。那么,如何培養幼兒敏銳的思維能力呢?
一、延伸思維的觸角
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在信息技術發達的當下,滑一滑屏幕就能“跨國旅行”,感受異域風情;點一點鼠標就能“解決溫飽”,方便又省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孩子們深受其影響,體會著現代信息技術所帶來的獨有魅力;但,現在的孩子同時也是可悲的,正因為技術發達,人們都被高科技產品所吸引,與孩子減少了溝通與交流。如今,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爸爸媽媽低頭忙于“手機文化”,孩子們低頭忙于“游戲文化”,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低頭家族”,在這樣的環境下,陪伴孩子的只有高科技的電子產品,他們的思維束縛于此,對其他事物置身事外,漠不關心,大大阻礙了其對生活洞察與思考的能力!俗語說環境造就人才,環境對幼兒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有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的物質環境,他才能閃爍出創造的思維之光!如何解開束縛,真正為孩子開啟思考的大門?
1、開闊眼界,為思維打開一扇窗。幼兒對事物的認識與理解是表面的、具體的,而幼兒的思維又是在直接感知具體事物的行動中進行的,因此,要讓幼兒學會思考,就必須開闊眼見、提高認識水平,直接接觸現實環境,感知和理解事物,在儲備足夠的直接經驗后才能打開思路,為幼兒的思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放下手機,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歷史悠久的博物館帶你領略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趣味盎然的科技館領你走向流連忘返的神奇世界;神秘莫測的海洋館帶你徜徉浩瀚的藍色密語。松開電腦,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帶上小伙伴,來一場酣暢淋漓的足球賽;攜手家人,準備一次豐盛的美味野餐;倒上清茶,品味書中的滴滴精髓······快樂學習,快樂前行!
2、言傳身教,為幼兒樹立積極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其對孩子的影響極為重要。當你身處于手機環繞的氛圍中,你會不自覺地掏出手機來“應和”,當你被閱讀者擁圍時,你會默默放下手機,埋于浩瀚的書海中,這就是環境的魅力所在!要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首先家長必須拒絕做 “低頭族”,走出手機,迎向社會,言傳身教,為幼兒樹立積極的榜樣!
二、拆下思維的柵欄
如今的時代,“包辦”現象嚴重,主要表現為兩方面:其一,生活包辦。年輕的爸爸媽媽忙于工作,把孩子拋向雙方老人,成了名副其實的 “老帶小”,老人尤為寵愛孩子,于是孩子成了家中的 “霸王”,一手遮天,吃飯要喂,穿衣要幫,走路要背……久而久之,孩子逐漸失去了自己動手的愿望,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在此種習慣下,更不愿主動去探索與思考,孩子的思維能力停滯不前!其二,思想包辦。現在的父母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有自己的思想主張、有自己的做事方法,他們雷厲風行,是職場上的精英,他們學識淵博,是學霸在線,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驅使著家長們不容許孩子犯任何一個小錯誤,嚴厲的態度使孩子心生一絲恐懼,不愿將自己的想法大聲表達,受制于爸爸媽媽所謂的“為你好”中,長期的壓抑使孩子失去了表達的欲望,成了爸爸媽媽思維下的 “傀儡”!如何打破這種僵局,真正釋放幼兒的思維?
1、大膽放手,不做孩子思考的攔路人。“解放孩子的手和腳,讓他們去干、去做,解放孩子的大腦,讓他們去想、去思考”。孩子每一次的實踐,都是思考的過程,盡管可能并不一帆風順,但卻是一種思維的磨練,在磨練中找尋正確的方式,在磨練中探索事物的規律,在磨練中養成獨立的習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請相信孩子,他會逐漸嘗試自己解決;當孩子發表想法時,請支持孩子,他會在實踐中得到真理;當孩子開始拒絕時,請尊重孩子,站在他的角度或許會有另一片天空!只有養成獨立的習慣,他才善于主動的思考,獨立與思維能力密不可分!
2、鼓勵前行,成為孩子探索的陪同者。鼓勵是雨露,滋潤孩子的心田,鼓勵是春風,拂去孩子的憂傷,鼓勵是陽光,溫暖孩子的希望,鼓勵是拱橋,帶孩子們通向成功的彼岸!家長不要吝嗇于自己的鼓勵與表揚,請抱著一顆寬容的的心,你的肯定,能讓他更敢于“天馬行空”,自由自在的暢游在思維的天際,你的支持,能讓他更享受于 “異想天開”,無憂無慮的漫步在思維的長廊!拆下思維的柵欄,想我所想,思我所思,無拘無束,豈不樂哉!
三、孕育思維的幼苗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從出生開始,他們對世界上的任何一切都充滿探索的欲望,客廳、廚房、陽臺都可以成為他們游樂的場所,遙控器、叉子、棍棒都能變成他們手中的玩具,他們成了“為什么”的代言人,他們這些與生俱來的好奇往往令人頭疼,數不清的無厘頭問題,理不清的探索 “殘骸”,為了預防這些情況的出現,家長們以“防止”、“不允許”來制止,停止了孩子們任何不合理的動作,斷絕了他們一切好奇的源頭,殊不知,他們的行為正扼殺著孩子們思維的幼苗,如何為幼兒播下思維的種子呢?
1、保護好奇心,為孩子創設想問的情境。孩子的探索來源于好奇,盡管他的好奇有時是懵懂的,盡管他的好奇有時是另類的,但,他的好奇往往能成為他思維前行的動力!當面臨永無止境的問題時,請對“好奇寶寶”多一份耐心,帶他一起去尋找答案,與他攜手踏上探究之路;當面臨凌亂不堪的 “戰亂現場”時,請對“始作俑者”多一份包容,了解他行為的原因,引領他正確的探究方式,陪伴他共同成長。不要打斷孩子的好奇,不要遏止他的新鮮感,這正是他們思考的開始,保護孩子心中思維的種子,靜待它的成長!
給孩子一片天空,讓他們去聆聽智慧的聲音;給孩子一些自由,讓他們去探索神秘的國度;給孩子一點鼓勵,讓他們的思維如絢麗的晨曦,逐步照亮世界的角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