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馮潔+楊雅華+左永梅
摘 要:大數據作為“互聯網+”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其重要性得到了廣泛重視。農業是大數據的重要應用領域,大數據技術為農業信息服務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將大數據應用在農業中,不僅能使農業信息服務技術的發展變得更加快捷,還能對農業信息的數據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為農業的發展做出貢獻,促進農業的整體進步。本文就農業信息服務的技術創新進行分析,討論農業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關鍵詞:農業;信息服務;大數據;技術;創新
中圖分類號:S1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46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對于大數據的探討和研究也逐漸進入正軌。將大數據的概念引入到農業信息服務中,對于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可加強農業信息服務的預測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業生產的針對性。
1 目前農業信息存在的問題
1.1 農業信息的整合力度不夠
農業地域性、季節性、多樣性、周期性等自身特征導致農業信息的來源廣泛、類型多樣、結構復雜。我國農業農村數據歷史長、數量大、類型多,存在底數不清、核心數據缺失、數據質量不高、信息閉塞、共享開放不足、開發利用不夠等問題。現有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與發達的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1.2 農業信息資源質量較低
信息采集手段單一,主要是通過統計局等政府官方渠道,缺乏市場方面的信息及對比分析等。信息數據不夠準確可靠,存在過時、虛假信息,不能真實反映農業的真實動態情況。不重視基層建設,在資金、人力、技術及設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農業信息的數據化程度還不高,不能做到信息的實時共享,發展較為落后。
2 農業信息服務的技術創新分析
2.1 創新農業信息資源的采集方式
在農業生產方面,通過衛星、氣象設施、無人機、物聯網探頭、傳感器等各種終端和應用采集農產品的各項指標,并將數據匯聚到云端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和管理。在農田里安裝內置攝像頭的傳感器,把每天的土壤溫度、氣溫、濕度、雨量、農田的圖像儲存到云端。農民可通過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上傳數據,隨時記錄工作成果和現場注意到的問題。
在銷售方面,通過市場、電商結合互聯網的天氣數據,分析不同節氣和溫度下,顧客購買習慣的變化,用于指導生產。
在信息標準方面,把各環節已有的數據按照一定的標準組織起來,逐步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農業信息體系和共建共享機制。
在信息搜集范圍方面,匯集政府、企業、社會3方數據,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資源互聯互通。在做好國內農業信息采集整理工作,以全球大視野搜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加強與國外相關農業大數據平臺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促進我國農業大數據平臺與世界平臺接軌。
2.2 構建農業信息大數據平臺,涵蓋農業生產銷售全過程
構建農業信息大數據平臺,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通過建立綜合的數據平臺調控農業生產,記錄分析農業種養過程、流通過程中的動態變化,通過分析數據,制定一系列調控和管理措施,使農業高效有序發展。現在我國各地已經建立了一些農業的大數據平臺,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現有平臺多是服務于農業的某一個方面,比如生產、流通和銷售等,不能涵蓋從農田到餐桌的一個完整過程。在平臺開發時,要力求涵蓋農業生產銷售的全過程,抓住農業產業上游的種子、農藥、化肥等信息,農業產業下游的倉儲、物流、冷鏈運輸和加工等信息以及銷售階段市場需求及價格等信息。上游可以告訴農資企業哪里需要什么樣的種子、化肥和農藥,指導農資銷售,甚至是生產。下游用于指點物流組織,知道哪里的農作物豐收了,就可以合理地調配物流資源。銷售階段有利于解決農業生產、消費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蒜你狠”和“豆你玩”亂象,使農戶不盲目跟風,使農業生產有序進行。
現有平臺多是區域性平臺,大數據的優越性受到制約。要構建全國統一的數據中心和區域性數據中心,分別發揮數據資源匯聚整合、大數據分析應用、監測預測以及服務的功能,2級數據中心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協同服務,為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科研創新和政府決策提供服務。
3 結語
農業是大數據的重要應用領域,大數據技術為農業信息服務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將極大地改變和創新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加強農業信息服務的技術創新,構建基于大數據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既是農業部門提升管理效率、轉變政府職能和完善公共服務的重要途徑,也是保障農業產業安全、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李秀峰,陳守合,郭雷風.大數據時代農業信息服務的技術創新 [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4(4).
[2]楊波,劉勇,牟少敏,等.大數據背景下山東省二代玉米螟發生程度預測模型的構建[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