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秋實
摘 要:本文從國有喀左縣小城子林場的地理位置出發,闡述了林場森林資源現狀,對林場森林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科學分析,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森林資源;經營現狀;存在問題與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S75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83
國有喀左縣小城子林場,始建于1962年,為局直國有林場,股級單位,林場設有辦公室、財務室、業務檔案室、公益林管理辦公室、森林防火大隊和1個苗圃。全場有在職職工84人,其中離退休人員23人;在職職工中有科級干部15人。有辦公樓1處,建筑面積1130m2,工區用房4處,建筑面積660m2。林場總經營面積6090.3hm2,森林覆被率90%,年林場總收入83.4萬元,其中:苗木收入31萬元,多種經營21萬元,公益林撥款19萬元,造林、營林等12.4萬元。
1 自然地理概況
國有喀左縣小城子林場位于喀左縣中西部地區,總經營面積6090.3hm2,場部位于大城子鎮青年街中段,是國有喀左縣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地理坐標為E119219~1194850;N405743~411931。屬溫帶半干旱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特征是干旱、少雨、多風,溫差較大,極端高溫40.5℃,極端低溫-30.4℃,年均氣溫7.5℃,≥10℃年積溫2810℃,年均日照2948h,年均生理輻射69.4kcal/cm2,年均無霜期127d,年均降水380~410mm,蒸發量1950mm,相對濕度55%,年均風速2.4m/s。林場范圍系屬低山丘陵地帶,主要山脈走向由東向西,平均海拔661m, 相對高差200~300m,境內多浸蝕溝。西靠大凌河、青龍河,雨季多水,枯水期斷流。植被區系為華北植被區系向內蒙古植被區系過渡地帶。主要喬木樹種有:油松、樟子松、楊、柳、榆等。主要灌木有:沙棘、荊條、錦雞等,草本植被有羊胡臺草、百里香等。
2 森林資源現狀
全場總土地面積6090.3hm2,總蓄積量:109160m3,其中有林地:3686.8hm2;疏林地:34.1hm2;灌木林地:1799.1hm2;未成林造林地:59.1hm2;苗圃地:42hm2;荒山荒地:281.7hm2;輔助生產用地:187.5hm2。按森林類型劃分:公益林:5483.9hm2(其中:國家公益林4772.5hm2;地方公益林711.4hm2。),占總面積的90%;地方商品林面積:376.9hm2,占總經營面積的6.2%;無森林類別林地面積229.5hm2,占經營面積的3.8%。在現有齡組結構中,中齡林面積最大,蓄積最多,其中:幼齡林面積為1363.8hm2,蓄積量為15553m3;中齡林面積為2242.7hm2,蓄積為92344m3;近熟林面積為23.5hm2,蓄積為587m3;成熟林為11.9hm2,蓄積為429m3。
3 森林資源特點
樹種單一,油松、刺槐居多,而其它喬木稀少。在現有分布的優勢樹種中,油松面積2797.6hm2,占75.94%,刺槐面積為844.3hm2,占23.65%,其它喬木樹種累計不足3%。純林面積過大,混交林少。在現有森林中,純林面積為3704.9hm2,占99.8%,而混交林僅為9.0hm2,僅占0.02%。油松公益林多為20世紀60、70年代營造的人工純林,林分結構不合理,面臨著普遍衰退的嚴重問題,迫切需要探索適合遼西地區油松經營的新模式。
4 森林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4.1 低產林改造更新存在重量不重質的現象
在更新樹種的選擇上,缺乏山地適宜樹種的試驗研究,從過去的單一油松到目前的赤楊34號、昭林6號2個無性系和沙棘、檸條等灌木,樹種單一,又形成大面積的純林。更新后經營管理跟不上,集約化程度低,新一輪的低產林極有可能形成。
4.2 速生林基地建設力度不夠
林場是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在完成以造林為主向以營林為主的轉變后,完全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在機遇與挑戰面前,林業企業在謀求資源優勢的發揮與產業結構的調整上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長路,在很長一段時間,經濟很不景氣,撫育管理資金短缺,速生林的營造和集約化經營被擱置,致使速生林出現輪伐斷檔,新植幼林管理粗放,林分質量差,可采林木越來越少,難以形成永續利用、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4.3 生態公益林撫育存在諸多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基層單位技術人員少,技術工人剛剛接觸油松撫育工作,保留木的選擇,采伐木的確定還不完全符合規程規定;從采伐木打號過程中和采伐后的效果看,由于受規程公頃保留株數的限制,采伐后的林分密度依然很大;由于撫育工作剛剛開始,缺乏經驗,撫育的組織、施工還不夠協調;由于要進行修枝,目前本地區取暖做飯燒柴有農田秸稈已能自給自足,只能雇用農民工,且日工資在90~120元,補貼資金遠遠不夠,影響撫育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