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
摘 要:旬陽縣城市道路生態綠化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嚴重的生態、地理環境限制,影響樂了整個縣城道路生態綠化的可持續發展。探索區域生態道路的環境,通過構建多樣性景觀,進行合理的植物配置與生態綠化,發揮道路綠化和適地適樹功能,將城市道路景觀規劃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就能改善城市道路人文環境,創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道路風格和城市個性。
關鍵詞:多樣性景觀;生態綠化;生態合理配置;綠量
中圖分類號:S7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97
1 道路生態綠化構建多樣性景觀
道路生態綠化在城市生態環境中擔負著環境凈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應用景觀生態學的“基底—廊道—斑塊-線性”理論,建設城市道路生態綠化。根據旬陽縣城區不同區域的空間質性,貫通城市內的綠化結構,其中道路綠化穿越外環道路生態綠帶、楔形道路生態綠化和中心區道路綠化,將縣城周邊的清潔冷濕的空氣經過高綠量的生態引入城市,緩解熱效應,改善空氣質量。城市道路生態綠化設計工藝,是根據各個區域性質自然生態最優化原理設計和改造城市道路生態綠化生產、生活系統的設計和工藝流程。
道路生態綠化通過構建多樣性景觀,對旬陽縣城市道路整體空地進行道路生態綠化合理配置。城市道路生態綠化不應局限于僅僅作為視覺欣賞的對象,還應滿足城市道路生態綠化的外在形象美觀。作為旬陽縣城市自然生產力條件的主體,城市生態道路綠化應從線性生態道路綠化系統為核心。
2 合理的植物配置與生態綠化
城市道路生態綠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目前,旬陽縣道路綠化植物種類不夠豐富,對各類綠化樹種的習性掌握不夠、品種要求不高,片面追求“四季常綠”、“一次成型”等不切實際的做法,對慢長植物和大規格花木的植物隨意拋棄和輕易否定,而適應性強、色彩豐富的落葉植物反遭冷落。為此,要提高對植物品種的認識,加強地帶性植物生態型和變種的篩選和馴化,構造具有鄉土特色和城市個性的綠色景觀。結合旬陽縣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特性,慎重而節制地引進各類適宜特色物種,通過培育改良,合理配置和豐富景觀樹種。
綠量是城市道路生態綠化功能的基礎。目前,城市道路綠化中的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等指標往往不能真正體現出道路綠化的生態效益。而旬陽縣的城市道路綠化率和空地率落差較大,不符合城鎮人民生活的需要。綠量不足,不能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溫和冬季保溫的能耗,城市降溫除污減噪達不到預期效果。為此,要合理規劃,增大城市道路綠化面積,選擇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充分發揮道路生態綠化對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城市污染,促進城市生態平衡。
3 發揮城鄉道路生態綠化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功能
城市道路生態綠化的基礎是植物,植物是自然界中的一員。如何運用植物材料再現城市中的“第二自然”,是長期存在沒有妥善解決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和自然的關系沒有處理好。雖然誰都能接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口號,但在城市道路生態綠化的實踐中,是每個公民對城市道路生態綠化、自然生物的尊重。要通過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公民的素質,使其積極的參與到城市道路綠化建設大軍之中,全民動手,齊心協力,真正做到人和城市道路生態綠化、自然關系和諧統一。
植物生長的分布區域有明顯的地帶性,它隨地理區域、氣候帶、地貌等不同而有區別。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太極山城”這一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打造現代化特色旅游城市,道路綠化是首要前提。這就要求要遵循自然規律,所選用的綠化植物也必須尊重具有地帶性的特性。在旬陽縣城市道路生態綠化歷史上,因認識上的誤區導致違背客觀規律跨越地帶大量引種,最終屢遭失敗。
4 遵循“適地適樹”的生態原則
植物在城市道路生態綠化的立地條件中發揮其功能,必須遵循“適地適樹”的生態原則。這個原則包含2個內容:必須應用地帶性植物;必須適應城市特殊立地條件的植物。如行道樹先要按地帶性原則選定樹種,再要它在立地條件最差環境生長發育。今年,旬陽縣對西康高速路、十天高速、旬陽省級公路、縣鄉公路進行綠化3280km,公路兩邊造林17.25hm2。柳樹綠化286km、側柏綠化500多km、共栽植苗木250000余株,以及桂花、紫薇、國槐、刺槐、女貞等鄉土樹種。就旬陽縣城市的地理和氣候環境來講,可以選種的行道樹種至少有十余種,應根據不同地段、不同區域,選種不同種類的行道樹,通過人工改良和不斷培育,不斷改善立地條件,找到更加適宜旬陽縣城市道路景觀的綠化樹種,最大限度發揮不同樹種的綠化功能,實現城市道路的‘曙二自然“的特色。
參考文獻
[1]胡長龍.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2]楊賚麗.城市原理綠地規劃[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