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亞靜
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我深切感受到了學生聽力的欠缺。英語課堂上,師生互動困難較大,配合不緊密,老師們感覺英語課越上越無趣,跟漢語課沒什么區別且很費力,教學效果就不想而知了。這樣的課堂領英語老師們一直很頭疼。然而,我們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必須考慮到,在最基本的交流中,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人們學習英語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聽、說、讀、寫這四項能力中,許多小學生覺得聽、說是最難的,聽不進、說不出,就不能密切配合老師進行互動交流了。即使是讀寫水平不錯的學生,在聽力上也有很大的障礙。所以英語聽力教學近幾年被重視了起來。那如何在課堂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加大教師英語的輸出量。學生聽老師和其他同學講英語是提高英語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用英語教英語已逐漸成為英語教師的共識。不僅使用英語課堂用語來組織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課堂上的師生交流、對答、討論以及對學生的評價等也要使用英語;同學之間的交流也盡可能使用英語。營造英語習得環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聽力理解水平。當然,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根據學生實際,根據不用的年齡段使用具有可接受性的英語。這樣的課堂不僅會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氛圍,而且還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和思維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多進行英語聽力訓練
1.材料選取方面。小學英語聽力材料的內容應是有選擇性的。問卷調查表明,學生對各類材料的偏愛比例是:小故事83%;英語歌曲80%;人物介紹32‰ 對話7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小故事有情節,學生容易接受;而對話一般較貼近生活,也較易理解;英語歌曲則因為其旋律優美、歌詞簡單、容易模仿跟唱而頗受學生歡迎。學生正處在求學的最佳時期,教師盡量滿足學生的興趣要求,讓他們接觸一些健康有益的英語小歌曲,聽一些短小精悍的幽默故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對聽的興趣,又開拓了視野,陶冶了情操。在英語聽力材料選取方面,除了利用網絡選取結合教材特點,選擇口語多、語言規范、交際性強的以培養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應變能力等適合學生的聽力材料以外,我更是建議老師們根據學生的聽力基礎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進行自編。另外,材料內容應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深入”的原則,從語音、詞匯到短句,從短句到長句,從長句到短文,從短文到臨場對話。
2.聽力技能訓練方面。首先在聽之前,教師應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可以先聽一段輕松的音樂來穩定情緒,這樣減輕學生的焦慮情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調整到最佳狀態,就能夠放松、大膽地做聽力練習了。接下來鼓勵學生預測所要聽的內容。聽者預測的內容越多,在聽力過程中就越為輕松。顯然,聽力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聽力過程中。學生必須集中精力,抓住關鍵單詞理解大意。不要一味咬住小問題不放,從而因小失大。如關于數字的就著重聽數字,關于顏色的就主要聽關于顏色的詞,對于判斷性的題目就抓重點詞匯等。在聽后總結中,假如我們把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有機結合起來并能促進這“四能”的發展,我們就實現了聽力實踐的最終目的。因為參與聽力實踐包括多方面,如詞匯、句法、語音、背景知識等。只要我們引導學生加以歸納,總結并不斷實踐,這些問題就可以解決。另外,在訓練中可以先讓學生聽一遍,之后說出材料主題及大意,再讓學生帶著問題細聽一邊。最后,讓學生閱讀聽力材料再次細聽,師生互動,幫助學生理解并核對聽力答案。讓學生在這樣的訓練中逐漸提升英語聽力技能。
三、注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在聽力訓練之前,首先應讓學生認識到聽力學習的艱巨性和漸進性,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聽力訓練的過程就是練功夫的過程。練功夫除了需要科學的方法外,還應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獲得成功。根據外語教育心理學理論,一個人聽力理解能力的好壞與心理素質有密切關系。學生在生活中時刻處于漢語的語言環境中。小學生不適應英語的語言環境,在進行聽力訓練時,學生要聽清、聽懂稍縱即逝的語言材料,明確語言的含義,與此同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回答問題。一旦出現不會回答的題目,學生會產生較重的心理負擔,變得手忙腳亂,結果往往連最簡單的詞句都聽不懂。因此在平時的聽力訓練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創造輕松的課堂氣氛,避免使其產生厭惡甚至抵觸情緒。
總之,小學生聽力能力的訓練與提高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作為一名小學英語老師應因材施教、靈活多樣地培養學生良好聽力習慣,訓練聽力技巧,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