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霞+趙宣鼎
摘 要: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氣象災害及病蟲害的影響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既有正面的影響又有負面的影響。本文分析了氣候變化對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然后探討了氣候變化對病蟲害的影響。
關鍵詞:氣候變化;農業氣象災害;病蟲害;全球變暖
中圖分類號:S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212
農作物的生長依賴于氣候條件,氣候是一把雙刃劍,能帶來豐盛產量,也會將自然災害降臨到農作物身上。隨著氣候的變化,一些病蟲害也會成為威脅農作物生長的因素,而氣候變化不同,帶來的病蟲害也是不一樣的,這給病蟲害的防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研究氣候變化對農業氣候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變得極為必要。
1 氣候變化對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
1.1 干旱
全球氣候變暖使溫室效應加劇,從而使得我國的干旱災害嚴重。我國的干旱災害主要分布在西南云貴高原、河套平原與南方的江南丘陵以及北方的黃淮海平原。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降水就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出現了明顯的南多北少的狀況,這種情況在90年代更為嚴重,長江、淮河流域成為了降水的分界線,我國的北方的諸多流域降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少。干旱災害頻發,使得我國的農業生產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一組數字可以說明問題的嚴整性,21世紀以來,我國北方連續發生了嚴重干旱,特別是2000年,經濟作物損失約510億元、糧食損失近600億kg。
1.2 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也是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重大自然災害。形成洪澇災害的自然因素眾多,多與地理位置、植被、土壤結構、季節、降水量等因素相關。尤其是一旦出現了持續性暴雨天氣、特大暴雨天氣這類的極端天氣氣象,江河湖水在短時間內暴漲就變得難以避免,如果洪水形成,那么農作物就有被沖毀的可能性,進而使得農作物大量減產,更有甚者會顆粒無收。我國的降雨量在夏季集中分布,年際變化明顯,并且隨著全球變暖帶來的極端天氣狀況增多,洪澇災害也正呈現出愈加嚴重的態勢,對我國的農業生產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1.3 大風冰雹災害
氣候變化不僅會帶來干旱和洪澇災害,還能帶來大風和冰雹這樣的強對流天氣。我國的大風和冰雹天氣頻發,最多的1a已經高達2000多次,而最少也有400多次。這樣的極端天氣會給農業生產帶來極為惡劣的影響。大風會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最終使得農作物減產,而冰雹則會對農作物的結構造成損害,最終也是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
1.4 冷凍災害
氣候變化還會使得冷凍災害頻發,低溫冷害和凍害構成了冷凍災害的主要類型。一般而言,如果農作物在它的正常生長期內卻遭遇了不正常的溫度,那么就稱為低溫冷害。低溫冷害極大地影響了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進而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凍害主要有霜凍害及寒潮凍害2種類型,如果植物處于越冬期間遭受了低于 0℃的氣溫,那么便可以稱之為凍害,凍害會使得植物的原生質體受到破壞,更甚者會直接造成農作物的死亡。
2 氣候變化對病蟲害的影響
2.1 全球變暖對病蟲害的影響
溫暖濕潤的氣候會使得病蟲害大量繁殖,全球變暖的氣候正成為了病蟲害繁殖的溫床。氣候變暖會減少病蟲的冬眠時間,加快病蟲的繁殖速度。相關研究數據顯示,由于氣候變暖,某些病蟲的繁殖呈現出代數增加的趨勢,有的甚至能增加到3代。與病蟲的高速度繁殖相反的是,農作物的生長會受到成倍的侵害,還會加大相關部門控制病蟲害的難度。氣候的變化使得農作物的生長要面臨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雙重考驗,可謂生存處境艱難。
2.2 暖冬氣候對病蟲害的影響
溫度對病蟲害的繁殖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溫暖的氣候是十分利于病蟲害的繁殖的,不僅如此,這些病蟲害的活動范圍也會在溫暖的氣候中得以擴大。一般而言,冬季由于其較為寒冷的氣候,是病蟲害活動相對平靜的時期,但是全球變暖使得冬天的氣溫升高,形成暖冬氣候,這就會導致病蟲害的發生期大大提前,并加速了病蟲的繁殖速度,進而影響到農作物的冬季生長。
2.3 地區性氣候的影響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跨越多個氣候帶,南北方的氣候特征差異明顯。例如同樣是氣溫上升,但南北方的降水量卻存在很大的差異,這樣一來,一些喜潮濕氣候的病蟲害就會在南方地區大量繁殖,而像蚜蟲這類喜干燥氣候的病蟲害則在北方活動猖獗。
3 結語
氣候變化作為影響農業生產相當重要的1個因素,其帶來的影響應當受到高度重視。當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氣象災害以及病蟲害嚴重影響著農業的生產量,對于農業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因此,為了確保農作物的生產與發展,有關部門需要針對這些影響,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
參考文獻
[1]曹淑玉,劉麗萍,李應桃.農業氣象災害評估及其發展趨勢探析[J].北京農業,2015(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