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娟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教育孩子講文明、懂禮貌。文明,就像一朵花,她可以讓我們變得更美麗。隨著《文明小公民》主題的展開,在各區域游戲中,無論是文明的語言,還是文明的行為,我們的孩子對于文明的理解越來越深刻。我們的科學區又是怎樣與這個主題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呢?下面我就以開展的這個主題為背景,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們行進中的科學區。
活動開展前,我與他們討論:什么是文明?“不亂扔垃圾、跟老師打招呼、不說不好聽的話、不爭搶…”從他們的回答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交往過程中的一個狀態,而事實上,他們缺乏交往能力、技巧,不能正確的選擇交往方式,因而常常事與愿違,達不到交流的目的。如有的為了玩具和小朋友大打出手,或隨意推推拉拉,甚至互不相讓,傷害同伴。這就要求我們教會幼兒掌握和運用良好的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促進文明禮儀。而科學區在這個主題的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以及老師的指導上,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的將主題所要達成的目標真正內化成孩子的東西呢,這是我們所需要考慮的。游戲時不爭搶玩具,不獨占玩具, 能逐步學會謙讓玩具給朋友;能按順序排隊有序地游戲,不推不擠;玩具、圖書等使用完后一定要放回原處…。所以,我們在科學區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就基于這幾點內容:游戲材料的投放與整理、游戲規則的制定與內化以及幼兒與材料的有效互動。
一、游戲材料的投放與整理
在自主性游戲中,不同的玩具、物品都有指定的存放空間和不同的整理方法,所以,讓幼兒學會整理科學區里的各類物品是非常重要的。如幼兒在擺放游戲玩具、用具的櫥柜上粘貼標記圖卡,老師將材料放在紙上,按住后沿著四周的輪廊畫下來,撕或剪成圖卡標簽,用膠紙粘貼在各櫥柜相應的部位,以示幼兒整理時應歸放到某處。我們還利用圖解的方法,將擺放整理玩具的步驟用圖片或照片等形式出示,讓幼兒明了正確整理玩具的步驟。對于能力強的幼兒,對玩具整理的常規,我們引導他們自己討論建立,只有在幼兒參與下建立的常規要求才能真正的被其接受。因此,幼兒在一種有限制但又相對自由的,有序的環境里才能養成了主動收拾整理游戲材料、愛護游戲材料的文明習慣。
二、游戲規則的內化
隨著《文明小公民》活動的開展,孩子們漸漸認識到“文明”應該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而遵守游戲規則就是一種文明的體現。通過幼兒議一議,孩子們自己制訂可行的游戲規則,充分釋放幼兒的自由和自主權。為了使得自主性游戲的游戲規則能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我們會廣泛聽取幼兒的意見,引導幼兒反復討論,最后將游戲規則制訂為“三不”、“三要”、“三輕”。即不打人、不罵人、不爭搶玩具;要有禮貌、要謙讓、要商量;走路輕、講話輕、拿東西輕等。由于規則是幼兒自己討論制訂的,幼兒比較容易理解和遵守。規則運行以來,幼兒游戲中的文明禮貌行為及合作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在這些游戲規則的正確引導下,幼兒懂得了與人交往必須要有禮儀行為及合作意識。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每天進區游戲前,我們都會強調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漸漸地,孩子們開始習慣于科學區的規則,而且表現得越來越棒。
就拿朵朵和妞妞她們兩個玩“紙盤轉轉樂”的例子來說,她們一手拿著小電風扇,一手拿著紙盤,嘗試把它們組合起來。妞妞慢慢的將小電扇卡進紙盤,小心翼翼的樣子生怕把紙盤上的洞弄壞了,朵朵,你看,我弄好了。哇,好像一個風車啊。”而一旁的朵朵還沒有完成,看到已經裝置好的妞妞,她有點開始著急了,妞妞看見了,就去幫助朵朵:我來幫你裝吧。“謝謝你,妞妞”,“不用謝的,朵朵”,我們是好朋友,我們要互相幫助。游戲結束后,她們兩個再將玩好的材料重新放回到整理盒中。在接下來的操作活動中,兩個人一直相互合作,友好謙讓,相互討論,這就恰好將科學區孩子所需要的堅持性、投入程度等能力體現了出來。
三、游戲行為的指導
當然,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多給孩子自由、自主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在自然狀態下輕松愉悅的游戲,獲得成長的力量。游戲同時也是一種教育的載體,教師要通過觀察、反思、得出最恰當的知道策略,并非一味的干預游戲。那么,教師與幼兒,幼兒與材料,幼兒與幼兒之間又會是怎樣的一種互動呢?通過一個案例我們看一看發生在三者之間的故事。
幼兒園、家里、馬路上、超市…。處處都是孩子們需要學習的地方。而生活中的場景正是孩子們游戲的來源。于是我們投放了交通棋的材料,其中有各種各類的汽車。上面的交通規則和信號指示都很形象,如何將這種認識放在情景中進行嘗試,怎樣處理緊急情況呢?這些都是孩子們文明禮儀的表現。孩子們在玩時,救護車、消防車的棋子在你的車子身邊駛過時,你應該怎么做?剛開始游戲時,我觀察到孩子們根本就沒有這個禮讓的意識,孩子們還是開著自己的車子。在游戲結束后,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我發現還是有孩子知道這方面的禮儀的,貝翎說:“我媽媽說,我們要讓救護車的,救護車是急著去救人的。”有了這樣的說法,小朋友也表示還要為消防車讓道。活動后我看了一下貝翎媽媽的工作,是一位醫生。我邀請了貝翎媽媽進課堂進行講述救護車的故事,貝翎媽媽給我們講了生命車的故事,所以后來在孩子們進行再次交通棋的游戲中,他們不再為了最先達到終點而爭搶,孩子們會給特殊車輛讓道了。而且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們還進行了排隊禮儀學習、禮讓行人等文明意識的學習,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在情景再現中,孩子們不僅獲得了一些交通標志的科學知識,還理解了一些關于交通的文明行為。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幼兒的文明行為是家長文明行為的反應,我請來了貝翎媽媽,這方面專業性更強的家長來教育孩子,讓幼兒文明的行為去提示家長的不良行為,把游戲回歸于生活。
四、游戲活動的評價
游戲結束后,我們可以通過自評、互評,引起幼兒的共鳴、分享成功的快樂,開放性地展開一些討論,同時樹立榜樣,強化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游戲互評環節,我們要求幼兒能安靜傾聽老師和同伴對游戲活動的講評,不隨意插嘴,樂意采用更合理的方法進行下次游戲。通過討論培養幼兒學會分析、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創造力,發展下階段游戲。教師要善于觀察和記錄幼兒游戲中的社會交往情況,以便在游戲結束時進行有針對的,并把它作為下次游戲指導的重點。如發現幼兒游戲中爭搶著買東西,把商店都擠翻了。評價時引導幼兒發現謙讓、等待、排隊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方便。下次活動便把謙讓、等待作為游戲的指導重點。這樣不斷發現問題,不斷引導幼兒提高角色能力,逐步掌握技能;教師也可以某一角色身份參與表演,把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滲透于整個游戲過程中,寓教育樂,讓幼兒潛移默化,社會交往的基本技能在不知不覺中學會。
游戲中對幼兒行為規范的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特別要注重根據本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在游戲中性格怯懦,不善交往的幼兒,以培養勇敢品質為主;對待在游戲中霸道、強橫的幼兒,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在游戲中貪占他人游戲玩具、物品的幼兒以培養誠實品質為主;對待逆反個性較強的幼兒,采取綜合訓練方式,對其進行不良個性的矯正訓練為主等等。
幼兒掌握社會交往的本領主要是通過與老師、同伴,特別是與同齡人的交往來實現的。因此,老師要努力為幼兒創造溫馨和諧的社會活動情境,給幼兒提供充分的與同伴自由交往的機會,使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不斷地與他人互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分享。并通過同伴的行為和態度的反饋加深體驗,從而促進幼兒文明禮貌的發展。endprint